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______________,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____________”。
埃及、叙利亚
黄金时代
2.527年,______________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_______________,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_________________,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______________。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_____________。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士丁尼
专制权力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3.《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________________,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___________________”。《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奴隶制
会说话的工具
欧洲民法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4.从___________起,____________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皇帝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5.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在___________的号召下组建了__________进行东征。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国势日渐衰弱。
7世纪
阿拉伯人
罗马教皇
十字军
6.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攻破__________________,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7.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帝国。它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_____________,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__________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1453
奥斯曼帝国
君士坦丁堡
欧、亚、非三洲
基督教、希腊罗马
兼收并蓄
文艺复兴
知识点一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例1】(2019·临沂)《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由四部法律文献组成,其中哪一部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 )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纂》
C.《法理概要》
D.《新法典》
解析:将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撰而成的是《查士丁尼法典》,故选A项。
答案:A
知识点二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例2】“蛮族之入居罗马帝国中者,虽始于东部;然西部瓦解之后,东部诸帝尚能守护其领土至千年之久。他日帝国东部,不亡于日耳曼种人,实亡于土耳其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罗马帝国亡于雅利安人入侵
B.西罗马帝国比东罗马帝国多存在了近千年之久
C.东、西两个罗马帝国都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D.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解析: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要早于东罗马帝国;只有东罗马帝国的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A、B、C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答案:D
对应训练
1.《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令人编纂的一部(
)
A.刑法法案
B.民法法典
C.商法法典
D.权利法案
2.某班开展了一次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原因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有四个小组分别确定了一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准确的是(
)
A.种族矛盾导致帝国衰落
B.封闭自守、固步自封导致帝国衰落
C.民族交融导致帝国衰落
D.信仰差异导致帝国衰落
B
B
1.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B.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D.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
2.由于拜占庭帝国境内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进入了(
)
A.“鼎盛时代”
B.“蜕变时代”
C.“和平时代”
D.“黄金时代”
D
3.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人们把他同时期称为拜占庭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查士丁尼对后世的最大贡献是(
)
A.使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C.对罗马法进行了系统整理
D.制定了儒略历
C
4.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崇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C
5.《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
A.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C.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
D.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
D
6.《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该法典(
)
A.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C.对债务关系有明确规定
D.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C
7.《查士丁尼法典》中“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这体现了该法典的(
)
A.法治原则
B.契约原则
C.集体意识
D.分权意识
B
8.民主法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治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汉谟拉比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是古代社会追求法治的杰出成果,关于这两部法律文献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罗马的社会状况
B.都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都是《罗马民法大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两部法律文献都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D
9.如图是土耳其影片《征服1453》的海报,海报里的攻城战画面表现了(
)
A.西罗马帝国灭亡
B.拜占庭帝国灭亡
C.阿拉伯帝国灭亡
D.罗马帝国的灭亡
B
10.“她辉煌灿烂的文明在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她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这段材料评价的是(
)
A.古希腊文化的悠久辉煌
B.武士精神熏陶下的日本
C.神学影响下的欧洲文学
D.文化灿烂的拜占庭帝国
D
11.拜占庭帝国堪称世界上最伟大、最长寿的帝国,它所创造的辉煌文明曾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下列有关拜占庭帝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 ②拜占庭帝国被阿拉伯帝国所灭 ③其国势日渐衰弱与其对外战争和国家保守狭隘有关 ④帝国虽灭,但其文化仍具有重大魅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12.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外来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结合下图,下列不属于拜占庭文化因素的是(
)
A.基督教
B.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西亚、北非文化
D.印度文化
D
13.“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C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查士丁尼在法典中将君权同神权结合起来,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宣传皇帝直接得到“天惠”来统治人民,使君权神圣化。
《罗马民法大全》成为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其中的公法对后世无多大影响,而私法则对近代欧洲各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起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民法大全》的地位。
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欧洲民法的基础。
(2)材料二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的是哪个国家?“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它所“保存”的对后来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拜占庭帝国。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给养。
(3)材料二认为拜占庭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最后在哪一年被哪个国家灭亡?
