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17 08:4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0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我国的“物品回收标志”是(  )
A.
B.
C.
D.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3.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钢瓶中用于灭火。关于二氧化碳灭火原理或使用方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降低温度灭火
B.通过隔绝可燃物与空气接触灭火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
D.可用于扑救纸质图书或档案着火
4.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5.寿宁粉丝含有淀粉,点燃粉丝,燃烧端朝上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主要原因是(  )
A.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B.热空气增大了粉丝的着火点
C.温度没有继续达到粉丝的着火点
D.粉丝还含有其他物质,阻止它继续燃烧
6.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火灾或爆炸的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扑灭
B.用75%的酒精喷雾消毒时一定要远离火源
C.加油站、面粉厂、纺织厂等新厂开业时,放烟花、鞭炮庆祝
D.夜间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7.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
A.
B.
C.
D.
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C.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
C.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D.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0.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B.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C.化石燃料燃烧为人类提供能量,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11.如图表示我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管道煤气有毒
B.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D.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12.如图1利用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使之燃烧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满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照射,白磷被点燃。图2曲线表示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注:红磷、白磷均有剩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激光笔照射的作用是提供热量,蒸馏水只吸收热量
B.A→B→C表示红磷燃烧,至C点时燃烧最旺
C.D→E白磷燃烧至熄灭,装置内氧气被完全消耗
D.该实验说明白磷能在氧气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燃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燃烧给人类带来了幸福,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请回答: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和 
 。
(2)环境保护部门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冬季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燃煤锅炉每天向空气中排放大量黑烟等污染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做汽车燃料,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现在家庭中也普便使用天然气做燃料,我们在使用天然气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使用天然气的常识合理的是 
 。
A.使用燃气设备的房间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B.定期检查户内燃气设施,严禁用明火查漏
C.发现燃气泄露,马上打开排气扇,排出气体
D.使用完毕后,关闭灶具开关,并关好灶前阀门
14.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水的主要作用是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实验二的现象是 
 、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三能说明的燃烧条件是 
 ,热水的作用是 
 。
15.我省淮南是产煤大市,将煤进行气化、液化变成清洁能源对环境保护起重要作用。煤气化和液化示意图如图:
(1)煤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第①步分离操作是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
(3)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5)从煤直接作燃料到将煤进行气化、液化变成清洁能源,你得到的启示是 
 。
16.A是化学魔术﹣﹣水中生火,观察到扣入空气后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据此,秦思认为可以得出物质发生燃烧时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石建质疑秦思得出的结论,以此为问题展开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物质发生燃烧时三个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并进行实验B和C;
【解释与结论】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 
 。比较分析:a、d两处白磷满足的两个相同条件是(2) 
 ,一个不同的条件是(3) 
 ,结合(1)中的现象可以说明(4) 
 ,燃烧不能发生:运用同样的方法,比较a处白磷与b处红磷具备的两个相同与一个不同的条件,结合(1)中实验现象及资料卡片中的信息可知(5) 
 ,燃烧就不能发生;C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6) 
 ,燃烧也不能发生。经此过程,最终确定了物质发生燃烧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归纳总结】经历上述探究过程,通过比较魔术A与实验B和C,可以发现:对于多因素的问题:通常采用(7) 
 的方法,将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通过分别研究,综合解决,得出正确且完整的结论。
17.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n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m、n的值是 
 ;
(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吨,则理论上最大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0年单元测试卷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答案】A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物品回收标志,故选项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答案】A
【解答】解:A、纸巾属于日常生活用品,不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可以带入公共交通工具,故选项正确。
B、鞭炮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易爆物,不能带入公共交通工具,故选项错误。
C、汽油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不能带入公共交通工具,故选项错误。
D、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不能带入公共交通工具,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答】解: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会吸收的大量的热,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灭火,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比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通过隔绝可燃物与空气接触灭火,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气化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不会使图书档案受损失,所以可用于扑救纸质图书或档案着火,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答案】B
【解答】解:A.釜底抽薪是因为移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B.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故错误;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燃烧,正确。
故选:B。
5.【答案】C
【解答】解:寿宁粉丝含有淀粉,点燃粉丝,燃烧端朝上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主要原因是:粉丝的燃烧端朝上、下端的粉丝温度低,温度没有继续达到粉丝的着火点,所以熄灭。观察选择项,C正确。
故选:C。
6.【答案】B
【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采用隔绝氧气灭火的方法,均不能用水扑灭,以防发生危险,选项说法错误;
B.酒精具有可燃性,用75%的酒精喷雾消毒时一定要远离火源,以防发生爆燃,选项说法正确;
D.夜间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再开窗通风,切不可开灯检查,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气引爆,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解答】解:A、酒精和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能燃烧,水不能,能证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图中实验,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左边的红磷不能燃烧,右边的红磷能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图中实验,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图中实验,试管中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答】解: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与氧气接触,故选项推理错误。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C、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则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答】解:A、图中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红磷、白磷均能与氧气接触,不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10.【答案】A
【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是有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石燃料燃烧为人类提供能量,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答案】D
【解答】解:A、管道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所以管道煤气有毒,故A正确;
B、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利用放出的热量取暖或煮饭等,故B正确;
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而来的,是一种化工产品,故C正确;
D、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煤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12.【答案】D
【解答】解:A、激光笔照射的作用是提供热量,蒸馏水吸收了热量,隔绝了氧气,故A说法不正确;
B、B→C表示红磷燃烧,至B点时燃烧最旺,这时氧气的浓度最大,故B说法不正确;
C、D→E白磷燃烧至熄灭,装置内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还有少量的氧气,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实验的现象可知,该实验说明白磷能在氧气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燃烧,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答案】(1)石油;
(2)煤炭燃烧不充分;
(3)C2H5OH+3O22CO2+3H2O;
(4)ABD。
【解答】解:(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和石油;故填:石油;
(2)煤炭不充分燃烧就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故填:煤炭燃烧不充分;
(4)A.使用燃气设备的房间必须保持通风良好,以防燃气泄漏发生危险,选项说法正确;
C.发现燃气泄露,不能马上打开排气扇排气,以免产生的电火花引燃燃气发生火灾或爆炸,选项说法错误;
故填:ABD。
14.
【解答】解:(1)实验一中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故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物,防止污染空气,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吸收生成物,防止污染空气;化合反应。
(2)实验二中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使溶液变浑浊,由于二氧化碳被消耗,压强变小,会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故填:试管内液面上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3)实验三中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热水能起到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的作用,故填: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跟氧气接触;
隔绝氧气并且提供热量。
15.
【解答】解:(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多种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第①步分离操作是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过滤;引流;
(4)第③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水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甲醇,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5)由煤的综合利用得到的启示是: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故填: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6.
【解答】解:(1)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处白磷燃烧,d处白磷不能燃烧,b处红磷不能燃烧。
故填:a处白磷燃烧,d处白磷不能燃烧,b处红磷不能燃烧。
故填:都是可燃物,温度都达到着火点。
故填:是否与氧气接触。
故填:没有氧气参加。
故填: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故填:不是可燃物。
故填:对比。
17.【答案】(1)2;2;
(2)64吨。
【解答】解:(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守恒,反应前Ca:2个,反应后Ca:n个,则n=2,所以反应后S:2个,因为反应前S:m个,因此m=2,故填:5;2;
(2)设理论上最大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112
128

答:理论上最大可吸收二氧化硫6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