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蟋蟀的住宅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1.蟋蟀的住宅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7 12:5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蟋蟀的住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4个字,会写“住宅、临时”等16个词语。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
3.初步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初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
教学难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质疑提问,激发兴趣
1.板书“蟋蟀”,指名介绍这种昆虫。
2.出示课文插图和小资料。
蟋蟀,又名促织,俗称蛐蛐。喜欢穴居,在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活动。
3.把课题补充完整,观察“宅”字,指导书写。
4.动物住的地方一般叫巢、穴、窝,题目为什么是“蟋蟀的住宅”而不是“蟋蟀的窝”呢?
5.小结:人的住处称之为住宅,作者把蟋蟀这种小昆虫的住处称之为住宅,是把它当成人来写了。
6.出示资料卡片:法布尔与《昆虫记》。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布尔的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高、最为世人所知的是《昆虫记》。这是一本介绍昆虫的通俗易懂的经典科普读物。(荷马:古希腊诗人;维吉尔:古罗马诗人)
学习活动二:分类识词,理清层次
1.分类识词。
词组1:住宅
藏身所
洞穴
巢穴
大厅
卧室
(1)读正确,教书写。“宅”的第四笔是撇,“藏、卧”写好部件“臣”。
(2)分分类。将词语分成两类,说明理由。
要点:按照住的对象不同来分,可以分成以下两类:
住宅
大厅
卧室
藏身所
洞穴
巢穴
(3)再次读题,结合以上词语,初步体会课文拟人的手法。
词组2:选择
挖掘
建筑
整修
(1)读正确。
(2)发现词组的特点。
(要点:体现的是修筑洞穴的一般步骤或关键环节)
(3)连起来说一说修筑洞穴的过程。
词组3:临时
慎重
专家
重点教识记:“临”是左右结构;“慎”的右边是“真”,里面三横;“专”,注意第三笔是竖折折。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借助课题,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小结:借助课题适度补充,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4.在课文中找到写蟋蟀住宅和住宅建造过程的自然段,并概括段意。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蟋蟀的出名不仅因为它的唱歌,更在于其住宅。
(2)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板书:特点)
(3)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板书:修建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理解蟋蟀的住宅为什么算是“伟大的工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
4.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研读课文,感受准确表达
1.抓关键词语,感受住宅的特点。
(1)读课文,判断下列哪句话写的是蟋蟀的住宅,并说说理由。
蟋蟀的住宅建在背对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笔直的隧道,隧道不过九寸深,一指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遮掩着。
蟋蟀的住宅建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
提示:抓住第二句中的“朝着阳光”“倾斜”“最多”“半掩着”,发现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板书:选址
排水优良
有温和的阳光)
(2)蟋蟀的住宅都分为哪几个区域?在文中圈画出相关词语。
(大厅、卧室;出口、门口)
(板书:洞内
洞外)
2.抓一串动作,准确表达修建过程。
(1)读文,想一想蟋蟀修建住宅都用了哪些工具,各有什么动作?请完成下列表格。
工具
动作
(工具:前足、大颚、后足、锯子;动作:扒土、搬掉石块、踏地、推土、铺土)
(板书:挖掘重要部分)
(2)动作之间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提示:不能,跟挖掘工具的特点紧密相连。
(3)为什么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提示:联系挖掘工具进行回答。(板书:长时间整修)
学习活动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出示课后习题3,思考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2.小结: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课后习题中的说明文语言简洁干净。
3.出示“阅读链接”中《燕子窝》一文,进行观察日记的初步指导。
(1)关于文中的两个日期,你有什么发现?(观察日记和日记一样要写日期)
(2)关于两篇日记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内容有连续性;观察很细致)
板书设计
11.蟋蟀的住宅
特点
选址
排水优良
有温和的阳光
修建过程
洞内
洞外
挖掘重要部分
长时间整修
精彩片段
师:刚才大家默读了课文的第2-6自然段,谁发现了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
生:我发现蟋蟀的住宅造在哪里很是讲究,一定要选择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的地方。
师:用书中的词语来讲就是——
生:慎重。
师:慎重,课文中还有另一种表达——
生:不随遇而安。
师:你能结合语境解释一下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随遇而安就是随便什么环境都没关系。
生:我来补充,这里的随遇而安是专门指其他的昆虫对住宅是不是自己建的、是不是够隐蔽没有要求,能住就行。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
师:蟋蟀的住宅还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课文第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一个写洞外,一个写洞内。
师:这是个重大发现啊!说说看,你有什么依据?
生:第6自然段开头是“屋子的内部”,由此可以推断前面讲的是洞外,后面讲的是洞内。
师:这样读书就越读越聪明。洞外有什么特点?
生:它的住宅是有阳光的,又很隐蔽。
师:哪里看出来隐蔽呢?
生:从“青草丛中”这个词看出来的,说明它不易被人发现。
师:你对词语很敏感。谁也学着他的样子继续说说洞外的特点呢?
生:我从第一句话中感受到蟋蟀的住宅是很讲究的,修成倾斜的隧道可以保持干燥,感觉是“别具匠心”。
生:我补充,这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不随遇而安”。
师:你们太会读书了,还会联系上文来讲。
生:讲究还体现在有门,有平台。
师:洞内呢?
生:洞内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师:再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觉得小小的蟋蟀和这个“豪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我觉得小蟋蟀有大能量。
生:我觉得蟋蟀的住宅真的是非常伟大的工程。
师:法布尔也是这么评价的,一起读—“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师:其实这句话还有前半句:“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大家思考下这个前半句能不能去掉呢?为什么?
生:不能去掉,因为它可以和蟋蟀的住宅形成对比。
师:说得对。法布尔就是这样字斟句酌,把他观察到的准确又巧妙地表达了出来。一起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遍。
点评:
教师在本环节中对该课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解。插图的再次引入,为学生体会“伟大的工程”提供了直观的提示。在体会作者准确的表达上,教师运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迅速又准确地产生了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