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兴起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
1.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思博士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他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普鲁士政府决定查封报纸,马克思被迫转赴法国巴黎。
2.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两位青年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从此,恩格斯不仅成为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在经济上也给予马克思很多支持。
3.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就成了马克思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在这里查阅资料,撰写了很多重要的著作和文章。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去世,葬于海格特公墓。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二、《共产党宣言》
5.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6.《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7.《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三、第一国际
9.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10.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1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与恩格斯
【例1】在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形势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并肩战斗,创立了( )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共产主义
D.马列主义
解析:在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形势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并肩战斗,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故选B项。
B
知识点二 《共产党宣言》
【例2】“该宣言发表于1848年2月,它的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宣言”的发表( )
A.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B.体现了资产阶级进步要求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根基
解析:根据题干中“1848年2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知识点三 第一国际
【例3】下列有关第一国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名是“国际工人协会”
B.成立于1871年
C.支持了巴黎公社运动
D.第一个世界性工人组织
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项。
B
对应训练
1.“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里的“学者和战士”指的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C.华盛顿和杰斐逊
D.达·芬奇和莎士比亚
2.《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恩格斯称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这表明《共产党宣言》(
)
A.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B.是一部影响十分广泛的著作
C.是恩格斯独立完成的著作
D.批判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华
A
B
3.第一国际纲领阐明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工人阶级政权。下列属于把第一国际这一纲领首次付诸实践的是(
)
A.法国大革命
B.法国巴黎公社运动
C.俄国十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发表
B
1.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马克思撰写了很多重要的著作和论文,其中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是(
)
A.《资本论》
B.《莱茵报》
C.《人权宣言》
D.《马赛曲》
2.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在思想理论创新方面,马克思、恩格斯(
)
A.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B.提出君主立宪制
C.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D.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A
A
3.“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也是另一个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
A.资产阶级民主的倡导者
B.共产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
C.法国巴黎公社的建立者
D.英国宪章运动的领导者
B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下列不属于其中之一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专政
D
5.“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材料中所指“宣言”的发表(
)
A.表达了工人阶级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愿望
B.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C
6.1840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无产者发出号召。从社会演变的物质基础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得益于(
)
A.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前人的理论成果
C.工人阶级的斗争
D.马克思、恩格斯的潜心研究
A
7.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它的发表(
)
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③为人类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④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B
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为(
)
A.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
B.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被共产主义社会取代的客观规律
C.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
9.下列选项中,与《共产党宣言》内容相符的是(
)
A.确立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
B.指出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
C.宣告了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
D.提出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重要思想
B
10.《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B.指导了英国的宪章运动
C.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
D.探索了改造社会的方法
A
11.《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可见“他们”夺取政权的方式是(
)
A.暴力革命
B.议会选举
C.民主改革
D.和平演变
12.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在《马赛曲》的乐曲声和“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巴黎公社的诞生。该政权是(
)
A.革命群众组织
B.工人团体组织
C.国民自卫军组织
D.无产阶级的新型政权
A
D
13.人类创造历史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指导人们行动的思想意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接受费尔马哈的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唯心主义的黑格尔哲学加以改造。马克思……流亡英国,接触了各种工人活动家和社会主义者。他吸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以及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史学研究成果……恩格斯对工业革命的历史和英国工人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得出了与马克思相似的结论。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终生的合作,建构基于唯物史观的社会主义理论。他们称自己的学说为“共产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推动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公社简直是奇迹般地改变了巴黎的面貌!第二帝国的那个花花世界般的巴黎消失得无影无踪。……努力劳动、用心思索、战斗不息、流血牺牲的巴黎——它在培育着一个新社会的同时几乎把大门口外的食人者忘得一干二净——正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炽烈的光芒!
——《法兰西内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实践和调查;团结合作。(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材料二所示纲领性文件发表于哪一年?该文件是哪个组织的纲领?有何历史意义?
1848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材料三中的“公社”指的是什么?它成立于哪一年?“公社”的结局如何?它的性质是什么?
