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下列仪器都可以用来制备氢气,其中不能实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目的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锌粒放于隔板上,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下,夹上弹簧夹液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排出,压强减小,液体试剂慢慢浸没固体药品,反应发生,所以该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合题意;B.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酸排出干燥管并与锌粒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酸进入试管,并和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锌粒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酸和锌粒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合题意;C.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酸排出干燥管并与锌粒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酸进入干燥管,并和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锌粒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酸和锌粒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符合题意;D.固体放在锥形瓶中,酸放在小试管中,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符合题意。故选:D
2、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
B.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C.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
D.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
g
【解答】解:A、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是因为图所示试管②中反应后氯化铜过量,过量的氯化铜和①中的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即甲图所示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该选项说法正确;B、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不一定含有铁,例如氯化铜溶液过量时则铁完全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是因为氯化锌不能反应,可能含有氯化铜(氯化铜和铁反应后有剩余),该选项说法正确;D、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因此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g,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3、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解答】解:A、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是因为M和硝酸铜发生了反应,说明M比铜活泼,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是因为铜和硝酸银发生了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因此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该选项说法正确;B、滤渣中不可能有金属M,这是因为如果含有M,则M和硝酸铜反应,滤液是无色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即M的硝酸盐和硝酸铜,该选项说法正确;D、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银,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4、某工厂排放只含有少量硫酸和硫酸铜的废液。同学取适量废液放入盛有一定量锌粉的烧杯中,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少量滤渣和滤液。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液体只含有硫酸锌
B.实验所得滤液是纯水,可直接排放
C.滤渣中一定含铜和锌
D.发生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解答】解:取适量废液放入盛有一定量锌粉的烧杯中,锌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后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A、如果锌不足以和硫酸铜完全反应,则滤液中溶质是硫酸锌、硫酸铜和硫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实验所得滤液不是纯水,至少含有硫酸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滤渣中一定含有铜,不一定含有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都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5、某兴趣小组在研究Zn﹣Cu合金、Zn﹣Fe合金、Fe﹣Al合金、Fe﹣Cu合金时,发现其中一种合金6.5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了0.5g气体,该合金可能是( )
A.Zn﹣Cu合金
B.Zn﹣Fe
合金
C.Fe﹣Al合金
D.Fe﹣Cu合金
【解答】解: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设6.5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6.5g
x;
;解得:x=0.2g
设6.5g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Fe+2HCl═FeCl2+H2↑
56
2
6.5g
y;
;解得:y=0.23g;
设6.5g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2Al+6HCl═2AlCl3+3H2↑
54
6
6.5g
z;
解得:z≈0.72g,
由以上计算可知,A、6.5gZn﹣Cu合金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只能小于0.2g,故A不符合题意;B、6.5gFe﹣Zn合金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只能大于0.2g小于0.23g,故B不符合题意;C、6.5gFe﹣Al合金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只能大于0.23g小于0.72g,在其中包含0.5g,故C符合题意;D、6.5gFe﹣Cu合金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只能小于0.23g,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现有一包由2.4g镁、6.5g锌、1.6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干燥,测得滤渣含有三种物质。则滤渣的质量可能是( )
A.10.5g
B.35.6g
C.44.8g
D.45.8g
【解答】解:镁能与硝酸银反应,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碳不与硝酸银反应,由于滤渣中含有三种物质,一定含有碳和银,还含有的就是锌,镁全部参加反应,2.4g镁生成的银的质量为:
Mg﹣﹣2Ag
24
216
2.4g
21.6g
若是6.5g锌全部参加反应,则生成的银的质量为:
Zn﹣﹣2Ag
65
216
6.5g
21.6g
若是锌全部参加反应,则滤渣是两种物质,故滤渣的质量最大不能达到:21.6g+21.6g+1.6g=44.8g
若是锌不参加反应,则滤渣的成分是三种,故滤渣的质量最小为:6.5g+21.6g+1.6g=29.7g;故滤渣的质量应该大于等于29.7g,小于44.8g。故选:B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将打磨后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将打磨后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铝和铜,会观察到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8、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烹胆矾则成铜”是物理变化
B.胆矾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C.“熬之则成胆矾”是蒸发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反应Fe+CuSO4═Cu+FeSO4
【解答】解:A、“烹胆矾则成铜”,五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胆矾是波尔多液的原料之一,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熬之则成胆矾”,是蒸发水分,是蒸发结晶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反应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9、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铜丝表面生长出如图所示的白色“树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色“树枝”的成分是银
B.溶液变为蓝色,表明Cu转变为Cu2+
C.所得溶液中肯定不含有Ag+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
