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达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 下(R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孟子〉二章》)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______,倚清秋。(朱敦儒《相见欢》)
(5)___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6)____________________,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7)《赤壁》中,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蜀山森林公园景色秀美。蔓山遍野苍松翠竹,郁郁苍苍,青翠欲滴,春来鸟语花香,夏日绿荫蔽日,秋到枫叶如火,冬有蜀山雪霁。树植高坡,竹栽山坳,林间隙地,芳草如yīn,山间小路蜿蜒,直达山顶,蝉噪鸟鸣,松涛远闻,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远远望去,孤峰屹立,云蒸霞蔚,坐落在山顶上的电视信号发射塔,好似仙女秀发上的碧玉簪,绰约多姿。登山环顾山下,极目千里,渠道纵横,田野如画,合肥市市景现代化建设宛如群星璀璨,巢湖之水苍茫无际。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雪霁( ) 芳草如yīn( ) 云蒸霞蔚( )
(2)上面这段文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2分)
(3)“极目千里”中“极”的意思是( )(2分)
A.顶点、尽头 B.最终的,最高的
C.尽;达到顶点 D.表示达到最高程度
(4)改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意思不变。(2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 A 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
选段中的A是________,“他一发无状”中的“他”是________。(2分)
(2)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林冲——误入白虎堂——《水浒》
B.贝多芬——双耳失聪,终身未娶——《名人传》
C.许云峰——白公馆装疯——《红岩》
D.保尔——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某班举行“诗歌中国,放飞梦想”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2分)
(1)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
以诗为名,必有诗人相伴。3月21日—22日,受邀来到遂宁的百余名中外诗人,进行品宋瓷观音文化、赏大英浪漫地中海美景的活动,近距离感受遂宁独有的历史人文情怀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为诗词创作寻找鲜活的题材,为遂宁创作出更多值得传承的诗歌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芳根据新闻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她修改。(4分)
此次“遂宁国际诗歌周”活动除邀请中国作协、各省作协、省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以及国内获奖诗人、诗歌理论家、翻译家、外国诗人等100余人之外,【甲】还邀请了来自各省级、遂宁本地的60余家媒体参加了活动。【乙】活动旨在继承和弘扬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推进遂宁与世界诗歌的深入交流,上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2分)
(3)张浩是班里的小诗人,这则新闻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写了下面的小诗。请你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句子。(4分)
青春年少,放飞梦想,就像春蚕结茧成蛹,期待化为彩蝶;就像花蕾含苞待放,畅想盛开如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因梦想而奋进。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1分)
余光中永在
王 蒙
①“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乡愁时代却没有就此结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不舍昼夜的逝者以外,重要的是跳动的中国心,还有美丽且鲜明的中国诗文,以及你我的记忆与吟诵活泼如初。
② 1982年,纽约,圣约翰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我听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发言,他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而且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散会后,黄教授将余先生作品集与黄教授评论集赠送给我。我一路上饶有兴趣地阅读着,感染着余先生的清晰、明白与真诚。当时,大陆上更热衷的是朦胧诗,是诗语言的锤炼与变幻莫测,而这位台湾诗人的诗明白如话,深入浅出,不拽文,不做作。我甚至觉得他的诗还欠一点儿发酵与点燃。
③ 1986年初,又是纽约,我作为国际笔会嘉宾,在第四十八届年会上碰到了余先生。我们握手问好,文明礼貌,同时,保持着难以没有的戒心与距离。
④ 1993年,我参加《联合报》召开的一次文学讨论会,我与余先生,是仅有的作晚餐演讲的主讲人。我听到他演讲的两个主题,一个是说小岛也能产生大作家,一个是严厉抨击所谓“台语写作”自我封闭的愚蠢与狭隘。他有他的天真和明朗之处,他有他的红线。
⑤此后我们见面越来越频繁了。而且余先生在大陆文坛,有了越来越高的威望与越来越大的影响。记得轻易不夸奖谁的四川资深诗人、学者流沙河就对余光中作品评价甚高。邀请余光中访问做客的大陆文学团体与大学越来越多。有一个笑话,说是南京大学邀请了余光中与其他几位台湾诗人到访,打的横幅是“热烈欢迎余光中先生一行”,有一位也是台湾资深诗人的客人,长得高高大大,他一到场,立刻被青年学生围上,唤道:“您是余先生吗?”他回答:“我不是余光中,我是‘一行’。”
⑥ 2001年,我三次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新世纪征文”活动,我与白先勇是小说终审评委,而余光中是文学翻译的终审评委。我们变成了同事。
⑦ 2004年,我们应邀到海南师范学院与黄维梁先生一起作关于散文的座谈,主持人是海师喻大翔教授。谈到我此生读过的最好散文时,我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而余先生说,诗是他的情人,散文是他的妻子。
