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
你知道哪些有关战争的古诗词呢?一起来说一说吧。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4 在柏林
*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告终。
大声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说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初读课文
作者隐去了战争的过程,以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为切入点,把战争的结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
字词学习
柏林 咔嚓 嗤笑
柏林 咔嚓 嗤笑
bó
kā chā
chī
A.不假思索 B.嗤笑 C.指手画脚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 )
讥笑,轻蔑地笑。 ( )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
C
B
A
健壮——______
沉思——______
嗤笑——______
寂静——______
健壮——______
奇特——______
可怜——______
寂静——______
强壮
深思
讥笑
安静
虚弱
平常
可恨
喧闹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以小见大
课文解读
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找出文中描写老妇人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身体虚弱而多病
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的身体造成了巨大伤害。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一、二、三
指老妇人战死的三个儿子。
人们的心灵也饱受战争的摧残。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一、二、三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细致地描写一位老妇人的举动?
与后面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为儿子相继死去而变疯的,而“一、二、三”正与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数字相照应。揭示了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的巨大伤害。
面对这位老妇人,车厢的旅客有何举动?找出相关句子。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两个小姑娘“不假思索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小姑娘缺乏关怀之心、同情心,幼稚粗浅。小姑娘的笑是故事发展的明线,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老兵一共说了几句话?老兵的话从哪些方面揭示战争的残酷?
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第一句话:
讲明了老妇人的身份。
第二句话: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讲了老妇人的三个儿子死在了战争中。
第三句话:
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
说明自己也即将上战场。
第四句话:
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交代了老兵此行是送老妇人去疯人院。
这些话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年轻人死了,年老的继续打仗,被战争逼疯的老妇人也没人照顾。
找出文章两处写车厢静下来的语句,说说有何不同。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兵眼光的威慑力。
第二处“静”是老兵的话带给人们的摄入人心的震惊和心痛。
在柏林
老妇人:体弱多病 神志不清→三个儿子在战争中死去
两个小姑娘:嗤笑 再次傻笑→缺乏人性关怀和同情心
老兵:上前线 把老妇人送进疯人院→愤怒 悲痛
控诉战争
祈盼和平
板书设计
战争让无数人失去生命,让活着的人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译文】 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飞奔出咸阳。不收复河湟一带,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课外搜集有关和平的名言警句,与同学们交流。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