【解答】解:A、铜与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白色“树枝”的成分是银,故选项说法正确。B、铜与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变为蓝色,表明Cu转变为Cu2+,故选项说法正确。C、无法确定硝酸银是否有剩余,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Ag+,故选项说法错误。D、铜能与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0、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C.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D.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锌>铁>铜,在进行实验时,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铁没有剩余。所以:A、根据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能与氯化铜反应,可以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故A说法正确;B、由于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以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故B说法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故C说法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可能含有CuCl2,说法不正确。故选:D
11、向一定质量的Zn(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某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B.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AgNO3
C.整个过程中Zn(NO3)2的质量不变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Cu和单质Ag
【解答】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向一定质量的Zn(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铜粉,铜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不能与硝酸锌溶液反应,Cu+2AgNO3═Cu(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4份质量的铜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故选项说法正确。B、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某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硝酸银溶液可能有剩余,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AgNO3,故选项说法正确。C、铜不能与硝酸锌溶液反应,整个过程中Zn(NO3)2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无法确定反应进行的程度,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Ag,可能含有单质Cu,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2、向质量均为m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100g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均得到无色溶液
B.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
C.折线b表示的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D.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解答】解: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锌溶液是无色溶液,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结束后稀硫酸过量,两种金属均没有剩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锌、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Zn+H2SO4═ZnSO4+H2↑,
65
2
Fe+H2SO4═FeSO4+H2↑,
56
2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的锌、铁完全反应时,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折线b表示的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的情况,该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因此所得溶液的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13、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
C.滤纸上有
Ag、Cu、Zn、Mg,滤液中有Zn2+
D.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解答】解:A、可能是锌只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且硝酸银有剩余,则滤液中有Ag+,Cu2+,Zn2+,Mg2+,故选项说法正确。B、若锌与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故选项说法正确。C、锌不能与Mg(NO3)2溶液反应,滤纸上不可能有镁,故选项说法错误。D、若反应后锌有剩余,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4、将一定质量的Zn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渣中只含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B.滤渣中含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C.滤渣中含有Zn时,滤液中的溶质只有Zn(NO3)2
D.滤渣中含有Cu时,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没有AgNO3
【解答】解:将一定质量的Zn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A、滤渣中只含有Ag时,说明硝酸铜没有反应,滤液一定呈蓝色,该选项说法正确;B、滤渣中含有Cu和Ag时,如果硝酸铜是部分反应,则滤液中含有剩余的硝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滤渣中含有Zn时,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液中的溶质只有Zn(NO3)2,该选项说法正确;D、滤渣中含有Cu时,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部分反应或全部反应,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没有AgNO3,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5、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Mg2+和Fe3+
B.滤液中含有Mg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
D.滤渣中可能含有Mg
【解答】解: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镁弱,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不能与Mg(NO3)2溶液反应,铁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硝酸银,故选项说法错误。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硝酸银,滤液中一定含有Mg2+和Fe2+,一定不含银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滤渣中一定含有Ag,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不能与Mg(NO3)2溶液反应,滤渣中一定不含M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6、某学习小组同学做完铁与稀硫酸反应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M全部倒入盛有一小块铜锌合金的烧杯中,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他们得出的现象或结论如下:①M中一定不含铁单质;②烧杯中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③滤液中一定含有ZnSO4;④滤渣中可能含有三种金属单质;⑤滤液中可能含有两种金属离子。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解答】解:①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M全部倒入盛有一小块铜锌合金的烧杯中,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说明M中含有硫酸,则M中一定不含铁单质,故说法正确。②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铜不与稀硫酸反应,烧杯中溶液不可能由浅绿色变成蓝色,故说法错误。③一定发生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ZnSO4,故说法正确。④M中含有硫酸,则M中一定不含铁单质;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可能含有锌,滤渣中可能含有三种金属单质,故说法正确。⑤硫酸亚铁可能有剩余,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可能含有硫酸亚铁,滤液中可能含有两种金属离子,故说法正确。故正确的个数有4个。故选:A
