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上册1.3叶的蒸腾作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上册1.3叶的蒸腾作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17 18:4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叶的蒸腾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并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叶的蒸腾作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4.能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走进树林时,会感到空气比较湿润,这是为什么?
教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假设性解释。
二、活动过程
(一)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排出去的?
1.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2.做叶的蒸腾作用实验。
师: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什么?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分析现象:塑料袋是密封的,内壁上的小水珠是怎么来的?
3.认识叶的气孔。
(1)教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操作,观察现象。
(3)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感知气孔的存在。
(4)教师出示显微镜下某一植物叶的气孔图,认识气孔。
(5)学生根据自已的想象,描述植物体内水分是怎样排出去的。
4.小结:植物叶的表画有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
(二)叶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走在树林里会感空气会比较凉爽,空气会比较湿润?
2.以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各自的看法。
4.小结:叶的蒸腾作用不仅能降低植物自身的温度,还能促使植物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还能使空气变得凉爽、湿润。
三.拓展活动
1.教师提出问题:移植物时,为什么要去掉一部分枝叶?
2.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深入生活调查了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