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的两种方案
你更偏向哪种?
2.1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3B4B98B0-60AC-42C2-AFA5-B58CD77FA1E5}代码
codes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
Chinese
R
居住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M
工业用地
W
物流仓储用地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U
公用设施用地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一、城市土地利用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1.概念:
指城市内部各功能活动的分布空间及其相应产生的小区分异。
2.分类:
居住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交通和仓储区
……
二、城市功能分区
中心城区产业布局规划图
二、城市功能分区
{BC89EF96-8CEA-46FF-86C4-4CE0E7609802}功能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高级
低级
分布
面积
分布
位置
原因
二、城市功能分区
{BC89EF96-8CEA-46FF-86C4-4CE0E7609802}功能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高级
低级
分布
面积
最大(40%-60%)
小
大
分布
位置
多在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连
多在内城,与低地、工业区相连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分布在城市边缘和交通干线两侧,有河流或铁路通过。
原因
环境优美;
高地采光、通风、排水好
方便上下班
方便购物
便捷的交通
大量的消费人口
①减轻对市区污染;
②交通便利,降低运输成本。
二、城市功能分区
大气污染:
单一盛行风向:
季风:
无明显盛行风向:
城市西侧
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东北、西南方向
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西南方向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风频图(风玫瑰图)
1.右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中各分区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请说明理由。
(1)合理。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污染空气基本不会影响到城区;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且有充足的水源。
(2)③地。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处应建绿化带,但①处有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
2.中心商务区(CBD)
--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
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②建筑物高大稠密;
③内部分区明显;
④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二、城市功能分区
练习: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2—3题。
2.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3.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
√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功能区与环境……)
②历史因素(早期土地利用、历史背景继承、保护,改变)
③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宗教与民族……)
④行政因素(引导或划分不同功能区……)
⑤经济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
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经济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商业付租意愿随距离变化最大,住宅次之。
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C
工业付租意愿
A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意愿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住宅付租意愿
商业付租意愿
地租水平
距市中心
的距离
B
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通达度越低,地租越低。
市中心通达度最高,租金最贵。
从市中心延伸出的主干道两旁和公路交会处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较贵。
经济因素----交通通达度
练习:
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上图显示了我国东部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4.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5.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
√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
①同心圆模式(实例,成都)
②扇形模式(实例:沈阳)
③多核心模式(实例:上海)
商业、行政、居住
居住区、文化区
工业区
同心圆状
成都
工业区
工业区
商业住宅
扇状分布
沈阳
上海
多个商务核心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的两种方案都趋向什么模式?
练习: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6—7题。
6.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7.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
√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二、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土地利用
居住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绿化与广场用地
居住区
市政与公共服务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交通和仓储区
风景游览与城市绿地区
城市功能分区
指城市内部各功能活动的分布空间及其相应产生的小区分异。
(二)中心地
1.概念: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有等级划分)
2.中心地等级划分:
(1)划分依据:提供职能种类的多少和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2)划分:职能种类少,服务范围小为低级中心地。职能种类多,服务范围大的为高级中心地。
(3)高低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即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高级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有低级中心地所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
3.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范围
中心地等级越高,提供的货物数量越多越全、商品等级也高,这类中心地的数量越少,服务范围也越大,服务距离也越远。(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个数越少)
(二)中心地
4.城市的等级与数目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在一个城市体系中,城市的等级与数目之间成反比关系。城市的等级越高,数目越少;等级越低,则数目越多。
城市等级
城市作用
城市数目
服务范围
职能种类
高
大
少
大
多
低
小
多
小
少
(三)中心地理论 的核心内容
1、正六边形原则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分布)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W.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国南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核心内容
2、同级独立排斥
(同级别的六边形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成蜂窝状网格分布)
3、不同级相互嵌套
(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的大小和面积是不同的)
(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格相互嵌套而成的)
1.理论:假想模式
2.实际:
3.应用:
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商业网点的布局
如:北京商业中心的布局,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四)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不存在呈正六边形的图形
(原因:地形、人口密度和交通)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重叠
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小有变化
4.中心地不一定在其服务范围的正中心
5.六边形的嵌套规律客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