巴黎公社。1871年。失败。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共24张PPT)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2.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3.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
4.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5.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6.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知识点一 纺织技术的革新
【例1】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是( )
A.棉纺织业技术经验丰富
B.新兴工业易推广新技术
C.英国棉花的大面积丰收
D.雇佣劳动力的技术熟练
解析: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成功地制造出能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纱车,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是棉纺织业技术经验丰富,故选A项。
A
知识点二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例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促进了机器制造、冶金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和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的是( )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C.电灯的发明
D.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B
知识点三 火车与铁路
【例3】1825年,他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他是( )
A.哈格里夫斯 B.莱特兄弟
C.凯伊
D.斯蒂芬森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了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成功,标志着人类铁路时代的开始,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便利、密切了各地间的联系。D项符合题意。
D
对应训练
1.英国工业革命中,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机器是(
)
A.骡机
B.蒸汽机
C.汽船
D.珍妮机
2.一个人的名字与一个时代相连,注定这个名字是伟大的。与蒸汽时代紧密相连的名字是(
)
A.瓦特
B.达尔文
C.莱特兄弟
D.亨利·福特
D
A
3.火车运行初期,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对此有人感叹“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说明了(
)
A.火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B.科技进步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C.火车消灭了人们的等级差别
D.科技进步有利用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D
1.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其最先进行技术革命的部门是(
)
A.棉纺织业
B.农业
C.冶铁业
D.交通运输业
A
2.如图是1765年发明的机器,它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它的发明者是(
)
A.斯蒂芬森
B.瓦特
C.哈格里夫斯
D.凯伊
C
3.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通过改进蒸汽机,为新的工具提供动力的人是(
)
A.莱特兄弟
B.本茨
C.斯蒂芬森
D.瓦特
D
4.导致下图中现象出现的关键发明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火车
D.发电机
B
5.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棉纺织业动力不恒定的问题,后来又引发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变革。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为(
)
A.蒸汽机的改良促使工人阶级的产生
B.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C.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作为交通动力
D.机器制造业引发了冶铁技术的革新
D
6.理查德出生于英国一个工业世家。18世纪中前期,理查德的父亲兴建了一座棉纺织厂;19世纪初期,理查德又投资兴建了一座棉纺织厂,但他和他父亲在选定厂址的问题上却有不同意见。他们考虑选定不同厂址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环境的变迁
B.机器动力的改变
C.殖民地的扩张
D.交通工具的革新
7.随着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起来的时间是(
)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B
C
8.有学者指出:在手工工场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大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工业革命促进了手工生产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到19世纪中叶,大机器工厂基本取代了手工工场。这一“飞跃”在生产领域最显著的作用是(
)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实现了思想解放
C.加剧了贫富分化
D.解放了人类双手
9.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牵引着6节煤车、20节挤满乘客的客车,载重达9万千克,在新铺好的铁路上试车,时速达15千米”。“旅行者”号机车的动力来自于(
)
A.牛力和马力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A
B
10.下图是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就业机会的变化
B.外来人口的增加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大规模资本输出
C
11.某校准备举办“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展”,下列成果可供选用的有(
)
①珍妮机 ②飞机 ③蒸汽轮船 ④火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开创了崭新的时代。这个崭新的时代是(
)
A.电气时代
B.蒸汽时代
C.信息时代
D.科技时代
B
B
13.有学者描写19世纪英国的曼彻斯特: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城市的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另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旁,肮脏的下水道里淌出的却是足赤的黄金。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①工业化进程迅速 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④金矿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4.《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
A.促使了人们工作更自由
B.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
C.增强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表为英国农村与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
材料三 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则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的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40%,1867年则超过50%。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新动力机”是指什么?这种“新动力机”的广泛运用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新动力机”:蒸汽机。时代:蒸汽时代。
(2)材料二反映英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趋势:城市化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存在的社会现象。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带来的社会影响。
社会现象:贫富分化加剧。原因: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增加了社会财富,但英国政府忽视了公平分配。社会影响: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影响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