17、在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镁、锌两种金属,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见图。综合以上信息得到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
A.从图象可以看出,金属镁比金属锌的活动性强
B.若两种金属都有剩余,二者得到的氢气质量相同
C.若硫酸有剩余,二者得到氢气的质量相同
D.若两种金属完全溶解,二者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解答】解:A、图中是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不能判断镁和锌的活泼性,该选项说法不合理;B、若两种金属都有剩余,说明硫酸不足,生成氢气质量决定于反应的硫酸质量,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的是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说明硫酸质量相等,因此二者得到的氢气质量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C、稀硫酸和镁、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Mg+H2SO4═MgSO4+H2↑,
24
98
2
Zn+H2SO4═ZnSO4+H2↑,
65
98
2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若硫酸有剩余,说明硫酸过量,生成氢气质量决定于金属质量,相等质量的镁、锌完全反应时,镁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因此二者得到氢气的质量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若两种金属完全溶解,二者消耗硫酸的质量不相同,即镁消耗的硫酸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18、将质量相等的Mg、Al、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
B.
CD.
【解答】解:A、如果稀硫酸都不足,生成氢气质量决定于硫酸,即稀硫酸不足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有可能;B、如果稀硫酸都过量,生成氢气质量决定于金属单质,镁、铝、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Mg+H2SO4═MgSO4+H2↑,
24
98
2
2Al+3H2SO4═Al2(SO4)3+3H2↑,
54
294
6
Zn+H2SO4═ZnSO4+H2↑,
65
98
2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的金属单质完全反应时,铝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大,锌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小,该选项对应关系有可能;C、无论金属单质质量、稀硫酸质量是多少,不能出现铝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大,镁和锌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的情况,该选项对应关系没有可能;D、如果稀硫酸恰好和锌完全反应,则铝、镁过量,此时镁、铝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并且大于锌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该选项对应关系有可能。故选:C
19、取一定质量的锌粒和铜片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铜与硫酸不反应,随着稀硫酸的加入铜片的质量不变,故错误;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随着稀硫酸的加入锌粒不断减少至0,故错误;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随着稀硫酸的不断加入,氢气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锌完全消耗,氢气的质量不变,故正确;D、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随着稀硫酸的不断加入,硫酸锌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锌完全消耗,硫酸锌的质量不变,故错误;故选:C
20、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先后发生反应Ⅰ、Ⅱ,对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变化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Ⅰ减小、Ⅱ增大
B.Ⅰ减小、Ⅱ减小
C.Ⅰ增大、Ⅱ增大
D.Ⅰ增大、Ⅱ减小
【解答】解: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反应Ⅰ:Zn+2AgNO3═Zn(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反应Ⅱ:Zn+Cu(NO3)2═Zn(NO3)2+Cu,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增加。故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变化是Ⅰ减小、Ⅱ增大。故选:A
21、将一定量金属M加入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滤渣,滤液为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M>Zn>Cu
B.滤液中可能只含一种溶质
C.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M
D.该过程一定发生了如下反应:M+CuSO4═Cu+MSO4
【解答】解:A、将一定量金属M加入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滤渣,滤液为无色,说明硫酸铜已完全反应,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该金属可能是锌,也可能是M,无法确定M与锌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说法错误。B、若M能与硫酸锌反应,且完全反应后M有剩余,则滤液中的溶质是M的硫酸盐,可能只含一种溶质,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A选项的分析,滤渣中不一定含有金属M,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于无法确定M的化合价,该过程不一定发生了反应M+CuSO4═Cu+MSO4,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22、现有某铁样品5.6g,含有的杂质为镁、锌、铜中的两种或三种。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产生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一定没有固体剩余
②x的值为0.2
③铁样品中可能含有镁
④M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2种或3种溶质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答】解:生成xg的氢气时,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①5.6g的铁生成的氢气质量为0.2g,5.6g的锌生成的氢气质量小于0.2g,5.6g的铜生成的氢气质量为0,5.6g的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0.2g,铁样品5.6g中含有的杂质为镁、锌、铜中的两种或三种,杂质可能是镁、锌,可能是镁、铜,可能是镁、锌、铜,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可能有固体剩余,故①错误;②x的值为100g×9.8%×=0.2g,故②正确;③5.6g的铁生成的氢气质量为0.2g,5.6g的锌生成的氢气质量小于0.2g,5.6g的铜生成的氢气质量为0,5.6g的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0.2g,铁样品5.6g中含有的杂质为镁、锌、铜中的两种或三种,所以铁样品中一定含有镁,故③错误;④M点硫酸是过量的,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所以对应的溶液中含有3种或4种溶质,故④错误。故选:A
23、向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渣可能是Cu和Mg的混合物
B.滤液中一定含有MgCl2、ZnCl2,不含CuCl2
C.若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能无沉淀产生
D.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锌
【解答】解:向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后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锌;A、滤渣中含有镁时,则一定含有铜、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滤液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镁,不一定含有氯化锌、氯化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铜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锌,是因为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锌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24、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丙>甲>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解答】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丙>甲>乙,该选项说法正确;B、由图中信息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该选项说法正确;C、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稀硫酸足量,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质量越小,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于硫酸,因此生成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硫酸质量越大,因此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25、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可能呈蓝色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C.滤渣中只有Ag、Cu
