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压强 复习课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压强 复习课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17 14:0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压强复习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压强的复习,重点内容是围绕压强概念的建构过程和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所展开的复习,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分析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启发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内容后对固体压强的系统复习,是对压强概念和计算的深化,使之能更加灵活地运用压强公式分析解决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为更好得理解液体压强等知识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概念,需要类比速度定义的得出方法来理解,比较抽象,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缺少感性认识,因此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得知犯罪嫌疑人留下的清晰的站立脚印为出发点,引发其综合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不同实例比较压力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2)应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灵活运用压力压强的计算公式解决计算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巩固认识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问题的伸入研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提问的魄力以及 善于质疑的能力
(2)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现科学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宗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用压强公式或公式变形进行简单的计算
2、难点:
压力的方向对压力与重力大小关系影响,压强公式计算中的解题规范。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案、电子秤、弹簧测力计、重物若干
六、教学流程
情境引入:案发现场的站立脚印估算体重→脚印深浅与体重的关系→温故知新:压力的示意图和大小→活动探究:定性研究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定量对比压力与压强的大小关系→压力与重力大小关系模型建构→情境应用:用什么方法迷惑警方,使其估算的体重不正确→改变受力面积或改变压力→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压强→习题训练压强的计算公式→总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拓展应用:分析上述迷惑警察的方法使估算体重值与实际值的关系→回顾p=F/S的两个变式并计算应用→课堂小结:知识框架建构完成。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在海滩案发现场留下罪犯清晰的站立脚印,你能想办法帮警察估算出犯罪
嫌疑人的体重吗?
设计意图:从贴近生活内容出发,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为主线,展开固体压力压强的复习。即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形成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科学素养。
(二)温故知新
【方法】测出该脚印的深度h与鞋子的尺码,不同体重的人穿同码鞋子分别站立
在同一沙滩上,直到脚印深度等于h(或一体重较轻者站立在海滩上,
通过增加负重使脚印深度达到h)。(注意控制变量法)
【设问】脚印深浅与体重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可以通过脚印深浅来反映体重的大小?
站立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重力越大,对海滩的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沙子的凹陷程度——脚印的深浅)越明显。
【链接】什么是压力,压力的大小始终等于重力吗?
【练习一】画出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总结】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方向总是垂直并指向被压物
设计意图:从练习——压力的示意图中,一方面纠正压力示意图中常范的一些错误,一方面从中总结压力的概念,再从力的三要素对压力的概念进行抽丝剥茧,总结出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并链接进入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关系的学习。
(三)活动探究
【定性探究】定性观察压力方向对压力与重力大小关系的影响
通过观察以下五种情况时电子秤的示数变化,总结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器材:电子秤、一重物、若干钩码、
弹簧测力计、棉线
操作:1、测量一重物放在在水平面上时电子秤的读数
2、在重物上叠加一钩码,观察电子秤的示数变化
3、用细线将棉线绑好,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重物,观察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变化
4、把电子秤放在斜坡上,读出这重物放在电子秤上的示数
5、把电子秤竖直放在墙上,将重物压在墙上,读出此时示数。
【建模】水平面上压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原因分析(从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角度分析),练习分析其他三种情况。
【总结】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固体压力大小等于重力的条件—放在水平面上,且竖直方向上不受到外力。
【定量探究】下图中F=10N,G=5N,则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分别是多大?
???
设计意图:压力的方向对压力与重力大小关系的影响,尤其是在竖直面、斜面上、水平面上受其他外力时压力大小的变化,是解题中的一大难点,本节课用实验:电子秤显示压力大小
将压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直观化,抽象思维转换为直观体现,定性探讨压力方向对压力与重力大小关系的影响,并建构了水平面上,竖直方向不受其他外力时两者相等的模型分析,再升华为定量对比,全方面解决五种情况下的压力大小问题。????
(四)情境应用
如果你是警察,你认为犯罪嫌疑人会用什么办法迷惑你,让你估算的体重是不准确的。
【方法】负重站立,使脚印深浅发生变化
【设问】为什么可以通过该方法改变脚印的深浅
【总结】可通过改变受力面积或压力大小来改变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
【回顾】
①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③压强就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P=F/S,F表示压力大小,单位是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m2
【练习】A、B两物体都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方体,A的边长是10cm,B的边长是5cm, A、B的质量都是4kg,不计算来比较A、B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大小,说明理由。
变式:A、B两物体都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方体,A、B的边长10cm,A的质量是4kg、 B的质量都是2kg,比较A、B两物体对地面压强大小,并说明理由
【总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犯罪嫌疑人的迷惑方法链接进入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学习,一方面展开知识应用,另一方面生成知识回顾,并非简单知识复习。在总结增大或减小压强方法时,采用习题和变式对比压强大小,从而达到复习的效果。
(五)应用拓展
1、分析上述学生提出的迷惑办法如负重,估算的体重与实际体重相比有何影响。
2、犯罪嫌疑人在海滩案发现场留下了清楚的站立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
浇筑了鞋模,测量蜡鞋模的平均厚度为3cm,质量为675g;又经测试,
海滩上达到鞋印同深度所需压强为1.5×104 Pa,则罪犯的体重是多少?
(ρ蜡=0.9×103kg/m3 )
【应用】公式推导:F=p×S?????S=F/p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作一定的课堂检测
设计意图:以犯罪嫌疑人的题来作为随堂检测,以及压强计算的深化练习,环环相扣,主线清晰。
(六)课堂小结
在警察破案中,一般会根据脚印推测出年龄、身高,从足迹中推测出步态
(包括中心、压痕、走路有无特殊姿势如外八、残疾等),但对于体重由于可以负重、鞋子尺码等变化,一般只能作为参考,不作为破案线索。
知识框架搭建(如下图板书)作为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以板书建立的知识框架对本节课做一小结,并汲取学生的课堂收获和建议,为下节的习题拓展做准备,做到及时生成学生资源和查漏补缺。
七、板书设计
固体压强的复习
八、教学反思
培训时,看到一段话,深有感触:我们应该不断反思的,不是我们是否遗漏了某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开动了自己的脑筋,进行了应该有的思考。我们不应该挡住学生的阳光,不应该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他们的思考,不应该把自己的态度当成他们的态度。
我用这些话不断地审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问题,确实,我总是为遗漏了某一个知识点而焦急,迫不及待甚至是拖堂也要把某些内容讲完,生怕没讲到的就是考试要考到的,我们时常忽略了换位思考,就像本节的复习课,复习也并非将所有相关知识点罗列甚至是陈述,而应该侧重于学生通过本次课题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屡做屡错的习题,甚至是通过自身努力解决一个难题,掌握一种方法,领悟一种情感,也何尝不是一节课的成功。本节课的重难点应该就是解决了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涉及平衡力、相互作用力,这些原本就抽象的知识,找到电子秤来显示压力大小是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
在体现学生主体性方面,我一直在刻意得将课堂还给学生,却总是做得不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总生怕学生不按自己设想回答,总喜欢抢白,打断学生的思路,甚至是引导学生走向老师的圈套而洋洋得意,总担心因为学生说得不清不楚耽误课堂进程,所以匆匆结束问答,殊不知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定是极大的阻碍。大多问题也总是以集体回答为主,所以课堂还是比较传统的教师传授式,所以这是本人最迫切需要改变的大问题,所幸我已经意识到,这条改变的道路虽不好走,但我会继续努力,还阳光于学生,真正做学生求学路上的协作者而非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