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趣引入
谜语:“前世生在水中,练得一生金银。三餐离它不行,遇水无影无踪。”这个谜语说的是哪种物质?
学生齐答:氯化钠(NaCl)
提问: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得氯化钠呢?
请一个学生回答:酸碱中和、Na与Cl2反应等。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道钠与氯气反应可以制得食盐氯化钠,这个反应我们以前学过吗?这两个物质到底能不能反应呢?
演示实验:将一小块钠在空气中加热至刚好熔化然后将收集好的氯气倒扣上去。
学生活动:
1.描述你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剧烈燃烧,有大量的白烟产生。2Na+Cl22NaCl
2.在书的相应位置做好记录。
环节二:以氯化钠为例阐述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书上相应部分回答下列问题(3min)
投影:
1.从原子结构入手阐述NaCl的形成过程?
请学生回答之后展示:
钠与氯气反应时,由于钠的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氯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2.Na+与Cl-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呢?
请一个学生回答: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
过渡:化学上我们把Na+与Cl-形成化合物的这种作用力称为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活动:阅读书上相应部分回答下列问题(5min)
投影:
1.离子键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齐答:静电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哪些微粒之间能形成离子键呢?
学生齐答:阴阳离子
3.哪些元素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它们居于周期表的哪些位置?
请一个学生回答:活泼金属(ⅠA、ⅡA)与活泼非金属(ⅥA、ⅦA)。
板书:
2.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 M Mn+
化合 离子键
活泼非金属 X Xm-
投影:
实质:静电作用(引力和斥力达平衡)
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课堂练习
投影: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并指出哪些离子间存在离子键?
NaCl、NaOH、(NH4)2SO4、MgCl2、HCl
请学生逐个回答。
过渡:既然HCl中无离子键那么诸如HCl这类物质又是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的呢?这是我们下面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环节三:以HCl为例讨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应部分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2min)
投影展示:
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都可以达到稳定结构。
过渡: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应部分回答下列问题(3min)
1.哪些微粒之间形成共价键?
请一个学生回答:原子之间
2.哪些元素化合时易形成共价键?
学生齐答:非金属元素间
板书:
二、共价键
1.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微粒:原子
3.实质:共用电子对相互作用
4.成键元素:
(1)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结合;
(2)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如AlCl3;
问题思考
投影:阅读书P23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Cl2、HCl分子内部的共价键一样吗?(3min)
请一个同学回答:不一样。Cl2分子内部是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而HCl分子内的叫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离两个成键原子连线的中间位置。
投影: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的微粒中存在着哪些键?
NaOH、(NH4)2SO4、Cl2、HCl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C.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D.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环节四: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学生活动:阅读书P23第2——4自然段,试一试用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3min)
请学生回答:旧键断裂,新键产生。
板书:
三、化学键
1.定义: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的通称。
2.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断裂,新键产生
课后反思
化学必修2中对于化学键的阐述与老版本教材大致一样,但由于学生前面所具有的基础不一样,所以不能沿用老方法来上课,这必然会进入“穿新鞋走老路”的误区。正是由于新教材知识的这种编排方式,我在本节的教学上作了一些较大的改变,从课后的作业和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这些改变是基本成功的。
本堂课在教学内容上完全遵循教材,但并没有完全照搬教材的知识顺序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按照认知规律把共价键和化学键的相关知识提前,而把电子式的书写放到下一课时作为一个专题来突破,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和重难点的突破。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堂课的引入部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续的授课部分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有鉴于此,本堂课在开始的引入部分下足了功夫,这也是本堂课最大的亮点。
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的自学和展示为主,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是由于本身是第一次接触新课程,在问题的设置上还显得非常稚嫩,提出的问题并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打开,不利于学生的讨论和小组互助学习,这也是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
课堂的推进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在每个重难点的后面都设置了相应的基础训练,这是本节课的另外一个亮点。但在题目的选择和学生回答的方式上还显得比较单一,分组展示的环节没有涉及,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
学生自学的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在这一点上是足够的,但是没有设置小组互助学习的部分,并没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老师讲的时间还是太多,而学生讲的时间还是太少了一点。
加热
吸引、排斥
达到平衡
+me-
非极性键:同种原子成的共价键
极性键:不同原子成的共价键
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