D.滤液中的阳离子有Ag+、Cu2+、Zn2+
【解答】解: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铜、银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锌,即锌是过量的。A、锌是过量的,滤液中不可能含有硝酸铜,不可能呈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B、滤液中不含硝酸银,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C、滤渣中含有Ag、Cu、Zn,故选项说法错误。D、锌是过量的,滤液中的阳离子只有Zn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26、黄铜的颜色与黄金相似,在生活中常常误认为黄金。兴趣小组为探究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向10.0g该黄铜中加稀硫酸,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时,锌有剩余
B.c点时,硫酸没有完全参与反应
C.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44%
D.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29%
【解答】解:A、a点时,锌还没有完全反应,有剩余,故选项说法正确。B、c点时,硫酸有剩余,没有完全参与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44%,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图示可知,10g﹣8.7g=1.3g锌能与2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
65
98
1.3g
x
;x=1.96g;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9.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27、在溶质为Cu(NO3)2、AgNO3和Al(NO3)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C.滤液中一定无AgNO3
D.滤液中可能有四种金属离子
【解答】解: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铝弱,在溶质为Cu(NO3)2、AgNO3和Al(NO3)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A、滤液中含有硝酸铜,则锌不可能有剩余,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B、滤渣中一定有Ag,无法确定硝酸铜是否参加了反应,可能是部分参加了反应,可能有Cu,但不可能含有锌,故选项说法错误。C、滤液中含有硝酸铜,无法确定硝酸银是否完全参加了反应,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故选项说法错误。D、滤液中含有硝酸铜,无法确定硝酸银是否完全参加了反应,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则滤液中可能有银离子、铜离子、锌离子、铝离子四种金属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28、向5.6g含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产生0.2g氢气,则该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
A.锌和铜
B.锌和镁
C.铝和镁
D.碳和铜
【解答】解:设5.6g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5.6g
x
x=0.2g
A.铜与稀盐酸不反应,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锌产生的氢气少于铁产生的氢气,若向5.6g含铜、锌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小于0.2g,不合题意;B.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锌产生的氢气少于铁产生的氢气;等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镁产生的氢气多于铁产生的氢气,若向5.6g含镁、锌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可能为0.2g,符合题意;C.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均比等质量的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若向5.6g含镁、铝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g,不合题意;D.碳和铜均不与稀盐酸反应,若向5.6g含铜、碳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小于0.2g,不合题意。故选:B
29、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锌、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成分,将mg固体粉末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ng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固体粉末X含有铁,则m可能小于n
B.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四种阳离子,则剩余固体一定为纯净物
C.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则固体粉末X一定由三种物质组成
D.剩余ng固体可能由铁和氧化铜组成
【解答】解:A、固体粉末中锌、铁都会与盐酸反应生成盐而形成溶液,即使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锌、铁可以将氯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得到的也只是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所以m一定大于n,故A错误;B、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四种阳离子,溶液中只能含有锌离子、亚铁离子、铜离子、氢离子,所以剩余固体只能是锌置换出部分氯化铜中的铜,一定为纯净物,故B正确;C、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固体中含有氧化铜、锌两种固体,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锌离子、铜离子、氢离子,固体粉末X可能由二种物质组成,故C错误;D、根据接触就反应的原则,若剩余固体中含有氧化铜和铁,说明反应前原固体粉末中也一定含有氧化铜和铁,那么与盐酸混合反应时,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所以此时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铜的,故D错误。故选:B
30、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化合价相同)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Y>Z>X
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
X>Y>Z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
Z>Y>X
D.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Z>Y>X
【解答】解:A、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在三种金属与稀盐酸进行反应时,相同时间内放出氢气的从多到少的顺序为Y>X>Z,可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故A不正确;B、由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可判断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应为Y>X>Z,而非X>Y>Z;故B不正确;C、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X>Y>Z,而非Z>Y>X;故C不正确;D、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三种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根据一定量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金属的质量,已知三种金属的质量和化合价相同,所以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关系应为Z>Y>X;故D正确;故选:D
31、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B.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含有铜
