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普罗米修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盗、恕、遭”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脏”,会写“惨、愤、获”等14个字,会写“人间、悲惨”等15个词语。
2.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脉络,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神奇的想象。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理解词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认识众神,理清脉络
1.自读故事,初识众神
(1)课文里出现了许多神的名字,自己读一读,写一写,理清他们的身份
师生合作板书:
众神领袖——宙斯
天神——普罗米修斯
火神——赫淮斯托斯
大力士——赫拉克勒斯
(2)以人物为线索,带出一串词组。
老师这里有四组词语,大家看看,分别是描写谁的?(先出示词语,讨论后再对应人物)
众神领袖宙斯
气急败坏严厉惩罚狠心
火神赫淮斯托斯
敬佩不敢违抗
天神普罗米修斯
戴着铁环锁在风吹雨淋
大力士赫拉克勒斯
愤愤不平挽弓搭箭射死
朗读巩固,明确人物、身份、词语的对应关系,加深印象。
2.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完成“故事山”思维导图
(2)讨论交流,概述故事脉络。
板书:
取火——受罚——解救
起因:天神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造福人间。
经过:普罗米修斯遭受众神领袖宙斯的残酷惩罚
结果:普罗米修斯获得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的解救。
(3)分情节自读组内轮读,师生合作补充板书,继续熟悉故事情节。
点拨:在熟悉故事情节时,指导学生用上生字词“盗取、气急败坏、惩罚、饶恕、遭受、凶恶”等,说好故事的主要内容。
(4)小结:这个故事的经过部分比前两篇课文要复杂一点,多了配角,也多了波折,要按故事发展的顺序一一说清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会讲一讲这个故事。
2.学习课文,感受神奇的想象。抓住最触动人心的情节,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文字感受每个角色的立场和想法。
3.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会与其他同学分享读书感悟。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最触动人心的情节,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会与其他同学分享读书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二:质疑问难,理解人物
1.小组讨论:课文以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为课题,他做了哪些事?又说了什么话?(板书:言——行)
(1)看见人间黑暗、寒冷,人们吃生冷的东西,普罗米修斯冒险取火种。
(2)听见火神劝他认错求饶,普罗米修斯表示宁愿受罚。
①句子辨析: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归还火种,更不会承认错误!”
②提示:“不会承认错误”是信念,“不会归还火种”是行动。普罗米修斯坚信自己的信念正确,所以“决不会承认错误”;坚定自己的行动果敢有理,所以“更不会归还火种”,理解这两处,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就光辉起来了。
(3)面对鹫鹰每天啄食肝脏,普罗米修斯承受着没有尽头的痛苦,却从未屈服。
2.质疑问难。
(1)出示练说:普罗米修斯
受罚。(填上一个形容词,并结合故事说理由)
(2)交流小结:甘心、无奈……思考合适的形容词,也是思考人物行动背后的心理原因和精神品质,是感受人物形象的手段。
(3)出示选词填空
承受
忍受
遭受
天神普罗米修斯冒险取走火种,给人间带去了光明和温暖。面对宙斯的惩罚,他宁愿(
)各种痛苦,也不求饶。起先他日夜(
)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后来反复(
)若被啄食肝脏的痛苦,永远没有了尽头。
①填空并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填。你能从中感受到普罗米修斯是个什么样的神吗?
要点:“忍受各种痛苦”是惩罚还没执行时表决心;被锁在悬崖上“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是指宙斯的惩罚很严厉,采用的方法是人类难以想象的酷刑;鹫鹰反复啄食肝脏、“承受”没有尽头的痛苦,说的是受苦的程度层层加码,连神都会觉得残暴至极。
②小结:作者精准使用三个意思相近但表达程度不同的词语,不仅体现了普罗米修斯受苦的程度不断加深、时间不断延长,还让人深刻地明白了普罗米修斯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以及为了造福人类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同时,可引导学生明白写作时,遣词造句要注意用词丰富,不重复。这样,从人物的语言到行动,全面了解普罗米修斯的形象,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就深入人心了。
③学法迁移: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像这样的写法课文中还有一处,找一找。
交流出示: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到天上去“盗”取火种。
有一天,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拿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
思考:用三个动词——加上引号的“盗”、拿、取,来修饰普罗米修斯取火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小结:普罗米修斯取火种,在众神领袖宙斯看来,是“盗”火,大逆不道,触犯天条;在火神看来是情有可原,然而人微言轻又无能为力;在大力士看来是英雄壮举,值得正义解救;在凡人看来,是造福人类,需感恩戴德。(初步渗透以群像凸显主要人物形象的写法)
(4)作者为什么不详写盗火的过程,而详写受罚的过程?作者要表达什么?(相机板书:英雄)
要点:作为天神,取火凭的是勇气,甚至有可能在下决心取火时,普罗米修斯就预料到会因此受罚,然而他义无反顾。普罗米修斯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他不仅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还愿意为了百姓忍受痛苦。他坚持正义,不畏强权,令人佩服。人类永远赞美他,感激他。
3.分小组、分场景、分角色排练课本剧。
4.交流展示,合成完整的课本剧。
5.点评,继续补充、丰富。
学习活动三:比较阅读,理解中西文化不同
1.比较阅读。
(1)自读课后阅读链接《燧人钻木取火》。
(2)思考,填表。
中西神话“取火”方式辨析
取火者
取火原因
取火方式
取火结果
故事点评
古希腊
古中国
2.讨论交流,分享感想。
(1)小结万物创造起源的故事叙述规律。
点拨:中国神话的三个母题:人神遇合、异类幻化、死而复生。古希腊神话的母题:诸神的权威、等级。
(2)初步启蒙中西神话对于人、神的不同认识,对于英雄的不同理解。
比如:中国神话产生早,西方神话产生晚;中国神话中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的始祖神,西方神话有完整统一的神界体系。
板书设计
14普罗米修斯(英雄)
冒险取火
言
甘愿受罚
行
喜获解救
精彩片段
师:古希腊有天神普罗米修斯“盗”火,中华有“燧人钻木取火”,对比阅读,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西方的火种由太阳神阿波罗掌管,东方的火种在一棵巨大的火树里。
生:同样是为了造福人类,西方的普罗米修斯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拿取火种;而东方的圣人通过观察猫头鹰一样的鸟类,发现钻木能取火。
师:明明是造福人类,为什么宙斯却认为是“盗”火呢?
生:因为众神领袖不许人间拥有火,那样他才能统治天上,统治人间。
生:我发现没有火种的人间,两个故事描写的情况差不多。有了火后,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写得详细些。
生:我发现,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被惩罚了,虽然后来被解救了,但是中间受了很多苦;而东方的故事里,圣人因为发现了钻木取火的方法,有了新的名字“燧人”。
生: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写得更详细更感人。
生:这两个故事都在告诉我们火是怎么来的。一个一波三折,来之不易;一个合乎情理,顺理成章。
师:的确,有一种神话专门用来解释万物是怎么起源的,这两个故事都是先民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创编出来的。各有各的合理性,也各有各的想象空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去搜集相关的故事。
点评:
比较阅读有助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深度解读常用的学习方法。课后拓展的相关故事,用意明显—一对比东西方文化,对比神话的“各有说头”,对比不同版本的表达重点与特征。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既是学法指导,又增加旁征博引的阅读举例,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