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试题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和座位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与会/参与 坍塌/殚精竭虑 高亢/引吭高歌
B.塑造/追溯 处所/处之泰然 骨髓/绥靖政策
C.角度/角色 腼腆/暴殄天物 中间/仲秋之夜
D.纵横/横财 凋零/风流倜傥 歼灭/阡陌交通
2.下面文段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008年8月12日,随着小将邹凯从单杠上稳稳落地,中国男子体操队以领先第二名近8分的优势无可讳言地摘得桂冠,迎来了第二个男团奥运冠军。体操馆全场欢腾,掌声、欢呼声如雷贯耳。六名小伙子更是难抑心中的激动,抱头痛哭。四年前,原本所向披靡的中国体操队在雅典铩羽而归,“梦之队”被改称为“摔之队”。面对国内外舆论最残忍的争议与抨击,他们在沉默中卧薪尝胆。终于,四年后,他们卷土重来,洗去了所有的耻辱,证明了中国男子体操队的世界霸主地位……
A.无可讳言 B.如雷贯耳
C.铩羽而归 D.卷土重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国人日常饮食,用油过量,用盐也过量,资料显示,由于它的人均摄入量两倍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大大增加了慢性病的发病率。
B.将于12月份推出的“市民卡”,除了包含现行“社保卡”所具有医疗、养老等保险功能外,还可享受各类公共服务。
C.旅美大熊猫“美生”11月6日回到卧龙,为了防止其他大熊猫被可能的疾病传染,“美生”将首先被送进隔离检疫场,接受相关检疫,期满后方可入住新家。
D.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那些遭受灾难的心灵与记忆最终该怎样得以解救?
②这的确形成了一种质询
③犹太人幸存者和死难者的个人记忆在这样的历史叙述中不断完整和深入
④成为全世界的苦难记忆
⑤奥斯维辛之后,当欧洲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把屠杀犹太人上升到人类生存困境的高度时
⑥而南京大屠杀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思想以及人类生存的影响与意义又该如何追问呢?
A.①⑥②⑤③④ B.⑤③④⑥①②
C.①⑥②④⑤③ D.⑤③⑥①②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干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之强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①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之谋也。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选自《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有删改)
注:①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 适合
B.殆非就国者也 危险
C.营丘边莱 毗邻
D.封比干墓,释箕子囚 封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与天下更始 与之争营丘
B.以渔钓奸周西伯 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
C.故号之曰“太公望” 以告神讨纣之罪
D.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 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
7.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古汉语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3分)
A.是以与太公争国 B.载与俱归,立为师
C.莱人,夷也 D.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尚早年穷困,年老之时只得以钓鱼为生,偶遇周西伯, 周西伯与之交谈,十分高兴,尊其为太师。
B.吕尚虽然是开国元勋,但他没有居功自傲,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他治理齐国,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周朝在东方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C.武王将征伐商纣,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群臣惧怕周武王,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于是出兵。
D.武王平定商纣后,亲自到齐国营丘分封师尚父,以彰显师尚父之功。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及 周 成 王 少 时 管 蔡 作 乱 淮 夷 畔 周 乃 使 召 康 公 命 太 公 曰 东 至 海 西 至 河 南 至 穆 陵 北 至 无 棣 五 侯 九 伯 实 得 征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每句3分)
①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
②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听 莺 曲
韦应物
①东方欲曙花冥冥,啼莺相唤亦可听。
②乍去乍来时近远,才闻南陌又东城。
③忽似上林翻下苑,绵绵蛮蛮如有情。
④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弄笛曲未调。
⑤前声后声不相及,秦女学筝指犹涩。
⑥须臾风暖朝日暾①,流音变作百鸟喧。