C.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解答】解: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能发生的反应有①Cu+2FeCl3═2FeCl2+CuCl2,②Fe+2FeCl3═3FeCl2,③Fe+CuCl2═FeCl2+Cu,铜和铁都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固体,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一定含有铜,由于铁的量不确定,故可能含有铁,有铜存在,则不可能含有氯化铁。故选:B
32、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下列图象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如果锌足量,应该是反应一段时间后才生成铁,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锌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小,即开始时溶液质量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Zn+Fe(NO3)2=Zn(NO3)2+Fe,
65
56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时固体质量增大,锌和硝酸亚铁反应时固体质量减小,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先增大或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生成硝酸锌,因此溶液中锌元素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C
33、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发生反应。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铜>乙
B.铜>甲>乙
C.乙>铜>甲
D.甲>乙>铜
【解答】解: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发生反应。说明甲比铜活泼,乙没有铜活泼,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铜>乙。故选:A
34、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含甲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将甲和丁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甲表面有铜析出,而丁没有变化。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 )
A.丙<丁<甲<乙
B.乙<甲<丁<丙
C.丁<甲<乙<丙
D.丙<乙<甲<丁
【解答】解:只有丙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丙是最稳定的金属;含甲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甲强,即乙>甲,将甲和丁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甲表面有铜析出,而丁没有变化,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甲>铜>丁;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丙<丁<甲<乙。故选:A
35、为验证Mg、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
A.MgCl2溶液、Cu、Sn
B.Mg、Cu、SnCl2溶液
C.Mg、Sn、Cu、盐酸
D.MgCl2溶液、Sn、CuCl2溶液
【解答】解:A、锡、铜与氯化镁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镁>锡,镁>铜,但无法确定锡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B、镁与氯化锡溶液反应置换出锡,说明了活动性镁>锡;铜与氯化锡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锡>铜;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锡>铜;故该方案正确。C、镁、锡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镁反应的速率快,说明了镁、锡的位置均排在氢的前面,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锡强;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铜排在氢的后面,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锡>铜;故该方案正确。D、锡与氯化镁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镁>锡;锡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锡>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锡>铜;故该方案合理。故选:A
36、A、B、C、D是四种金属单质,A能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但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C、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且相同条件下D比C反应剧烈。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C>A>B
B.B>A>C>D
C.A>B>C>D
D.D>C>B>A
【解答】解:A、B、C、D是四种金属单质,A能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B强,即A>B。但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A。C、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且相同条件下D比C反应剧烈,说明C、D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且D的金属活动性比C强。故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C>A>B。故选:A
37、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Fe丝、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B.将Fe丝、Ag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C.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D.将Fe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
【解答】解:A、铁、铜均能与与AgNO3溶液,说明了活动性铁>银,铜>银,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B、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C、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了铁>氢;Cu丝、Ag丝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D、将Fe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均能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故选:B
38、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有锌析出
B.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C.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D.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大
【解答】解:A、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则R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不反应,没有锌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B、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铜在氢的后面,则R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能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铜,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C、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R,溶液变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39、某同学为验证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实验①②③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均相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②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分析实验②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分析实验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分析四个实验的现象,能判断出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A.镁和铁均属于活泼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与酸反应的越剧烈,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快,所以可通过对比实验①②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选项说法正确;B.