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自由组合 1

文档属性

名称 基因自由组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9-04 12:2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教材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浙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对性状分离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本节内容主要把包括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解释、验证,以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对学生深刻理解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同时,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是今后学习生物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及结果。
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遗传图解。
【过程与方法】
1.尝试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从而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并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体验孟德尔对科学研究坚持不懈的态度以及科学探索的精神。
2.积极参与设计过程,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未知,在发现过程中体验乐趣,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探究和解释
由于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涉及到两对相对性状,解释过程较为繁琐,同时,又与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的减数分裂过程密切相关。针对这一点,我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作为本次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重现试验过程,突破难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以直观演示法和活动探究法为主,同时引发集体讨论,穿插谈话法、观察法和目标导向法。
说学法:本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了接受学习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基因的分离定律有关的内容,并结合课件展示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形成配子的过程。
概括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讲授新课
◆基因自由组合现象是本节课的重点,若用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又会回到死记硬背的老路上。而且,至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分离。因此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活动探究法。首先利用资料介绍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圆粒比皱粒饱满;绿色比黄色更符合消费者的消费观点。要求学生应用以上两品种设计方案培育出绿色圆粒品种。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设计,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给学生予以帮助。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互评以不断完善方案。
通过这样一个设计活动,使知识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学会在问题分析和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利用多媒体介绍孟德尔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对于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采用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教师利用棋盘格向学生演示F2中其中一个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判断。引导学生模仿教师讨论出F2中所有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最后利用课件出示几道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习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1两对相对性状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2性状分离与性状自由组合之间的联系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减数分裂时子一代形成比例相等的四种基因型的配子
2子二代四种表现型; 九种基因型
基因的分离规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试验过程
(2)试验结果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在基因分离定律基础上逐级发展、深化和运用,通过以基因分离定律为基础的导入、探究、深化,有效构建了学生知识的结构。对分析问题和科学研究的方法的指导实现由“繁”到“简”的转变,使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