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司马光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句子。(出示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同。
师:来,跟老师一起来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这些句子和我们平时读的句子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出示“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3.师: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课件出示课题)(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相机出示“司”)请学生读准“司”。师:“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相机出示课件,介绍古代名人)
4.师: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课件出示司马光简介)
5.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要读好文言文和要读好现代文是一样的,首先要认识文章的生字宝宝,让我们把它请出来:
司 庭 登 跌 众 弃 持 皆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师:伟大的人总是在童年时期就显现出他的与众不同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5.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6.交流学习古文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四、熟读成诵。
1.自由练习朗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司马光是怎么砸缸的。
二、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1)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2)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3)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4.逐句翻译
(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指名朗读,自由读。)
三、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
四、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2.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
3.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司 庭 登 跌 众 弃 持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跌、持”为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写得左窄右宽。“登、弃”是上下结构,“庭”是半包围结构。
2.师指导写字
“庭”半包围结构,注意“广”作偏旁时,要写得宽大一些,横、撇要长一些。
“登”,上边部分“癶”旁,不要写错,看清笔画,下面的“豆”穿插进去,要写紧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司马光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翁破之
遇事沉着 有主张
教学中,准确理解古文的意思与通过想象丰富故事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准确的理解是想象的基础,否则再丰富的想象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丰富的想象是准确理解的终极目标。而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既要把古文理解准确透彻,又不显繁琐冗长,不留牵引痕迹;既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又不离古文文本,想象恰到好处。这两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操作起来往往容易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