②中产生气泡,说明铁在H前面,④中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且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即铜比银活泼,但是两个实验无法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选项说法错误;C.中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且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即铜比银活泼,选项说法正确;D.镁和铁均属于活泼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与酸反应的越剧烈,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快,①中镁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大于②中铁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说明镁比铁活泼;而实验③中,铜片表面没有变化,说明说明铜的活动性小于镁和铁;④中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且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即铜比银活泼。分析四个实验的现象,能判断出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40、验证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小明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①②实验,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
B.通过①②③实验,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Ag
C.若要用实验④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X可以为Al,Y为CuSO4溶液
D.若要用实验④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X可以为Cu,Y为AgNO3溶液
【解答】解:A、通过①②实验可知,①中产生气泡,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铝能和稀硫酸反应,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该选项说法正确;B、通过③实验可知,铝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铝比银活泼,通过①②③实验,可以证明铝最活泼,不能证明铜和银的活泼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若要用实验④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X可以为Al,Y为CuSO4溶液,是因为铝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说明铝比铜活泼,该选项说法正确;D、若要用实验④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X可以为Cu,Y为AgNO3溶液,是因为铜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铜比银活泼,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下列仪器都可以用来制备氢气,其中不能实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目的的是( )
A.
B.
C.D.
2、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图所示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
B.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C.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
D.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
g
3、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4、某工厂排放只含有少量硫酸和硫酸铜的废液。同学取适量废液放入盛有一定量锌粉的烧杯中,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少量滤渣和滤液。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液体只含有硫酸锌
B.实验所得滤液是纯水,可直接排放
C.滤渣中一定含铜和锌
D.发生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5、某兴趣小组在研究Zn﹣Cu合金、Zn﹣Fe合金、Fe﹣Al合金、Fe﹣Cu合金时,发现其中一种合金6.5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了0.5g气体,该合金可能是( )
A.Zn﹣Cu合金
B.Zn﹣Fe
合金
C.Fe﹣Al合金
D.Fe﹣Cu合金
6、现有一包由2.4g镁、6.5g锌、1.6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干燥,测得滤渣含有三种物质。则滤渣的质量可能是( )
A.10.5g
B.35.6g
C
.44.8g
D.45.8g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将打磨后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8、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烹胆矾则成铜”是物理变化
B.胆矾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C.“熬之则成胆矾”是蒸发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反应Fe+CuSO4═Cu+FeSO4
9、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铜丝表面生长出如图所示的白色“树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色“树枝”的成分是银
B.溶液变为蓝色,表明Cu转变为Cu2+
C.所得溶液中肯定不含有Ag+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
10、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C.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D.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11、向一定质量的Zn(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某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B.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AgNO3
C.整个过程中Zn(NO3)2的质量不变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Cu和单质Ag
12、向质量均为m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100g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均得到无色溶液
B.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
C.折线b表示的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D.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13、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
C.滤纸上有
Ag、Cu、Zn、Mg,滤液中有Zn2+
D.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14、将一定质量的Zn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渣中只含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B.滤渣中含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C.滤渣中含有Zn时,滤液中的溶质只有Zn(NO3)2
D.滤渣中含有Cu时,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没有AgNO3
15、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Mg2+和Fe3+
B.滤液中含有Mg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
D.滤渣中可能含有Mg
16、某学习小组同学做完铁与稀硫酸反应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M全部倒入盛有一小块铜锌合金的烧杯中,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他们得出的现象或结论如下:①M中一定不含铁单质;②烧杯中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③滤液中一定含有ZnSO4;④滤渣中可能含有三种金属单质;⑤滤液中可能含有两种金属离子。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7、在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镁、锌两种金属,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见图。综合以上信息得到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
A.从图象可以看出,金属镁比金属锌的活动性强
B.若两种金属都有剩余,二者得到的氢气质量相同
C.若硫酸有剩余,二者得到氢气的质量相同
D.若两种金属完全溶解,二者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18、将质量相等的Mg、Al、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B
CD.