⑦谁家懒妇惊残梦,何处愁人忆故园。
⑧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②下时桑田绿。
⑨不及流莺日日啼花间,能使万家春意闲。
⑩有时断续听不了,飞去花枝犹袅袅。
?还栖碧树锁千门,春漏方残一声晓。
注:①tūn刚出的太阳:朝暾。②伯劳和戴胜是两种鸟。
请说一说这首诗所用到的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答题时可以不抄录原句,用句前的序号代替就行。
注意:一句话也许有多种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多句话也许共同属于一种艺术手法(修辞手法);一种艺术手法(修辞手法)也许出现在几个地方。要求准确作答,多答错答乱答,会倒扣分数。
(1)夸张:
(2)比喻:
(3)对比:
(4)侧面烘托:
(5)对偶:
(6)以形写神:
(7)环境描写:
(8)直接描写: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苏轼《赤壁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白居易《琵琶行》)
(4)鹏之背, ;怒而飞 。(庄子《逍遥游》)
(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青泥何盘盘。(李白《蜀道难》)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重申清明的三种价值与理想
清明节,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缅怀逝者,追思先人:在北川老县城,万人公祭遇难者;在北京,45万市民祭奠亲人。和以往不同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习俗如烧纸钱等也有了变化。诸如用鲜花代替纸钱、天堂信箱寄哀思、网上祭奠先烈等新的祭祀方式,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在以《清明上河图》闻名的开封,昨天举行的2009清明文化节,诸如蹴鞠、马球、斗鸡、抖空竹等具有民俗特色的表演活动,为前来祭祖、踏青的人们带来别样的乐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谈到清明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这幅行人悲伤、春雨缠绵的场景。从扫墓的习俗看,清明无疑是令人伤感的节日。又因为,寂静的春天,万物吐旧纳新,满地都是生命的芬芳,都是刚刚苏醒的泥土的气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人们怎能不去怀念那些不能与之分享良辰美景的逝者?而且,于国于家,总有一些生离死别的人和事,值得铭记。
然而,清明带给中国人的意象与价值,远不应止于此。虽然今天,它在名义上只是一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
从时间上看,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是一个节气,只是到了唐玄宗年间才与寒食合并,渐渐演变成怀念祭祀家族先人的节日。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明也渐渐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与内涵。
如有文史学者指出,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同样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暗合了“天地清明”、“人心清明”与“政治清明”等三重境界:
其一是来自天地自然的“清明”。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人是社会存在,同时又是自然存在。回想人世间的万般美景,还有什么比得上那树底清风、明月万里,更让人心旷神怡?
其二是来自心灵境界的“清明”。哲学家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本身。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它让人从纷纷扰扰的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每一次扫墓都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它不仅扫去逝者碑上尘埃,更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让生活回到生命本身,重归内心世界的宁净与“清明”。
其三则是“政治清明”,这也是人们最易忘却的一种“清明”。“清”就是法制与规章明晰,就是清廉无贪腐;“明”则是光明正大,是阳光政治。君不见,在古代中国,为官者的大堂之内都会以“明镜高悬”标榜。虽然腐败并不因此销声匿迹,但它至少表明了吏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政治理想——虽未能至,心向往之。
从自然、人心到制度,由“清明”勾勒出的三重境界,同样是三重理想。其包括的意义,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包括寻回人心的价值与内在的安宁,以及为此必须寻求的制度上的保障。
清明时节,哀思寂寂。面对那些已然逝去的生命,或淡或浓,伤感总难免。然而,如上所述,哀伤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清明更是可以省思的日子,清明还有更广阔的自然诉求、精神理想与政治内涵。清明连接生者与死者,连接生态、生命和生活。在此意义上,以营造和谐、自由而美好的世界的名义,有必要重申“清明”所负载的三重理想。
(选自2009年4月5日《新京报》)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清明节的祭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用鲜花代替纸钱、天堂信箱寄哀思、网上祭奠先烈等新的祭祀方式已很普及。
