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七律 长征
北车寄小学 白会芬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写的,全诗生动的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3、以朗读为主,理解诗的意思,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4、让学生懂得“长征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爱国情感。
重难点分析:
·通过课下搜集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长征之难,经过反复朗读,通过把握诗文的声调、节奏及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的交流来理解体会诗文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下搜集查阅有关长征的故事资料。
教师准备:相关的视频、音频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听歌导入,自然入题。1、课前放关于长征的歌曲,引出长征的话题。师:刚才听到的歌曲是歌颂谁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知识和故事?师: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在长征要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七律 长征》。(出示课件,板书课题)2、读课题,要引导学生读出气势磅礴的感觉。3、你知道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二、初读读课文,整体感悟。(一)出示课件,听朗读的录音,把握节奏。师:现在请同学们听录音,看录音里读的节奏、重音有哪些地方与你预习的不一样?(二)自由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三)、(出示带生字的课件)检查认读生字。(四)指导朗读。要求会停顿、读出节奏(五)交流初步掌握情况:师:我们把诗读通了还不够,还要把它读懂了,老师想知道你们读懂了什么?师:除了这个读懂的问题,你们还有哪些疑惑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诗歌,把你有疑问的地方记在书上,一会儿拿出来让大家讨论。三、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一)品读中心句。1、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惑来品读一下诗歌。(出示课件)师:同学们看一下全诗,找一找我们这首诗的灵魂——中心句。提问:1: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2:哪一个词总的概括了一下红军路上遇到的困难?3、这里的万水千山是具体的数吗?4:从这句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二)以交流困难的方式学习后三句。提问: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到了长征的“难”? 要求A:用遇到过 的 这样的困难这样的句式说出来。B:你感受到了什么?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的看法。交流一:A、有过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这样的困难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有谁知道五岭和乌蒙山的资料?(出示课件)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和雄伟高大的乌蒙山的图片。师:讨论: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师: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学生读)交流二:1、有过水拍云崖的金沙江和只剩铁索的大渡河这样的困难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有谁知道金沙江和大渡河的资料?(课件出示)过金沙江有一个小故事,有谁知道?课件出示,红军不费一抢一弹,巧渡成功,这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请带着这种心情读前半句。师:那么作者用哪个字表达了这种心情呢?2、师:可惜这样欣喜的战斗太少了,大渡河可就不太好过了。过大渡河还有一个故事,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那场战斗。师:说说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师:是呀,这一场战斗牺牲了我们多少战友,想想真让人心寒,让我们把这种“寒”的感受读出来。 师: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是红军战士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两场战斗,两种场面,心情完全不一样。让我们带着这两种心情,再齐读这句话交流三 遇到过皑皑白雪的千里岷山这样的困难。(课件出示岷山图片)用岷山图片及相关文字介绍感受翻越雪山的困难,通过“喜”字感受红军的乐观。师:红军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水,过了岷山就意味着长征的胜利,(出示会师图片)就意味着一切困难都被我们甩在了身后,这时候,红军的心情怎样?哪个词写出了红军的喜悦? 师:能否用成语来形容红军的心情和表情?师:现在你们就是红军战士,用自己表情来表达这样的心情。师:对了,你开颜,他开颜,我开颜,大家都开颜这就是“尽开颜”。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这句话。 师:老师不仅要从你们的语言,还想从你们的表情感受到你们内心。请同学们再一次用读来展示你们的喜悦! 师:读完全诗,我们再回过头来读读第一句话,说说此时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勇往直前、乐观主义……) 四、出示对“长征”的评价,引导感受长征的伟大。五、音乐欣赏,回归文本。播放歌曲《长征》视频,以唱代诵。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1.继续背诵2.自己收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1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长征的资料。如:过草地,过雪山,巧渡金沙江……交流写作背景: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仔细听读,记下重点的地方。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手中资料,也可以小组解决。互相交流。2、学生试读,读文中解决识字,说说怎么记住的。3、指名两位同学读,其他同学听,看他读的怎么样?请同学互相评价。4、学生思考,全班交流学生默读思考后,全班交流。交流并陈述理由。 “只等闲”可以看出来。“万水千山”不是,表示山水很多说感受。如:不怕困难 无畏的精神。(试读第一句)找出作者列出的一些“难”来,小组里学习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学生讨论,小组内交流交流五岭和乌蒙山的资料观看图片,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句传达的情感。学生试读 交流金沙江和大渡河的资料观看视频资料,阅读故事,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句情感。交流感悟学生试读。“暧”字。1、观看视频。2、心惊肉跳的战斗、激烈的战斗 3、生齐读。4、生齐读。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常年积雪不化。是胜利的喜悦 尽开颜!交流积累:“笑逐颜开”。 “眉开眼笑”。 “心花怒放”。 “欢天喜地”。 试着读出来。再读诗句。交流:我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勇往直前。我体会到红军不屈不挠的乐观主义精神。齐读对长征的评价。欣赏歌曲《长征》。试有感情的背诵《长征》。 结合歌曲导入,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状态。介绍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词的情感做铺垫。学生自主学习,不懂的问题小组之间合作解决,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学会做记录。让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进一步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的课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情感。指导学生体会词语在诗句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内涵与情感的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理解词语在诗句中的作用,诗词知识的渗透和内容的提炼,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整体把握。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把理解内化为自己的感悟在音乐中再次感受长征所体现出的精神。课外知识的拓展,有助于学生对长征更好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