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上海用)第二册) 专题21 城市化 课件(22 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上海用)第二册) 专题21 城市化 课件(22 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上海)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17 10:0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1
城市化
●掌握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了解这些特征的具体表现和主要原因。
●通过阅读城市化数据变化统计图以及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掌握世界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并知道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
●通过城市化过程的学习,明确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动力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人与环境协调发的人地关系理念。
上海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上海人口的增加
一、城市化过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
城市是区域服务中心
城市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现代化
城市化带动农村现代化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
三、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四、城市问题
交通问题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
*
*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能正确阅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简要分析该区域经济地位与其区域特征之间的关系。
●了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并能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理解城市化后期的郊区化现象和逆城市化现象并能根据图示分析郊区化、逆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城市地域的空间变化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城市化不同阶段的模式示意图和动画,分析城市化后期的郊区化、逆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城市地域的空间变化特征,并明确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能说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能够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措施。
●通过阅读长三角经济数据和长三角城市分布图,能说出长三角城市群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长三角城市群的有利条件。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背后的原因
●城市化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城市化过程后期的郊区化现象和逆城市化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54万
538万
1348万
上海城乡人口 的对比
1、概念
2、标志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农村地域
城市地域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地域规模的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
重要标志
转变
扩展
3、积极意义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会促使城市的发展。
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也逐渐趋同。
城市的起源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
最初的城市
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和固定的交易场所——集市
城市起源于早期的农业文明地区。在城市出现之后的四五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上的城市发展极为缓慢。
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
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的迅速发展。
自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欧美各国相继实现产业革命,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1810年,英国伦敦成为自工业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人口数量迈过百万门槛的城市。
几千年前
城市起源
18世界中叶
工业革命开始
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达到了空前规模。
①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③ 出现城市群
④ 世界城市化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郊区化
城市化问题的不断加剧使城市的人口、工业、商业先后由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称为郊区化
2、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是郊区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乡村地区、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大城市人口
更外围的小城镇或乡村
迁移
环境问题
就业问题
居住问题
解决途径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专题21
城市化
●掌握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了解这些特征的具体表现和主要原因。
●通过阅读城市化数据变化统计图以及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掌握世界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并知道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
●通过城市化过程的学习,明确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动力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人与环境协调发的人地关系理念。
上海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上海人口的增加
一、城市化过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
城市是区域服务中心
城市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现代化
城市化带动农村现代化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
三、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四、城市问题
交通问题
专题21
城市化
●掌握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了解这些特征的具体表现和主要原因。
●通过阅读城市化数据变化统计图以及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掌握世界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并知道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
●通过城市化过程的学习,明确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动力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人与环境协调发的人地关系理念。
上海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上海人口的增加
一、城市化过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
城市是区域服务中心
城市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现代化
城市化带动农村现代化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
三、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四、城市问题
交通问题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54万
538万
1348万
上海城乡人口 的对比
1、概念
2、标志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农村地域
城市地域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地域规模的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
重要标志
转变
扩展
3、积极意义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会促使城市的发展。
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也逐渐趋同。
城市的起源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
最初的城市
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和固定的交易场所——集市
城市起源于早期的农业文明地区。在城市出现之后的四五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上的城市发展极为缓慢。
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
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的迅速发展。
自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欧美各国相继实现产业革命,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1810年,英国伦敦成为自工业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人口数量迈过百万门槛的城市。
几千年前
城市起源
18世界中叶
工业革命开始
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达到了空前规模。
①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③ 出现城市群
④ 世界城市化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郊区化
城市化问题的不断加剧使城市的人口、工业、商业先后由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称为郊区化
2、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是郊区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乡村地区、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大城市人口
更外围的小城镇或乡村
迁移
环境问题
就业问题
居住问题
解决途径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专题21
城市化
●掌握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了解这些特征的具体表现和主要原因。
●通过阅读城市化数据变化统计图以及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掌握世界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并知道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
●通过城市化过程的学习,明确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动力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人与环境协调发的人地关系理念。
上海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上海人口的增加
一、城市化过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
城市是区域服务中心
城市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现代化
城市化带动农村现代化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
三、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四、城市问题
交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