⑧ 2006年,我还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的活动。会后,我把他与白先勇及文学院副院长、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请到了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做客,还举行了包括余先生作品在内的诗歌朗诵会。他的《乡愁》再一次赢得了热烈掌声与欢呼。
⑨他定居在高雄。他在台湾反对过可能有某些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还说过什么“狼来了”。然而,他的后半生在他的诗中惦念缠绕的长江黄河华山、济南南宁……到处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足迹。他说,他要住在台湾的西部,从窗子上望出去,就是故乡大陆,而如果住在台东,看过去是美国,有什么意思?当然,他的梦与愁跟你我一样在中华,不在美利坚也不在不列颠。
⑩陈水扁主政期间,余先生公开反对文化教育“去中国化”,当陈不通至极地用“罄竹难书”赞扬台湾义工的业绩时,台湾教育行政负责人居然为陈“擦皮鞋”,他愤然予以指责。“擦皮鞋”一词我是从他那里听来的,应该是拍马与掩饰的意思吧。
?余光中走了。两岸各地友人与读者怀念着他,默诵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外头里头,情意超越生死。长江黄河,奔流澎湃汹涌。中华是屈原、李白、杜甫的中华,也是鲁迅、艾青的中华,还是余光中、郑愁予,以及欢迎他们接待他们一行的男女老少的中华。余光中永在,中华诗歌永存,乡愁永远,仍然是那么明白,那么简单,那么深情,那么不可抗拒也不可分割。(有改动)
5.说说你对选文第⑨段画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3分)
6.根据选文,说说余光中有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4分)
7.选文在记叙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刻画人物,试举一例并加以分析。(4分)
8.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9.选文第⑤段插入了一个笑话,有人说显得多余,有人说可以使文章更有韵味,请说说你自己的看法。(5分)
[二](19分)
【材料一】 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
盛玉雷
①“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是杨绛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②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人类截至目前的所有知识围成一个圆,那么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当顺滑的边缘有了凸起,就意味着稍稍延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正是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凸起,才让知识的圆圈愈加宽广,文明的薪火越烧越旺。在相当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一次次重构边界、扩展边界的过程。对个体来说,人生价值的飞跃,又何尝不需要对边界的突破与拓展。
③然而,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放弃过”。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他们,都可谓人生的突破者。
④“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真正的标志。”打破边界,单有冒险品质还不够,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1953年的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还是公路交通的空白。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带领1 200多名筑路军民,用手中的铁锹和十字镐向世界屋脊徒步进发。有人问起公路的起点,慕生忠把铁锹往地上一戳,喊道:“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劈开昆仑山,战胜唐古拉,通过怒江上游的黑河,炸开冈底斯山的石峡……如今,格尔木已经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青藏公路也被冠以“天路”之名。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决心攻坚克难,“千磨万击还坚劲”,才能创造不朽功勋,书写人间传奇。
⑤哲人有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并非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更像是奔腾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溪。与其在看似停滞的人生边界处踟蹰不前、哀婉叹息,莫如果敢地迈开脚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⑥长跑运动中有“极点”概念,意即跑步中会出现呼吸困难、情绪低落、全身乏力等状况,但在熬过临界点之后,跑步者将迎来“第二次呼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很多时候,我们常在抵达边界前就选择了放弃。在人生的边界上敢于突破、奋勇前行,我们才能越过一个又一个“极点”,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材料二】虽然茅屋被秋风所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忧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材料三】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仍不忘自己的使命,在磨难面前不低头,以非凡的毅力写就史学巨著。
【材料四】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鄙视名利,率性洒脱,解印而去,隐居山林。
【材料五】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
10.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怎样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3分)
11.【材料一】第①段引述杨绛先生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12.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第⑤段画线语句的理解。(4分)
13.【材料一】中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4.如果要为【材料一】的第④段补充事实论据,你认为【材料二】至【材料五】中的哪一句较为恰当?为什么?(5分)
