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2.下列景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初春,柳絮飞扬
B.盛夏,荷花飘香
C.深秋,落叶飘零
D.寒冬,大雾弥漫
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
B.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之间斥力大于引力
4.“N95”型口罩(如图所示)对直径为0.075
μm±0.020μm的非油性颗粒(如粉尘、PM2.5、飞沫、微生物)具有95%以上的过滤效率,它由三层构成:内层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层疏水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B.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C.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
D.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5.百灵鸟是散居型蝗虫的天敌但蝗灾爆发时,聚集型蝗虫会大量分泌苯乙腈,其刺激性气味使百灵鸟放弃捕食,百灵鸟闻到苯乙睛的气味是因为( )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6.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是
A.红水在水中扩散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气味鉴别物质
D.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可以看到一段时间后,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现象是扩散现象
B.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颜色变得均匀后,两瓶中气体分子都停止运动
8.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这一实验说明了( )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有重力
9.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于是小明先后做了四个实验(如图所示):
①挂一个钩码,铅柱不分离;②挂两个钩码,铅柱不分离;
③铅柱略错开,铅柱不分离;④置于真空罩内,铅柱不分离。
其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④
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有间隔
11.氧气的密度比氮气的密度大,用“●”表示氧气分子,“○”表示氮气分子,静止的封闭容器中有氧气和氮气,图中最能代表久置后封闭容器里的氧气和氮气分布情况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12.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有时只存在引力,有时只存在斥力
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
D.气体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13.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绵在力的作用下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B.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打扫地面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填空题
14.小亮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这是_____现象,它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有关。
1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前一句中的“花气袭人”指的是物理学中的___现象,整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
16.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一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______现象。
17.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世界各地陆续爆发。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80-120nm,而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nm。其中80nm=_______m。病毒的传染力极强,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知不觉中就被传染了,这种传染方式________扩散现象(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18.“五一”假期小明在湖滨公园游玩,公园中的美丽景色让他想起了诗人陆游的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前一句中的“花气袭人”这是______现象,后一句中“鹊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他的耳朵的。
19.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百花绽放,鸟语花香。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力。
20.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中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水迅速变红,这一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有关。
21.为了做好疫情防护工作,校园内消毒后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________现象;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该现象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如图所示,把两块表面光滑干净的铅压紧,它们能结合在一起,甚至还能吊起一个大钩码,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22.如图,扬州瘦西湖公园鸟语花香,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鸟语”是由鸟的发声体
_____产生的;人们闻到“花香”说明了
_____;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是光的
_____现象,成的是等大的_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D
6.B
7.A
8.A
9.D
10.C
11.A
12.BCD
13.ABD
14.扩散
温度
15.扩散
无规则
升高
16.蒸发
17.8×10-8
不属于
18.扩散
空气
19.无规则运动
引
20.不相同
热
温度
21.扩散
间隙
引力
22.振动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反射
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