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8 09: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热容》教学设计
1、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
尝试运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教学难点: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内比法、转换法等
5、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天平、水、食用油、秒表、温度计、搅棒等。
六、教学设计
(一)、设计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同一天的中午海岸边沙滩和海水的温度是否相同?
师:播放幻灯并讲解。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板书课题)
(2)、进行新课
探究新知
【经验探究】
提出问题:1、从小到大,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
2、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相互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1、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2、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1、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他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
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1、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食用油两种物质。
2、怎样确定水、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
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
三、学生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让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表一)
物质的种类
质量
初始温度(℃)
最后温度t(℃)
温度变化量△t
加热时间(min)
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他们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表二)
物质的种类
质量
加热时间(min)
初始温度(℃)
最后温度t(℃)
温度变化量△t
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倾听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
如:1、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怎样使水和食用油的内外温度达到一致?
3、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
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1、教师提醒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
(2)、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
2、选取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5、分析与论证
1、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2、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几个小组的数据,进行交流。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结论。
4、进一步分析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由表一数据可分析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比食用油多;由表二数据可分析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是,水上升的温度比食用油低。从而得出水的吸热能力强;
【知识提升】
由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理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板书)
引导学生分析:要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也相同,而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kg),温度都取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因此比热容的定义也可以表示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强化训练】
1、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剩下水的比热容有无变化?
2、把一壶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
3、引导学生观察比热容表
物质
比热容CJ/(kg?℃)
物质
比热容CJ/(kg?℃)


酒精
干泥土
煤油
铁、钢


色拉油
水银
沙石

师:(1)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大?
(2)任选一种物质,让学生在表中查出它的比热容,并说明表中数据所表明的物理意义。
(3)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看看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特点】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物理量,不会因物质的质量、温度、体积等的变化而变化;
(2)比热容也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
(3)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4)物质的物态如果发生改变,则物质的比热容发生改变。(如水变成冰)
【迁移应用】引导学生讨论: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为什么汽车发动机、发动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板书作为冷却剂或散热剂)
(2)在一年中,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板书调节气候)
(3)生活中、各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和散热的情况?(如:用热水袋取暖)
解释导入新课中提到的问题:
为什么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
6、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我们今天运用了什么样的探究实验方法呢?
3、比热容的概念和性质是怎样的?
4、水的比热容大,有哪些应用呢?
【课后延伸】
作为农村子女,我们都知道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你能解释原因吗?
7、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
一、基础题
1、2、3、5
二、提升练习
10
8、板书
13.3
比热容(第一课时)
【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探究】: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让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他们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
比热容用符号:C它的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特点】
【迁移应用】1、作为冷却剂或散热剂2、调节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