[三](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名参)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
1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______________骄:__________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17.【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4分)
18.请你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3分)
三、写作(55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憩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④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1)伤心秦汉经行处 (2)贫贱不能移
(3)蜡炬成灰泪始干 (4)金陵城上西楼
(5)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6)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7)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8)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2.(1)jì 茵 wèi
(2)蔓山遍野 漫山遍野
(3)C
(4)电视信号发射塔坐落在山顶上,好似仙女秀发上的碧玉簪。
3.(1)猪八戒 黄袍怪 (2)C
4.(1)中外诗人走进遂宁采风创作
(2)①还邀请了来自各省级、遂宁本地的60余家媒体
②上升 提升
(3)示例:就像太阳喷薄而出,荡涤漫天黑暗
二、[一]5.余光中先生后半生频繁往返于大陆与台湾,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祖国大陆,并将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
6.真诚明朗;坚持正义;热爱诗文;热爱祖国、情系大陆。(意思对即可)
7.示例一:第②段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侧面突出了余光中先生作品水平之高,成就之大。
示例二:第⑤段通过写轻易不夸奖人的诗人、学者流沙河对余光中作品高度评价,从侧面突出了余光中先生作品水平之高,成就之大。
8.结构上照应开头,使得结构严谨;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国人对余光中的怀念之情,突出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及意义。
9.示例:我认为这个笑话不多余,它突出了余先生在大陆文坛有了越来越高的威望与越来越大的影响(或突出了余先生在大陆影响之大)。(言之成理即可)
[二]10.①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②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③需要果敢地迈开脚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11.用杨绛先生的话引出“突破人生边界”的论题,针对性强,激发读者的兴趣。
12.“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比喻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的人生,“奔腾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溪”比喻曲折多变、跌宕起伏的人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都是曲折坎坷的,有磨难,也有机遇。
13.举例论证。列举船长郭川穿过智利合恩角,徐海燕打破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以及数千人登顶珠峰、数百人进入太空的事例,具体论证了“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这一观点,增强说服力。
14.我选材料三。因为材料一的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突破人生的边界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而四则材料中,只有材料三是讲司马迁在磨难面前不低头,有坚韧的意志,可以论证论点,所以我选材料三。
[三]15.(1)祸患,灾难。 同“避”,躲避。 (2)赏赐。 傲视。
16.(1)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保持这种品德)不丧失罢了。
(2)您并非有求于人,是别人送给您的,您为什么不收下?
17.舍生取义 廉洁自律
18.示例:①当面对人生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乙参考译文】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送给他一块地,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来添置些衣服。”曾子不肯收下。(使者)回去了,又来了,(曾子)再次回绝。使者说:“您并非有求于人,是别人送给您的,您为什么不收下?”曾子说:“我听说有这种说法,接受别人的东西的人就会害怕送东西来的人;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骄傲地对待接受者。即使国君对我有恩赐,不骄傲地对待我,但我能不敬畏他吗?”(曾子)最终没有收下。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节操。”
三、19.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要想写得出彩,必须审准题意,确立写作的重点。可在“风景”上做文章,重点描写“风景”。写作时可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捕捉“风景”。可适当挖掘“风景”的深层含意,凸显其在情感感悟上的内涵。
“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站点”可以是每一个成长阶段,可以是生活中的不同方面,还可以是人的心路历程的节点。“风景”的选择及阐述有两个方面。一是实景,即眼中所看到的景色,但必须由实景引发出内心的深层感悟来表达中心,不可只阐述实景。二是虚景,无论它在“眼中”,还是在“心中”,都应该是美好的、感人的,如一种值得倾吐的情愫、一种优雅的涵养、一种高尚的品格等。可以直接从“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等切入,但需要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切的感受。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