原因:封闭保守、缺乏创新,统治者不思进取,无视社会发展的脚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4)由拜占庭帝国的命运,你认为我们国家今天应当怎样做,才能繁荣昌盛?
狭隘和保守,固步自封必然导致民族的衰亡。我们应该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其他事物,不断创新,才能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言之有理即可)(共18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一、基督教的兴起
1.________,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_______创立基督教。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________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二、法兰克王国
2.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_____________”,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_____________。
3.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____________,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___________,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1世纪
耶稣
基督教
蛮族王国
法兰克王国
克洛维
基督教
4.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______和_______。从而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_______________和部下的广泛支持。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_________________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
教会
部下
高卢罗马人
高卢南部地区
三、封君与封臣
5.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_______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这种以______________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6.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_________。
兵役
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
土地的封赐
等级性
权利、义务
契约意义
四、查理曼帝国
7.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继位后,查理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__________”。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___________”。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一税
罗马人的皇帝
查理曼帝国
8.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_______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843
德意志、法兰西
意大利
知识点一 法兰克王国
【例1】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以下对法兰克王国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克洛维建立,是雅利安人建立的王国中最为强大的
B.信仰基督教,通过土地分封形式改革确立封建制度
C.查理曼帝国时期用“什一税”控制教会势力的发展
D.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为德意志、法兰西和西班牙
解析:法兰克王国是日耳曼人建立的,A项错误;“什一税”使教会势力越来越大,C项错误;查理曼帝国分裂为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D项错误,故选B项。
答案:B
知识点二 封君与封臣
【例2】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形成有明确和规范的仪式,其中行臣服礼和授职礼是最重要的仪式,通过臣服礼和授职礼,双方便明确了彼此间的义务和权利,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也就正式形成了,那么,封君与封臣之间形成的关系是( )
A.平行的并列关系
B.只尽义务不享有权利的关系
C.主仆关系
D.严格的等级关系
解析: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封君与封臣之间形成的关系是严格的等级关系,故选D项。
答案:D
对应训练
1.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法兰克王国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
A.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君提供兵役服务等
B.封臣有效忠封君的义务,封君对封臣则没有义务
C.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带有严格的等级性,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
B
1.(2019·曲靖)
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它在西欧早期国家的封建化进程中日益传播,成为整个欧洲的精神支柱。该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2.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
)
A.克洛维
B.汉尼拔
C.伯里克利
D.德谟克利特
B
A
3.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B.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C.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
D.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4.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改革使赐地的人与接受封地的人之间的关系转变为(
)
A.皇帝和臣民的关系
B.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C.农奴与农奴主的关系
D.封君和封臣的关系
D
D
5.中古时期西欧分封制与中国西周时期分封制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分封的对象不同
B.相差的时间很长
C.维护的制度不同
D.分封的方式不同
6.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封臣对封君的主要义务有(
)
①服兵役 ②耕种土地 ③提供金钱 ④缴纳“什一税”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C
D
7.研读和分析史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分析下图中的史料,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如命令人民交纳“什一税”。
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
A.查理曼帝国疆域辽阔,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当
B.查理曼帝国世俗王权与教权结合是其统治的主要特点
C.因基督教会实力过于庞大,查理曼帝国转而对其扶持
D.查理曼帝国时期教权高于王权,因而查理依附于教会
B
8.(2019·攀枝花)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其中,最西边的是(
)
A.英格兰 B.德意志 C.法兰西 D.意大利
C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了许多国家。由于种种原因,其中的大多数国家都消亡了,只有法兰克王国存在的时间最长、最强大,其封建化的过程也最为典型。查理在位期间(768—814年),进行过50多次战争,所占领的地区相当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形成了西起大西洋,东至多瑙河,南到意大利中部,北达波罗的海的庞大帝国,史称查理曼帝国。几十年的扩张战争中,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彼得教堂为查理加冕,这不仅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更标志着西欧新兴封建国家的独立地位得到确认。