B.虽然清明时节万物复苏,但是谈到清明,人们总会先想到行人悲伤、春雨缠绵的场景,以致于不能在这美好的季节体会到些许的快乐。
C.作者认为,清明节虽然到今天在名义上还只是一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但是,它应该带给中国人以更加丰富的意象和价值。
D.清明能让人从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而扫墓能使生者实现与死者的对话,内心变得宁净而“清明”。
E.“政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追求的政治理想,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寻回人心的价值和内在安宁都需要的政治制度的保障。
13.以下各项,不能表现“清明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的一项是(3分)
A.清明时节,万物的生长,都清洁而明净。
B.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让生活回到生命本身。
C.吏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政治理想。
D.清明让人们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
14.从全文看,清明节的意义和内涵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4分)
15.作者为什么要“重申清明的三种价值与理想”?(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提 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6.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4分)
(1)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7.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
18.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访谈录(节选)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歌德学院(中国)院长米歇尔·阿克曼在向中国读者介绍瓦尔泽时,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他出版了22部长篇小说,他得了所有德国有名的文学奖。他除了是伟大的作家,还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发言人,他在德国公众中的影响仅次于德籍教宗本笃十六世。”
南方周末:通常我们认为欧洲是有知识分子群体的,他们以社会担当为己任,您怎么看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您认为的知识分子吗?比如萨特、加缪。
瓦尔泽:我知道萨特一直受人尊敬,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他把知识化为实践。参与社会事务是萨特的一个特征。我以前专门写过一个文章,其反讽标题已经透露出我的立场:作为作家必修课的参与精神。什么叫必修课,虽然萨特那么做也很好,可是我们不一定非这么做不可。你也应该赋予作家不管社会、只管自我的权利,他有这个权利。即便这么做,伟大的萨特也不会由此变得渺小。
南方周末:您被形容为具有社会担当的作家。您怎么看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包括作家的责任感?现在有一种潮流,就是对责任感的疏离和逃避。
瓦尔泽:不论责任还是责任心,在德文里面都是好听的词汇,它们在政治生活中常常沦为修辞学词汇。我关心的是如何把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化为行动,你光是说人要有责任心没意思,那是空话。萨特把责任心化为了实践,他是行动者,而且他是惟一一个拒绝诺贝尔奖的。他的整个姿态比较彻底。当然我们也不用学萨特这么彻底。换了我来做这个事就是虚伪了,如果我去做萨特做的事情,我就是虚伪。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原则。
南方周末:您说德国作家跟历史有很困难的交往方式,您说经历了战争年代,从未需求要写一部战争小说,不想写战争,不去反思战争,不写反法西斯小说,不写伪法西斯小说。您跟君特·格拉斯相反,他是不断描写战争,不断对战争罪恶进行反省。
瓦尔泽:我对格拉斯的小说《铁皮鼓》的定义,第一是反法西斯小说……第二还是反法西斯小说。反法西斯小说其实不等于战争小说,对我来说,里面写的法西斯都是特别戏剧化的场面,敲着鼓,唱着歌,他写这种戏剧化的场面,表达反法西斯的立场。我给他戴了顶高帽子,说《铁皮鼓》是最后一部还可以创作的反法西斯小说。法西斯已经消亡了。格拉斯与其说在写战争写历史,还不如说他在表达自己的意愿,反法西斯的意愿。
南方周末:您的意愿是什么呢?对于那场人类的浩劫,您的态度是什么?
瓦尔泽:我有个问题整整思考了二十年,我母亲怎么会加入纳粹,她笃信天主教,这样一个女人怎么会加入纳粹,如果我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德国怎么变成纳粹德国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答。这个是跟《铁皮鼓》截然相反的立场。《铁皮鼓》使用怪诞手法,把法西斯宣布为非法,然后就完事了,但我思考的问题是德国人为什么受法西斯的诱惑。我作品里面写的就是这个,这是我小说的一部分。
南方周末:经过这么多年您是怎么看文学荣誉的,德国著名的文学奖您都得过,非文学奖也得过,作为作家,您是怎么看这种荣誉的?
瓦尔泽:我11月2日回德国,4日就要去慕尼黑领奖,我现在就在想,到时候怎么写答谢词,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奖项之于作家,犹如化妆之于女人”,一个美女不化妆也美,但你也不能否认化妆有帮助,这就是奖项对作家的作用。
南方周末:在您作为作家的成长经历中,这种文学荣誉对您影响大吗?您会在意这种文学荣誉吗?
