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估检测(第十七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其中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
1.关于热辐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般物体的热辐射强度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B.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所以黑体一定是黑的
C.一定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有一个极大值
D.温度升高时,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增大的方向移动
2.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
A.等效替代
B.控制变量
C.科学假说
D.数学归纳
3.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当光子静止时有粒子性,光子传播时有波动性
B.光是一种宏观粒子,但它按波的方式传播
C.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
D.大量光子出现的时候表现为粒子性,个别光子出现的时候表现为波动性
4.关于物质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物粒子具有粒子性,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表现出波动性
B.宏观物体不存在对应波的波长
C.电子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表现出波动性
D.微观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波动性
5.从衍射的规律可以知道,狭缝越窄,屏上中央亮条纹就越宽,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Δp≥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的粒子有确定的动量,射到屏上粒子就有准确的位置
B.狭缝的宽度变小了,因此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也变小了
C.更窄的狭缝可以更准确地测得粒子的位置,但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却更大了
D.可以同时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6.已知金属锌发生光电效应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图象如图中的直线1所示.某种单色光照射到金属锌的表面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1.若该单色光照射到另一金属表面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2,E2A.a
B.b
C.c
D.上述三条图线都不正确
7.下列关于近代物理学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热辐射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只有动量
C.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8.如图所示,当开关S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0.合上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
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0;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
V时,电流表读数为0.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
A.1.9
eV
B.0.6
eV
C.2.6
eV
D.3.1
eV
9.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10.频率为ν的光子,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能量为E,则光的速度为( )
A.Eλ/h
B.pE
C.E/p
D.h2/Ep
11.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纵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 )
A.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
B.若更换材料再实验,得到的图线的k不改变,b改变
C.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eb
D.b由入射光决定,与所用材料无关
12.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电路,电源的两个电极分别与接线柱c、d连接.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a照射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表G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该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表G的指针不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频率一定大于b光的频率
B.用b光照射光电管时,一定没有发生光电效应
C.电源正极可能与c接线柱连接
D.若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则电流方向一定是由d→G→f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28分)
13.(14分)铝的逸出功是4.2
eV,现在将波长200
nm的光照射铝的表面.求:
(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遏止电压;
(3)铝的极限频率.
14.(14分)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着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是λ=,式中p是运动着的物体的动量,h是普朗克常量.已知某种紫光的波长是440
nm,若将电子加速,使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这种紫光波长的10-4倍,求:
(1)电子的动量的大小;
(2)试推导加速电压跟德布罗意波波长的关系,并计算加速电压的大小.电子质量m=9.1×10-31
kg,电子电荷量e=1.6×10-19
C,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加速电压的计算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
单元评估检测(第十七章)
1.解析:一般物体的热辐射强度与物体的材料、结构、温度有关,A错;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黑体不一定是黑的,B错;一定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有一个极大值,C对;温度升高时,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更短的方向移动,D错.
答案:C
2.解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理论,爱因斯坦就提出了“光子说”来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并取得成功.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科学假说.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3.解析:光子是不会静止的,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故A、D错误;光子不是宏观粒子,光在传播时有时可看成粒子有时可看成波,故B错误;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故C正确.
答案:C
4.解析:一切运动的粒子,包括宏观及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D项正确.
答案:D
5.解析:由ΔxΔp≥,狭缝变小了,即Δx减小了,Δp变大,即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6.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k-ν为一次函数,普朗克常量h是斜率,h是确定的值,虽然两金属的逸出功不同,但两个Ek-ν图象的斜率相同,两条直线平行,同时再利用Ek=hν-W0,结合图象E2答案:A
7.解析:辐射强度与物体的材料、结构、温度有关,故A项错误.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不但具有能量,而且有动量,故B项错误.从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不是成正比,故C项错误.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这属于波的特征,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证实光具有粒子性,因此,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故D项正确.
答案:D
8.解析:设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一束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mv2,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W,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有:mv2=hν-W①
图中光电管上加的是反向电压,据题意,当反向电压U大于或等于0.6
V时,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也不能到达阳极,因此eU=mv2②
由①②式得W=hν-eU=2.5
eV-0.6
eV=1.9
eV.
答案:A
9.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知,只有当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产生光电子,光电流几乎是瞬时产生的,其大小与光强有关,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易知eUc=Ek=hν-W0(其中Uc为遏止电压,E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0为逸出功,ν为入射光频率).由以上分析知,A、B错误,C、D正确.
答案:CD
10.解析:根据c=λν,E=hν,λ=,即可解得光的速度为c=或,故选A、C.
答案:AC
11.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以及Ekm=eUc得:Uc=-,图线的斜率k=,解得普朗克常量h=ke,故A错误;纵轴截距的绝对值b=,解得逸出功W0=eb,故C正确;b等于逸出功与电子电量的比值,而逸出功与材料有关,则b与材料有关,故D错误;更换材料再实验,由于逸出功变化,可知图线的斜率不变,纵轴截距改变,故B正确.
答案:BC
12.解析:由于电源的接法不知道,所以有两种情况:(1)c接负极,d接正极:单色光a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b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所以a光的频率一定大于b光的频率.(2)c接正极,d接负极:a、b两光都能发生光电效应,a光产生的光电子能到达负极而b光产生的光电子不能到达负极,a光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所以a光的频率一定大于b光的频率,故A、C正确,B错误;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若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则电流方向一定是由d→G→f,故D正确.
答案:ACD
13.解析:(1)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可得:
Ek=h-W0
=
J
=3.23×10-19
J
=2.02
eV.
(2)由eUc=Ek得遏止电压Uc==2.02
V.
(3)由W0=hν0得极限频率
ν0==
Hz=1.01×1015
Hz.
答案:(1)2.02
eV (2)2.02
V (3)1.01×1015
Hz
14.解析:(1)λ=,电子的动量
p==
kg·m/s=1.5×10-23
kg·m/s.
(2)电子在电场中加速,有eU=mv2
U===8×102
V.
答案:(1)1.5×10-23
kg·m/s (2)U= 8×102
V
PAGE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