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京剧行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2011课标版(吴斌主编)六年级上册
第4课―京腔京韵
知识与技能―《京刚行当》
[教学目标]
一、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学生通过对京剧四大行当的了解,激发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学生模仿表演京剧片段,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直观地感受京剧的表演过程,使课堂变戏台,让学生当演员,身临其境。
二、体验教学法:学生模仿表演京剧片段,感受京剧国粹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表演现代京剧《红灯记》的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介绍京剧是我国戏曲的五大剧种之一,并且排名第一。
二、京剧的起源
1、选择题:
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她起源于()。(北京、江苏、湖北、安徽)
2、京剧起源的小故事
三、认识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舞台上,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根据不同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划分的类型,叫行当。
(一)认识行当“净”,了解表演形式“唱”
1】认识行当“净”"
净,勾画脸谱的男性角色,又称“花脸”。脸上画满油彩,看上去并不干净,反其意,称为“净”。
介绍脸谱的颜色,认识戏曲人物。
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选择题:
红脸〔关羽)白脸(曹操)黑脸(包公)
患勇正直
阴险奸诈大公无私
2】了解表演形式“唱”
1、欣赏大公无私的黑脸包公在《秦香莲》中的唱段
注意:这段唱腔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情绪怎么样?
2、了解京剧的唱腔
京剧的唱腔主要有两种:西皮和二黄。
西皮:旋律起伏大、节奏紧凑,表现激动或活泼等。
二黄:旋律起伏小、节奏舒缓,表现深沉或平稳等。
包公的这段唱腔是哪一种?
3、学生学唱最后一句,体验西皮唱腔。
(二)认识行当“生”,了解表演形式“打”
1】认识行当“生”
生,扮相洁净俊美的男性角色。主要包括小生、老生、武生等。
2】了解表演形式“打”
1、欣赏武生的“打戏”《武松打虎》片段
看看这个人是谁?他在干什么?他的表演有什么特点?
2、判断题:
关于“打”的特点,下面的描述是否正确?
a、它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b、它是稳准狠、点到为止
c、它是提前设计好的动作d、它是实实在在地打
3、学生学做“打虎”的动作,感受“打”的特点。
学习“亮相”
(三)认识行当“丑",了解表演形式“做”
1】认识行当“丑”
欣赏《武大郎卖烧饼》片段。他的动作和表情有什么特点?
丑,幽默滑稽的喜剧角色。往往在鼻子上勾画一块小白粉,所以又称“小花脸”。
2】了解表演形式“做”
1、在京剧舞台上,动作和表情的表演叫“做"。
2、学生模仿“武大郎”的动作和表情,感受“做”的特点。
(四)认识行当“旦”,了解表演形式“念”
1】认识行当“旦”
旦,女性角色。包括青衣、花旦、老旦等。
青衣和花旦的不同:
青衣:端庄、稳重;花旦:活泼、泼辣。
2】了解表演形式“念”
1、教师表演京剧《卖水》片段
京剧《卖水》片段
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脸上擦的是桃花粉,口点的胭脂杏花红。
2、学生学习“念”,感受“念”的特点。
注意每一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口腔的动作要到位。还要加上“儿化音",更有韵味。(手写“儿")
念:音乐性的说话。
(五)小结
完成连线,认识京剧的表演形式(四大功夫)
四、结束,下课。
1、京剧国粹的魅力
2、走进京剧、感受京剧、传承京剧
3、师生亮相、走圆场。(播放音乐)出教室,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