瓦尔泽:一开始是因为钱,得奖就是得钱。青年作家不能靠市场生活。我的第一个奖是“四七社”颁发的,当时的奖金为1000马克,我买了一辆大众汽车。第二个奖是黑塞奖,已经是10000马克了。我当时拿着这笔钱没花,而是给我母亲看,证明作家也能挣钱,结果我母亲不相信。所以后来我拿到钱就花,拿到奖金就用。
19.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4分)
20.按照文中瓦尔泽的说法,作家和荣誉的关系是什么?他对待荣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
21.记者的问题中提及萨特、格拉斯等作家,这样提问的意图是什么?(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2.精心营造的语言,富有艺术的光泽和思想的锋芒。
冰心的名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把具体的青山比喻成抽象的良心,清新鲜活,巧妙精致;
北岛的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把抽象的“卑鄙”和“高尚”比喻成具体的“通行证”和“墓志铭”,形象生动,深刻精辟,力透纸背。
请按要求造两个句子。(4分)
(1)把具体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事物:
(2)把抽象的事物比喻成具体的事物:
23.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4分)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
答: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条河,养育着两岸人,也淌着无数人的梦。河的流动性,唤醒了人的时间意识。孔子只有站在河边,才可能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河水的方向性,水流的一去不复返,催生了人的危机意识和对生命的珍视。河是青春型的,它创造、进取、成长。河又是诗意的,它浪漫、灵动、蕴藉,富于哲思和情趣。河流的这些个性,不断地暗示、启发人类,对于人类精神影响巨大。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河”有关的经历或你对“河”的看法和认识,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要求书写工整。文体特征要鲜明。请在作文纸第一行注明你作文的体裁。常用的文章体裁有微型小说、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诗歌、戏剧等;另有一种分类法,将常用的文章体裁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
龙岗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中学业评价试题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 ( A.yù/yù tān/dān kàng/háng B.sù/sù chù/chǔ suǐ/suí
C.jiǎo/jué ti?n/ ti?n zhōng /zhòng D.héng/hèng diao/tì jiān/qiān)
2.C (A无可讳言:讳言,有顾忌不敢或不便。指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即可以坦率地说。B如雷贯耳:像雷声穿透耳内,比喻人的名气很大。C铩羽而归: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灰溜溜地回来。D卷土重来: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一般用作贬义词。)
3.C (A项代词指代不明, “它”可以指代“用油量”,也可以指代“用盐量”;B项主谓不当,“市民卡”不能“享受公共服务”;D项成分残缺,在“和自己”前加“对”)
4.B (通读六句大致可知本材料是为了让读者由犹太人大屠杀引出对南京大屠杀的反思。而由③可知犹太大屠杀并未被遗忘,因此首句应为⑤。由③的表述可知犹太大屠杀记忆“完整”、“深入”成为“世界的记忆”,因此下面是④,由⑥句开始转向对南京大屠杀的质询。)
5.答案: C ( A.到 B.大概 D.培土 )
6.答案: A. (A.介词,和、跟、同;B.目的连词,用 ;C.结构助词,的;代词,它 D.承接; 因而)
7.答案D [ A.宾语前置B.省略句C.判断句]
8.答案:B (A.偶遇 C.惧怕周武王没有依据 D. 非亲自到齐国营丘分封师尚父)
9.(1)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太公到齐国后,整治政事,沿袭风俗,简化礼仪。(“修”“因”及大意各1分)
②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佐”“封,有被动意”及大意各1分)
【译文】
太公望吕尚,是东海边上的人。他的先祖曾经有人做过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期他的先祖被封在吕地,还有的被封在申地,姓姜。
吕尚曾经穷困,后来年老了,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西伯将要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了一卦,卦辞说:"所得的猎物不是老虎不是大熊,所得的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佐大臣。"因此周西伯外出狩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了太公,西伯与太公谈论后非常高兴,说:"从我国先君太公起就说:'一定会有圣人来到周, 周会因此而兴旺。'先生真的就是说的那个人吧?我的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和他一同乘车回来,尊称他为太师。
