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7 11:3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达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 下(R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4)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6)________________,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
(7)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自己旷达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疫情防控的严jùn形势下,安徽医疗队弛援我院。战“疫”的战场上,因为有了你们优秀团队的加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疗质量得到大大增加。从你们身上,我们感受到强大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增强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作为医者,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衷心感谢你们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每位援助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致信安徽援鄂医疗队(节选)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严jùn(   ) 一方有难(   ) 援(   )助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分)
(3)文中“衷心感谢”的“衷”意思是(  )(2分)
A.福、善 B.正中不偏 C.内心
(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题。(4分)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他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4.班级开展“走近‘锐词’”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2分)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锐词”的材料。根据材料,说说什么是“锐词”。
(4分)
【材料一】锐词: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全面部署。
【材料二】锐词:四海八荒体 随着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而出现的网络流行文体,句式特点为:句中要带有“四海八荒”几个字。如“四海八荒中最美的上神”“四海八荒谁敢惹帝君”“四海八荒中谁比得了太子夜华”等等。比如你想称赞一个姑娘美,只会说倾国倾城就落伍了,要说“四海八荒第一绝色”。
【材料三】近年来的一些锐词:一带一路 人工智能 共享单车 无人超市 两免一补 厕所革命 二次元 电竞 不忘初心 柠檬精 好嗨哟 是个狼人 硬核 我太难了
(2)请根据【材料三】内容,仿照示例,选择一个“锐词”解释一下它的内涵。
(4分)
示例:是个狼人
由“是个狠人”演变而来,意思是“比狠人再狠‘一点’”。通常用来调侃某人做事不按常理出牌,却又能取得奇效,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很厉害的感觉。
选择:
解释:
(3)就“‘锐词’要不要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班上展开辩论。反方同学认为:不必收入,因为社会发展很快,“锐词”很快就会过时。如果你是正方同学,你将怎样反驳?(4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0分)
最美的化学反应
邓迎雪
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一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
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
?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另一个同学说。
?“我还是最喜欢化学。”秋明说。
?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_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问题。
+“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1“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2 “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
3“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4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好在,在锲而不舍的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5秋明真是好样的!
6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在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丽的花朵。
7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好的化学反应!
(选文有改动)
5.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4分)
初中时,喜欢化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高中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些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
6.小说中多次写到了秋明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6分)
(1)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2)“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7.第④—?段细致地描写了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6分)
8.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义。(4分)
[二](18分)
经典和我们
周国平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③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儿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经典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④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呢?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浮士德》,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轻松地读。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内容。阅读经典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浸染和熏陶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阅读经典的确很像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阅读经典当作最好的消遣的,他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阅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阅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中,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很遥远。
⑤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应该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却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该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选自《在维纳斯脚下哭泣》,有改动)
9.阅读第②段,请从人文性和经典性两方面简要说明“人文经典”的内涵。
(4分)
10.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5分)
11.作者主张把经典当作闲书轻松地读,认为阅读经典很像是一种消遣,请根据选文概述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6分)
12.关于“经典和我们”,本文主要论述了哪三个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
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子曰:“女奚①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②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③——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泰伯》)
【注释】①奚:为何。②耻:以……为耻辱。③校:计较。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5分)
(1)尝从事于斯矣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奚不曰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人日再食  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或遇其叱咄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5.【甲】【乙】两文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吃穿上的困难分别是什么态度?(用文中句子回答)(4分)
16.学问学问,贵在勤学好问。联系【甲】【乙】两文,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当怎样向他人虚心请教。(4分)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格奠基。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1)山岛竦峙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一鼓作气 (4)折戟沉沙铁未销
(5)濯清涟而不妖 (6)辛苦遭逢起一经
(7)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8)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1)峻 nàn yuán  
(2)弛援 驰援 (3)C 
(4)将“增加”改为“提升”。
3.儒林外史 吴敬梓 严监生 夸张
4.(1)示例一:“锐词”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对热点事件或重大事件浓缩概括的关键词。
示例二:“锐词”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的浓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
(2)示例:柠檬精
①柠檬精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意思是嫉妒别人的人。现多用于自嘲式地表达对他人从外貌到内在、从物质生活到情感生活的多重羡慕。②柠檬精字面意思是“柠檬成精”。柠檬味酸,与嫉妒他人时“心中酸溜溜”的感觉相合。因此“柠檬精”最初用在他人身上,是用来嘲讽他人的,其含义与“嫉妒”类似。
(3)示例:应该收入。因为“锐词”反映了新时代涌现的新事物、新概念,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人们的新观念。(言之成理即可)
二、[一]5.①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
②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
6.(1)“笑”表现了秋明给“我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到“我们”惊讶的表现时内心的高兴和得意。
(2)“笑”表现了秋明回忆自己遭逢家庭变故后,化学家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
7.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下文叙述秋明因家庭变故化学梦破灭后的表现做铺垫,使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
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秋明对于化学的热爱以及善于钻研、做事认真的特点。
8.①上初中时,秋明给“我们”演示的化学实验很美,很有趣;②秋明没有成为化学家,却凭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资助孤残儿童,这种变化就像化学反应一样美丽。
[二]9.从人文性角度看,人文经典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从经典性角度看,人文经典的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10.举例论证。作者举自己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不算是阅读的例子,充分论证“并不是随便读点儿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的观点,为下文论述“阅读经典才是真正的阅读”的观点做铺垫。
11.①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②阅读经典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浸染和熏陶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阅读经典的确很像一种消遣。③阅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阅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
12.①人文经典的概念以及其价值意义。②阅读经典才是真正的读书。③阅读经典的方式。
[三]13.(1)曾经。
(2)同“汝”,你。
(3)两次。
(4)有时。
(5)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14.(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毫无羡慕的意思。
(2)但是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的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的。
15.【甲】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6.宋濂在向先达请教时,态度恭谦,“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们在平时向师长请教时,也应该这样。曾子告诉我们“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他在学习上的谦逊态度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意思对即可)
【乙参考译文】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而已。”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是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的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的。”
曾子说:“自己才能高,却向才能低于他的人请教;自己知识丰富,却向比他知道得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像空无所有一样;别人欺侮我,我能不计较——以前我的朋友曾是这么做的。”
三、17.思路点拨:①审题目。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标题可分为两部分,即“谢谢你”和“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谢谢你”是原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是结果。题目中的“你”,可以是具体的某个人,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书籍、闹钟等,还可以是一件事,或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时间、挫折、困境、鼓励等。“更好的自己”,是指比原来的自己更突出、更优秀的自己。写作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
②审导语。导语中提到了“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言,一笑……”以及《百年孤独》中的话,由此可知,题目中的“你”可以出自以上范围,也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如可写母亲的关爱与呵护,让本来不听话、叛逆的你变得乖巧;可以写老师的细心教导,让学习成绩糟糕的你变得优秀;可以写时间,让你懂得青春的可贵,懂得珍惜人生的每分每秒;还可以写小草,石缝中的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让你懂得,只有经得起风吹雨打,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