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09年—11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10——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09年—11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10——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9-03 21:2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09浙温)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D.闻气味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D.滴加试液
(09浙绍)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09浙嘉)2.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2010.浙江义乌)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010.浙江台州)3.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制取氧气 D.滴管滴加液体
(09浙嘉)27,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雷雨时,空气中的氮气在闪电条件下与氧气化合生成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经
过一系列的变化在土壤中生成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硝酸盐;
( http: / / www. / )
(1)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氮气与氧气反应的过程,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可用下列哪种收集方法 (填序号)
(09浙宁)25.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NaHC03受热分解的实验。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 ;
(2)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先将导管移出液体,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液体
(09浙丽)32.小岳同学在复习气体的性质时,阅读到以下资料: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前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气体的装置取决于气体能否与水反应、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该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大小。现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反应前的物品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有关性质如下表,有关装置如下图。
气体 反应前的药品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性质
甲 固体+液体 常温 不与水反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乙 固体+固体 加热 能与水发生反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丙 固体+液体 加热 能与水发生反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能用发生装置A 制取的气体是 ▲ (填“甲”、“乙”或“丙”);
(2)收集丙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要制取和收集甲气体,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 。
(2009浙教衢)32.游莫干山时,某同学一家在山道旁发现一个不停冒泡的水坑。这里冒出的是什么气体呢 该同学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爸爸认为可能是沼气,妈妈认为可能是空气。他们利用火柴、竹枝、矿泉水瓶展开了以下探究:
(1)用矿泉水瓶收集两瓶气体,如图所示。该同学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 ;
(2)该同学用竹枝夹持燃着的火柴在瓶口进行点火试验,既没有听到爆鸣声,也没有观察到气体燃烧。根据此现象可以判断 ▲ 的猜测是错误的。为了进一步判断该气体的成分,该同学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
(2010.浙江宁波)24.(1)甲图是一种“化学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应急。它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产生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 +2CO2 ====2X +3O2,则X的化学式是 ▲ 。
(2)若要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你准备选择乙图装置中的 ▲ (填编号),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010.浙江嘉兴)4.下列图示的 “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2010.浙江杭州)1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 B.可以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
C.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D.反应条件相同
(2010.浙江衢州)31.如图是实验室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填序号);
①先加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
(2)实验结束后,若要回收MnO2,则可将试管内的剩余物经溶解、 ▲ 、洗涤、干燥等加以回收。
(2010.浙江金华)27对实验进行改进是创新的表现方式之一。某校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用实验室三种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普通漏斗)装配了ABC三套装置,对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进行探究。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B装置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H2、02, CO2气体的发生装置。请写出实验室用A、B装置制O2的化学方程式 ;
(2)C装置不能用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可在C装置中加装一个小试管,把C装置改装成D装置就能实现制取气体的目的。则D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
(2010湖州卷)36.科学家发现,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其储量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两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
资源。可燃冰也称为“甲烷水合物”。“置换法”是开采可燃冰设想方
案之一,即将CO2注人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CO2较甲烷更易形成水
合物,因而就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
出来(原理:CH4·nH2O+CO2==CO2·nH2O+CH4)。
(1)通常情况下,CH4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如图所示的
装置收集CH4气体时,则应让气体从 (选填“a”或“b”)管通入。
(2)若上述方法能够实现,那么要制取8吨的CH4气体,理论上需CO2多少吨
(2010.浙江金华)37小李用右图气体发生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老师给他提供了石灰石、无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水溶液各一瓶。
(1)小李要把稀盐酸选出,可选用下列的 来检验。
A硝酸银溶液 B.酚酞试液 C.pH试纸
(2)小李把石灰石和100克稀盐酸装迸发生器中,用天平称量发生器和里面物质的总质量,发现总质量的减小值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最后还有少量石灰石剩余。棍据图象可知,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克。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不计水蒸发和稀盐酸的挥发)。
(2010.浙江金华)17.集气瓶(或广口瓶)的用途广泛。对于下列实验装置的解释,正确的是
(2010.浙江义乌)3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__ __ __
(2)利用此套装置可以进行哪些实验?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D.用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
(2010.浙江宁波)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锌粒放入试管 B.配制氯化钠溶液 C.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2011义乌卷)31.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一团棉花放在试管口
的主要作用是 ▲ 。
(2011温州卷)20.如图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气泡在导气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其目的是
A.为了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C.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破裂
D.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
(2011温州卷)28.科学兴趣小组想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度的因素。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2克二氧化锰 (MnO2)粉末,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气泡产生的速度,
记录如下:
(1)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与_________的关系。 .
(2)为了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氧气,请你写出检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完毕,可利用过滤法回收剩余溶液中的二氧化锰粉末。在过滤过程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有______________。
A.玻璃棒 B.酒精灯 C.天平 D.烧杯 E.漏斗
(2011台州卷)36.在氧气性质和制取的实验中,需完成碳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两实验,实验册提示取用高锰酸钾的质量为7克。
(1)计算分析:小明实验时采用容积为125毫升的集气瓶,如果按实验册提示,他能否制得两瓶氧气 (氧气密度为1.43克/升)
(2)实验操作:
①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应选用如图甲中的发生装置 ▲ ;
②制氧时,小明未能收集到两瓶氧气,其可能的原因有 ▲ ;
A.没有塞紧试管塞
B.试管口放有棉花
C.没有及时更换收集第二瓶
D.加热前已将集气瓶灌满水倒立于水槽中
③小明采用图乙方法收集,从水槽中取出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实验桌上,发现瓶口上方的玻璃片容易滑动,其原因是 ▲ 。
(2011金华丽水卷)28.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实验课上同学们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请回答问题:
(第28题图)
(1)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填装置编号) ▲ 。
(2)现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请按气体的流向,用装置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
① → ▲ 。
(3)收集一瓶氧气。燃烧匙里放少量硫粉,加热直至燃烧,把燃烧匙伸进盛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可观察到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 ▲ 火焰。
第32题图
(第24题图)
甲 ① ② 乙 ③ ④
KClO3
(第4题图)
A.标签受损 B.不会产生氧气 C.灯内酒精燃烧 D.读数不正确
第31题图
实验次数 1 2 3 4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 5% 10% 15%
MnO2质量 0.2克 0.2克 0.2克 0.2克
气泡产生的速度 + ++ +++ ++++
A B 浓硫酸
② ③ ④ ⑤
①和② B.实验②和③ C.实验②和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