(1)试分析查理曼帝国的扩张战争与封建制度形成的关系。
查理曼帝国在几十年的扩张战争中,使广大人民深受其苦,许多破产的农民被迫投靠封建主,变成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同时,查理把征服得来的大部分土地分封给臣下,在这一过程中,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2)查理——这位几乎统治整个西欧的国王,为什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
查理为了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巩固自身的统治,需要加强与教会的关系,而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也需要借助查理的势力。通过加冕仪式,一方面使查理称帝获得认可,另一方面意味着查理负有传播和捍卫基督教的义务,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共18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8课 西欧庄园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_________。大约到________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_________,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_________。
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庄园
11
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佃户
农奴
3.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____________”,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_______”,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____________。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_________”,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
4.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自营地
份地
捐税
共用地
份地保有权
二、庄园法庭
5.庄园具有______,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_______或他的管家。佃户如果有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会受到____________。
6.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____________,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
司法权
领主
起诉与处罚
工作人员
7.庄园法庭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8.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罚金全部归_________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___________,没有经过领主允许而无故缺席的佃户,会被罚款。
9.庄园法庭审判依据________或______。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________,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土地、借贷和婚姻
处以罚金
领主
义务
习惯法
村法
权益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知识点一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例1】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剧。他们设计的以下一些场景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庄园土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
B.许多农奴在为庄园领主无偿劳动
C.庄园中有领主的堡垒、农奴的农舍和教堂
D.流动商贩在庄园里叫卖食盐、水果、腊肉
解析: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不可能出现流动商贩在庄园里叫卖食盐、水果、腊肉的,故选D项。
答案:D
知识点二 庄园法庭
【例2】西欧中世纪庄园中除了耕地与牧场等生产场所之外,还设有教堂、法庭等。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C.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D.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
解析: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里除了耕地与牧场等生产场所,还设有教堂、法庭等,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答案:B
对应训练
1.(2019·广东)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A
2.西欧封建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B.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C.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D.庄园法庭只是维护封建领主利益的工具
D
1.9世纪开始,欧洲逐渐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是(
)
A.西欧庄园
B.城市法庭
C.自治城市
D.手工工场
A
2.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其中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那一部分称为(
)
A.自营地
B.共用地
C.份地
D.自留地
3.佃户一般每周要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由此可见,佃户向领主缴纳地租的形式是(
)
A.货币地租
B.实物地租
C.劳役地租
D.税收地租
A
C
4.中世纪的西欧,两个相距仅几百英里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在遭受饥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欧出现了等级君主制,大封建主以邻为壑
B.国王以粮食为武器,限制粮食贸易,反对城市自治
C.庄园经济的封闭和自给自足,导致人们生活范围小、交往少
D.奥斯曼帝国崛起,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西欧商业环境
C
5.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说明庄园法庭的处理手段是(
)
A.处以罚金
B.劳役地租
C.实物地租
D.处以刑罚
6.西欧庄园法庭的审判依据是(
)
①宪法 ②习惯法 ③村法 ④罗马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A
B
7.九年级二班的同学自编了一场小话剧来模拟西欧庄园法庭。下列情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法庭的审判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佃户
B.法庭临时开庭
C.法庭设置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D.被审判者缴纳的罚款全部上缴领主
A
8.“最能够体现庄园主权威的是‘庄园法庭’,是庄园的统治机构,特点为:第一,非常设机构,根据地方问题多少和庄园主本身意愿来决定开庭间隔。第二,规定开庭时,当地农民都要参加,也非所有人有发言权,由代表组成陪审团。……庄园法庭只涉及庄园的内部事务,是为了处理‘家务事’”。下列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
A.庄园法庭开庭时庄园内的农民必须参加
B.庄园法庭是一个常设机构,体现庄园主的权威
C.庄园法庭不处理庄园以外的其他事务
D.庄园法庭开庭时间没有固定
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封赐给他一块封土。”
——著名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1)材料一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结合所学知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什么时候在该地区普遍存在?封君封臣制有哪些特点?