19、取一定质量的锌粒和铜片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0、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先后发生反应Ⅰ、Ⅱ,对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变化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Ⅰ减小、Ⅱ增大
B.Ⅰ减小、Ⅱ减小
C.Ⅰ增大、Ⅱ增大
D.Ⅰ增大、Ⅱ减小
21、将一定量金属M加入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滤渣,滤液为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M>Zn>Cu
B.滤液中可能只含一种溶质
C.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M
D.该过程一定发生了如下反应:M+CuSO4═Cu+MSO4
22、现有某铁样品5.6g,含有的杂质为镁、锌、铜中的两种或三种。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产生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一定没有固体剩余
②x的值为0.2
③铁样品中可能含有镁
④M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2种或3种溶质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3、向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渣可能是Cu和Mg的混合物
B.滤液中一定含有MgCl2、ZnCl2,不含CuCl2
C.若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能无沉淀产生
D.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锌
24、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丙>甲>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25、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可能呈蓝色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C.滤渣中只有Ag、Cu
D.滤液中的阳离子有Ag+、Cu2+、Zn2+
26、黄铜的颜色与黄金相似,在生活中常常误认为黄金。兴趣小组为探究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向10.0g该黄铜中加稀硫酸,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时,锌有剩余
B.c点时,硫酸没有完全参与反应
C.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44%
D.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29%
27、在溶质为Cu(NO3)2、AgNO3和Al(NO3)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C.滤液中一定无AgNO3
D.滤液中可能有四种金属离子
28、向5.6g含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产生0.2g氢气,则该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
A.锌和铜
B.锌和镁
C.铝和镁
D.碳和铜
29、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锌、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成分,将mg固体粉末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ng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固体粉末X含有铁,则m可能小于n
B.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四种阳离子,则剩余固体一定为纯净物
C.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则固体粉末X一定由三种物质组成
D.剩余ng固体可能由铁和氧化铜组成
30、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化合价相同)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Y>Z>X
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
X>Y>Z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
Z>Y>X
D.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Z>Y>X
31、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B.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含有铜
C.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32、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下列图象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33、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发生反应。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铜>乙
B.铜>甲>乙
C.乙>铜>甲
D.甲>乙>铜
34、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含甲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将甲和丁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甲表面有铜析出,而丁没有变化。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 )
A.丙<丁<甲<乙
B.乙<甲<丁<丙
C.丁<甲<乙<丙
D.丙<乙<甲<丁
35、为验证Mg、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
A.MgCl2溶液、Cu、Sn
B.Mg、Cu、SnCl2溶液
C.Mg、Sn、Cu、盐酸
D.MgCl2溶液、Sn、CuCl2溶液
36、A、B、C、D是四种金属单质,A能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但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C、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且相同条件下D比C反应剧烈。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C>A>B
B.B>A>C>D
C.A>B>C>D
D.D>C>B>A
37、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Fe丝、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B.将Fe丝、Ag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C.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D.将Fe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
38、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有锌析出
B.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C.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D.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大
39、某同学为验证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实验①②③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均相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②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分析实验②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分析实验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分析四个实验的现象,能判断出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40、验证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小明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①②实验,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
B.通过①②③实验,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Ag
C.若要用实验④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X可以为Al,Y为CuSO4溶液
D.若要用实验④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X可以为Cu,Y为AgNO3溶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