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人教版
七年级上
自测自评
课堂笔记
学生活动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新知导入
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制造出能放大140倍的显微镜;并用于观察软木薄切片,发现细胞。
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筒
镜座
转换器
通光孔
载物台
遮光器
压片夹
反光镜
镜臂
物镜
显微镜的结构
新知讲解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
目镜和物镜——放大物像
转换器——转换物镜
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
通光孔——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从此进入物镜
压片夹——固定玻片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一的光圈
反光镜——反射光线
镜座——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手握的部位
3、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目镜
物镜
目镜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镜头长度
透镜大小
10x
12.5x
长
短
大
小
物镜
没螺纹,倍数越大,目镜越短
目镜内看到的是倒像.
上
上
6
6
左
左
5、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物像偏左下方
结论:物像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物镜
放大倍数
镜口率
镜筒长度
盖玻片厚度
放
大
倍
数
镜
头
长
度
透
镜
大
小
10x
40x
长
短
大
小
有螺纹、倍数越大,物镜越长
新知讲解
物镜
操作显微镜,注意事项有哪些?
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1、取镜安放
右手握,
左手托。
学生活动
二、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
学生活动
对光三转
一转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二转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三转反光镜:使反射的光线进入镜筒
放置标本
三、观察
学生活动
下降镜筒
调准焦距
观察和绘图
学生活动
四、整理
1、不要用纱布擦镜头,要用擦镜纸擦镜头。
2、把物镜转到两旁,下降到最低
3、反光镜竖起来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课堂总结笔记
显微镜
镜
目镜:无螺旋纹,越长放大倍速越小
物镜:有螺旋纹,越长放大倍速越大
1.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
2.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即视野范围越小。
注意事项
1、当换成高倍镜后,禁止向下调动粗准焦螺旋。
2、当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时,物象在什么方向,我们就朝向什么方向移动。
3、显微镜成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左右)
4、显微镜放大的是两点间的距离,没有放大体积
你准备好了吗?
要求:
迅速拿出一支笔和草稿纸,快速阅读题目,默默将正确答案写在纸上。
课堂练习
1、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镜头的组合情况。1、2代表物镜;3、4代表目镜;5、6是观察时,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使用下列哪些组合,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1
2
3
4
5
6
A、1、3、6
B、2、3、5
C、1、4、6
D、2、4、5
C
2、连线题:
稳定显微镜
镜臂
手握镜的部位
镜座
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镜头
物镜
玻片标本放置的部位
粗准焦螺旋
能使镜筒迅速升降的结构
载物台
光线较强时用
大光圈
光线较弱时用
平面镜
能调节通光孔进光量
遮光器
3、当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均为“10
×”时,学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如果仅将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
(
)
A.
2个
B.
4个
C.10个
D.40个
A
4.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
A、b
B.
d
C.
q
D.
p
5.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物镜
C.选用凹面镜反光
D.调节准焦螺旋
D
C
6、用下列四组镜头看同一块血液的玻片标本,其中可以看到血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为(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5×,物镜——40×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0×,物镜——40×
A
家庭作业
回家后完成练习册相应练习,明天课前检查?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同学们,回去预习下一课。
谢谢听评课,欢迎指导!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