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钟声》
课题 《维也纳的音乐钟》 课型 欣赏课
年级 三年级 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PPT 课件、钢琴、 头饰、双响筒、串铃、碰钟
教材分析 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 中的第二段,《维也纳的音乐钟》描写哈里从战场上归来,美丽的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宫做客时人们欢迎他的情景。主题共出现四次,属于回旋曲式结构。由于乐曲夸张而富于童话色彩,又有轻松和滑稽的气氛,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学习并演唱主题旋律,区分三个插部并理解回旋曲式;
2.能够加入三种伴奏乐器,并完整表现乐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唱、表演等形式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与感受;
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的插部,并用肢体表现出来;
3.通过自主探究总结规律,理解回旋曲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模唱旋律、打击乐伴奏、角色扮演等多元表演里,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感受音乐所呈现的积极、愉悦的情绪。
教学 重难点 1.模唱主题旋律,区分三个插部音乐,理解回旋曲式。
2.用打击乐曲伴奏,并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教 学 设 计
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意图
导入 部分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
1.师:今天老师要挑选小演员,共同来排演一出音乐剧。
2.欣赏维也纳美景,引出课题。
3.用国王口吻招募礼仪士兵,导入新课。 用挑选小演员的情境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
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意图
主题 欣赏 角色竞演
主题展现 初听音乐,感受情绪
1.师:想要加入士兵礼仪队,先要学习欢迎舞。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2.挑选学生展示,然后全班跟音乐表演。
3.跟琴画图形谱,学习演唱主题旋律。
4.全班跟音乐边唱边表演动作。
5.挑选表现不错的同学加入士兵礼仪队,并跟音乐表演,其他同学观察并回答:他们一共表演了几次?中间几段音乐没有表演? 通过竞选小演员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在表演、演唱过程中,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
聆听 全曲 全曲欣赏
音乐表演 完整欣赏,表现乐曲
1.小演员一共表演4次,中间有3段音乐没有表演。
2.三段音乐代表三位嘉宾的出场,想要认识他们,先要完成闯关问题:认识图片上的乐器,聆听乐器音色。
3.出示三位嘉宾图片(猴子、大象、公主),三个乐器比较适合展现哪个嘉宾的形象?
4.欣赏三段音乐,分别像是哪个嘉宾出场?学生表演,并挑选表演者。
5.完整欣赏,请被选到的小演员在听到相应乐曲时,起立表演。其他同学一起演唱士兵欢迎曲。 通过引入嘉宾,让学生感受三段副部音乐的不同情绪,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拓展 部分 乐器伴奏
提升拓展 加入伴奏乐器,拓展学生表现能力
1.介绍双响筒、串铃、碰钟的演奏方式,学生用手臂模仿。
2.加入乐手,完整表演整首乐曲。
通过乐器演奏,丰富音乐的表现,增强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意图
总结 部分 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
1.士兵欢迎曲称作主题,用A表示,嘉宾出现的音乐称作副部,用B、C、D表示,谁能在黑板上排列一下音乐顺序?
2.这里面藏着一个什么样的音乐规律?
3.像这样一个主题重复、间隔出现,中间插入不同音乐组成的乐曲叫做回旋曲式,主题前面的音乐称作引子,结尾音乐称作尾声。
4.下课。 引导自主发现音乐规律,总结回旋曲式特点。
板书 设计 维也纳的音乐钟
柯达伊 回旋曲式
引子 A B A C A D A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