……
商纣王杀死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周武王想要征伐商纣,于是占卜了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接着风雨又突然到来。群臣都很恐惧,只有太公极力劝武王进军,周武王于是出兵。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周武王在牧野誓师,讨伐商纣。商纣军队彻底崩溃。商纣王回身逃跑,登上鹿台,于是被追上斩杀。第二天,周武王站在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吕尚牵来祭祀的牲口,史佚(yì)手拿策书进行祈祷,来向神灵禀告商纣的罪恶。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培筑加高比干的坟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个大鼎迁往周国,整饬周朝的政务,与天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上述诸事多半是采用师尚父的谋议。
此时武王已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齐国营丘封赏给师尚父。师尚父向东去自己的封地,边行边住,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对他说:"我听说时机难得且容易失去。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大概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地。正碰上莱侯带兵来攻打,想与太公争夺营丘。营丘毗邻莱国。莱国人是少数民族,趁商纣之乱和周朝刚刚安定,不能够顾及到远方,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到齐地后,整饬政事,沿袭风俗,简化礼仪,开通工业商业,发展渔业盐业的优势,因而老百姓大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时,管叔蔡叔发动叛乱,淮地的少数民族也背叛周朝,成王于是派召(shào)康公命令太公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这中间的被封的诸侯和其他领主如果真的有罪,你就可以讨伐他们。"齐王由此就得到了征讨各国的权力,最后成为强大的国家,把都城定在营丘。
10.
(1)⑨
(2)④⑤⑥
(3)⑧与⑨形成对比
(4)⑩?⑦
(5)⑦
(6)⑩?
(7)①答⑩?亦可
(8)②③
答对一点给一份,最多可超过满分7分,给8分
简评
韦应物的这首《听莺曲》堪称是唐诗中自然主义的又一代表作。大自然中充满了真善美。所以,在工作之余,或者伤心之余,能够回归自然,让大自然的真善美来恢复人的真情和理智,真乃人生一大快事!韦应物的这首《听莺曲》,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首诗将莺的飞影和啼踪,写得活泼烂漫之至,比喻也恰到好处,富于人性化。使得人们本来听不懂的莺啼鸟鸣,通过这种“翻译”,与娇蛮的儿女之情、筝女闲妇的慵懒、万家闲肆的喧闹联系起来,变得十分通俗而美妙,再结合“东方欲曙花冥冥”、“须臾风暖朝日暾”的清晨风光和“有时断续听不了,飞去花枝犹袅袅”的鸟林中的特有景色,加之“欲啭不啭意自娇”,“绵绵蛮蛮如有情”,“乍去乍来时近远”,“何处愁人忆故园”的艺术感染力,写得的确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十分传神。全诗中句句写鸟(这里以句号为准),却处处洋溢着真善美。“乍去乍来时近远,才闻南陌又东城”,“须臾风暖朝日暾,流音变作百鸟喧”,“还栖碧树锁千门,春漏方残一声晓”,读着这些诗句,鸟儿们的活泼灵动、欢聚喧闹以及夜栖晓鸣等各种姿态,都非常逼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而“不及流莺日日啼花间,能使万家春意闲”一句,更是间接讽刺了社会上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和地痞流氓们,说他们连“日日啼花间,能使万家春意闲”的流莺都不及,从而使鸟儿们与百姓亲善、和谐的形象跃然纸上;至于美,更是达到极致,不仅鸟儿的优美姿容令人称羡,而且鸟儿的活动与大自然的树林和人类居住的村镇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完美、和睦地融合在一起,这种首先以一个“真”字,使真善美和谐共处的艺术境界,今天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首诗面前,那些脱离社会真实“假大空”的文章和那些无病呻呤或者满怀红楼情调的所谓艺术作品,确实都不堪入目。
11.(1)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2)赢得仓皇北顾 烽火扬州路
(3)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4)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2.A B(A.“已很普及”错误,第一段中提到这些新的祭祀方式只是“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B.“不能在这美好的季节体会到些许的快乐”错误,第一段中提到了“蹴鞠、马球、斗鸡、抖空竹等具有民俗特色的表演活动,为前来祭祖、踏青的人们带来别样的乐趣”。)
