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上海用) 第二册 专题24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上海用) 第二册 专题24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上海)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17 10:3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纺织业候鸟

一、产业转移
定义: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探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纺织业的候鸟经济
全球纺织业的转移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近代纺织工业化生产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机器化工厂逐渐取代家庭小作坊模式的纺织生产。
棉纺织产业的工业化生产使得原料棉花的需求量迅速提升,美国利用丰富的土地以及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棉花种植和毛衣,逐步成为纺织原料输出中心。美国在20世纪初接力英国成为新的纺织制造中心,
二战后美国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新兴产业的兴起,全球纺织制造中心转向劳动力价格更低的日本,
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签订了多项协议减少纺织品的出口,日元持续升值,产品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1970年代后考虑到距离优势,对外开放程度高、消费市场广阔、劳动力成本低又逐步转移到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随后,中国在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后开放程度提高,随后,中国东部沿海在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后开放程度提高,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地区政府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外资投资增长较快。2001年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劳动力成本较韩国、台湾、香港低,使其顺利成为全球纺织制造中心。
近年来,沿海地区招工困难,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并且工业用土地成本攀升、环保政策趋严,纺织企业在国内实现规模再扩张面临诸多限制因素纺织制造中心有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而从国内看,中国大陆地区纺织产业正在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等地区转移。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年代
世界纺织业中心
区位因素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
?20世纪初
?二战后
?1970年后
?90年代后21世纪初
?近年来
1.从世界纺织业中心地域变化总结产业转移的类型、规律。
2.纺织业主导因素是什么?纺织业属于什么密集型产业?
3.依据材料,还有哪些因素在产业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东南亚国家、中国中西部
中国东部沿海
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
日本
美国
英国
土地租金,劳动力、原料
劳动力
市场、劳动力、改革开放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土地租金、环保政策
工业革命,技术发展
市场因素
整车运输不便,运费高,接近市场可以降低成本,扩大销量
市场因素——贸易壁垒
企业因为所生产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一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企业为了避开限制就会直接设厂。而这个限制就是我们常说的贸易壁垒。
设置贸易壁垒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关税、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汇率等。
内部交易成本
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生产组织、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20世纪80年代企业为办一个
批文往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
,跑几十个部门,盖几十个
甚至上百个章。
环境保护
链接高考】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7—9题。

7.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8.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合作探究:产业转移案例分析
广州中大布匹市场位于海珠区瑞康路,中山大学南门对面.共有14个场,4000多个档口。主要经营国内外布料、毛线、成衣服装辅料,是高、中、低档次俱全,面料具有时尚性的专业性批发零售市场。短短二十余年间,居然发展成为总面积超过1000多万平方米的超级市场集群,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辅料市场。以市场为中心,形成了3万多家大大小小的制衣厂、作坊、店铺在内的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它是广州国际商贸中心最集中的体现,也是广州国际商贸中心最有特色的一个标志和符号之一。
探究三:产业转移案例分析
地理实践调研——中大布匹市场调研

中大布匹市场是广州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广州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中大布匹市场存在着交通拥堵、消防隐患、商住混乱、配套不全等等问题。
根据调研成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产业转移的理论,分析中大布匹市场经营现状,
中大布匹市场在经营中遭受了什么阻力?
观察产业“微笑曲线”布匹市场转型中搬走什么?留下什么?
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是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碁”提出的理论,即在整个产业上中下游,愈接近曲线上扬的两端,即左侧的零组件、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的延展,以及右端的品牌行销与服务等,所能够创造出来的附加价值也愈高,而微笑曲线下沉的中间地带,则代表了组装制造等附加价值最低的领域。
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1.促进区域生产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与日本产业转移有何关系?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生产产业结构调整

对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各有什么影响?
转移国(发达国家):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
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兴产业
转移对象国(发展中国家):
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达国家将生产过程的哪个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接受转移时应注意什么
“微笑曲线”
加工环节
附加值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量较大。
产业转移→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要注意引进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
A开发期、B增长期、C成熟期、D衰退期
注意:发达国家将
哪个阶段的产业转移到
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
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
时,要注意什么?
成熟期或衰退期
引进或自主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
第92页“思考”1
1.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国家或地区,依次应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
从东亚来看,按
此规律,依次是日本
-韩国及我国的香港、
台湾地区-我国大陆
-朝鲜、蒙古。
产业转移→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区域专业化生产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对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各有什么影响?
转移国(发达国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
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转移对象国(发展中国家):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
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阶段产业
组织产品的加工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深圳出口加工区 乡村地区→高度工业化地区
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鲁尔区产业转移后景观变化
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高污染生皮加工业向我国转移
来自海关消息,今年上海口岸生皮进口量大幅上升。前5个月以加工贸易形式进口的生皮均来自发达国家,但生皮加工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据介绍,制革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石灰、染料、氨氮、硫化物以及皮毛等有害物质。目前,我国制革业每年排放的废水已达7000万吨。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我国尚不完善的环保体制将高污染的生皮加工向我国转移。加上国内生皮加工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环保设备未到位,更加重了环境保护的负担,致使主要利润让给国外投资商,污染却留给了自己。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转移国
失业人口增多
转移对象国
缓解就业压力
日本失业率的提高
1.图5.16直观地反映了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