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自主学习(5分钟):自读课文
了解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等基本情况;
1
了解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的爱国事迹?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
2
导读提纲:
01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材料一: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通外国进行经济交流。1757年,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材料三:为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以来英国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割地、赔款,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下。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只允许日本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材料四: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通商口岸。
依据材料,历史上的中国和日本有什么相似的遭遇?
都曾闭关锁国、都遭到列强的侵略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二)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三)转嫁国内矛盾制定大陆政策——占领中国、控制亚洲、称霸世界
转嫁国内矛盾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四)隔岸观火——众小鬼各怀鬼胎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五)导火索——1894年
朝鲜东学党起义
材料: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02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一)开始标志——1894年7月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二)平壤之战
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清政府希望列强能够出面调停。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三)黄海海战
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交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帅舰英勇抗敌,与舰同沉。
李鸿章下令避战保船,中国军舰驶入威海卫军港。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四)辽东半岛之战
与
旅顺惨案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世界报》
触目惊心的旅顺大屠杀
海路日军从花园口登陆南下进占旅顺后,疯狂屠杀无辜居民,城中只留下36人掩埋尸体,其余居民被尽皆杀戮。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五)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前往日本马关议和,被迫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03
《马关条约》的签订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课堂笔记)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赔款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
开口通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开设工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影响
①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④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掀起“实业救国”的潮流
04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四、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沙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俄国的盟国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三国干涉还辽(辽东半岛)
以此事件为契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四、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沙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二)美国——中国“门户开放”照会
甲午中日战争
鹰代表美国
哈蟆代表法国
虎代表英国
太阳代表日本
熊代表俄国
05
战败原因
五、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原因(课堂笔记)
材料一:
1874年,明治天皇开始裁减内官开支……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
材料二: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
材料三:日本……岁添巨舰。
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违
背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注定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06
小结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洋务
运动
维新
变法
辛亥
革命
新文化运动
技术
制度
思想文化
近代化的探索
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并顺应世界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