13.D(文中第五段中说“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同样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因而“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不属于清明负载的“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
14.起初是一个节气,继而演变成怀念祭祀家族先人的节日,后来被赋予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暗合了“天地清明”、“人心清明”与“政治清明”三重境界。
(答对三点给4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5.因为清明是可以省思的日子,有广阔的自然诉求、精神理想与政治内涵,连接着生者与死者,生态、生命和生活,有助于营造和谐、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16.(4分)(1)因被迫卖掉祖传珍宝的痛苦无奈;为能以这把提琴帮助妹妹一家渡过难关而欣慰。(2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2)父亲估计到“我”知道了真相,既赞许“我”的作法,又为“我”知道真相,过早地承担家庭的责任而感到无奈和不忍。(答“估计‘我’没有了解到事情的真相而轻松,同时又怕‘我’从自己的眼神中看出破绽而回避”也对)(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17.(5分)主要性格特点:能体贴理解他人。(答“善解人意”、“成熟懂事”也可)(2分)作用:①“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③通过“我”侧面烘托“父亲”的形象。(3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18.(6分)①关键时刻舅舅决定卖琴帮助我们,后来又把它作为财产送给我;母亲不愿轻易卖琴:琴是亲情的象征;②父亲得知琴是赝品却并不说破,而是巧妙地保护着舅舅的梦想和母亲的希望:琴是善良心地的象征;③“我”得知真相后,理解并学习父亲的处理方式,琴见证了父亲对“我”的影响:琴是精神财富的象征。(需多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9.对知识分子责任感的看法;作品中对法西斯的思考;对获得的荣誉的看法。
(3点,每点1分,答全4分。第一点不能答成“对知识分子的看法” 第二点不能答成“对战争的看法”)
20.好作家没有获得荣誉并不损伤他的优秀,但荣誉对作家有一定帮助,可以使他获得更多的关注。(2分)荣誉开始给他带来金钱和证明,对他有重要的影响,现在他对荣誉淡然处之,不把奖项当成特别的事。(3分)
(对“一个美女不化妆也美,但你也不能否认化妆有帮助”的理解;对文章最后一段概括,大意对即可)
21.从侧面用迂回的方式提问,使被访者谈论其他作家,更容易进入主题(3分);问题具体而不空泛,更深入的触及被访者的真实想法(3分)。
(6分,从“侧面提问”“问题具体”两方面谈,大意对即可。如果未答到以上两点,答到“用其他作家作为被访者的参照/作对比,凸显被访者的独特思想”可得2分。其他解释有道理也可给2分)
22.
(1)慈母手中线,游子心中情;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3.
示例: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的,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24.写作(60分)
等级评分标准
┌─┬─┬─────────┬───────┬──────────┬───────────┐
│ │内│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 │ ├─────────┼───────┼──────────┼───────────┤
│基│容│ 切合题意 │ 符合题意 │ 基本符合题意 │ 偏离题意 │
│础│25│ 中心突出 │ 中心明确 │
│ 中心基本明确 │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等│分│ 内容充实 │ 内容较充实 │ 内容单薄 │ 没有什么内容 │
│级│ │ 感情真挚 │ 感情真实 │ 感情基本真实 │ 感情虚假 │
│ ├─┼─────────┼───────┼──────────┼───────────┤
│50│表│ 符合文体要求 │ 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
│分│达│ 结构严谨 │ 结构严谨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
│ │25│ 语言流畅 │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
│ │分│ 书写工整 │ 书写较工整 │书写潦草 │字迹难辨 │
├─┴─┼─────────┼───────┼──────────┼───────────┤
│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 ├─────────┼───────┼──────────┼───────────┤
│发展等│立意深刻 │立意较深刻 │立意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
│ │材料丰富 │材料较丰富 │材料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
│级10分 │语言表现力强 │语言表现力较强│语言略有表现力 │个别语句较精彩 │
│ │见解、构思新颖 │见解、构思 │见解、构思 │个别地方有新意 │
│ │ │较新颖 │略有新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