西欧。11世纪。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材料二
(2)材料二是中世纪庄园略图。仔细观察图中信息,说说你看到的生产、生活状况。
生产、生活状况:以土地耕种为主,教堂占有一定量的土地,领主土地与个体农民土地交错在一起,庄园内有基本生活设施,如住宅、粮仓、磨坊、烤炉等,无须外出,因此相对封闭。
材料三 法兰克王国农村的一座庄园里,城堡、教堂、磨坊、农奴住宅一应俱全,农奴们正在耕地上辛勤劳作,农奴连终身大事也要获得主人的允许。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西欧封建庄园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农奴依附于封建主,毫无人身自由;等级森严。(共31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从________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出现了许多著名城市。
2.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___________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手段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0世纪
手工业
商业
封建领主
自由和自治
金钱赎买
武力斗争
3._______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________。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__________。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__________”。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13
自由城市
自治城市
特许状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4.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____________转变而来的。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___________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手工工匠
商人
农民
城市工商业
5.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______________,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________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6.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_______________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_______________。
生产资料
家庭
商业和贸易
市民阶级
资产阶级
三、大学的兴起
7.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_______、_______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__________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________________”。
8._____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也必须从教会取得授课许可证。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腊
罗马
阿拉伯
最美好的花朵
12
罗马教皇和国王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9.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_______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___________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_____和_______的要求。
专业
基督教会
经济
社会发展
知识点一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例1】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解析:在欧洲中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市民阶层发展壮大起来,他们要求城市自治、反对封建贵族。
答案:D
知识点二 城市居民的身份
【例2】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里所说“城市”早期的基本居民主要指( )
A.农奴和庄园领主
B.雇佣工人和资本家
C.王室和新贵族
D.手工工匠和商人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欧洲中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中世纪时期,城市的基本居民是手工工匠和商人,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故选D项。
答案:D
知识点三 大学的兴起
【例3】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教会学校的出现
B.私立学校的出现
C.大学的兴起
D.课程设置的改革
解析: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C
对应训练
1.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封建城堡的修建
B.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C.铁制工具的使用
D.交通事业的发展
B
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经成为中国梦的一部分。回眸世界历史,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过程中,形成了市民阶级,它分化出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的(
)
A.大封建主
B.小封建主
C.资产阶级
D.奴隶主阶级
C
3.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引新的居民。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此材料表明了大学的形成(
)
A.促进了城市自治权的扩大
B.促进城市更加繁荣与发展
C.刺激了城市封建经济发展
D.使城市政治建设更加民主
B
1.从10世纪开始,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其原因主要有(
)
①农业技术提高 ②商业贸易发展 ③人口增长 ④农奴反抗激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2.11世纪前后,一批西欧城市逐渐兴起。以下对这些城市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江海口岸或交通要道
B.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工商业发达
C.城市居民的主体为手工业者和商人
D.是一个封闭保守、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
3.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的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D
4.13世纪,许多西欧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西欧城市取得自治权的方式主要有(
)
①选举 ②金钱赎买 ③和领主谈判 ④武装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D
5.中世纪晚期,德意志、英国、法国等国城市大幅度增加。这些发展迅速的新兴城市(
)
A.和封建领主已毫无关系
B.完全摆脱国王取得自治
C.仍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
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D
6.(2019·江西)“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
7.“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市民在政治上是自由人 ②市民享有财产权
③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④自治城市拥有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8.(2019·常德)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
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权
A
9.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10.他是城市居民中的一员,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维持生活。他的身份是(
)
A.手工业者
B.银行家
C.商人
D.领主
C
A
11.“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
A.地位得到了提高
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
D.经济得到了发展
A
12.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
)
A.为罗马帝国扩张提供了经济条件
B.促进了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
C.争取了城市自治权
D.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
13.(2019·安顺)大学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学校,又是学术研究的场所。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以下哪些属于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
①巴黎大学 ②哈佛大学 ③牛津大学 ④博洛尼亚大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14.(2019·河南)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A
15.西方大学的兴起,曾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以下对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享有司法特权
B.享有教育自主权
C.享有免赋税特权
D.课程不受基督教会影响
D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材料二 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三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城市
(镇)兴起;商业繁荣;纸币产生;海外贸易兴盛。
(2)材料三表明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地位:经济中心。意义:瓦解封建制度;孕育早期资产阶级。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西欧城市为自治而斗争的常用手段有哪几种?
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的相同点?
都在交通要道上产生;都由集市贸易兴起;都产生了市民阶级;都由小集市发展成城市(镇);都是自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