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后练习题
1.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瞬时速度
(
)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
9.5
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
2011年
8
月
28
日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后,部分高铁和客专的动车组速度
悄然降低,如济南西
—杭州的
G51
次列车,在沪杭高铁段时速由
350
km
降至
300
km
C.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
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
D.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
1.2
m/s
2.对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瞬时速度为
0,平均速度一定为
0
B.瞬时速度为
0,平均速度可以不为
0
C.瞬时速度不为
0,平均速度一定不为
0
D.瞬时速度不为
0,平均速度可以为
0
3.2012
伦敦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
界飞人,他在男子
100
m
决赛和男子
200
m
决赛中分别以
9.63
s和
19.32
s的成
绩破两项世界纪录,
获得两枚金牌,
如图所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
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0
m
决赛中的位移是
100
m
决赛的两倍
B.2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10.35
m/s
C.1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10.38
m/s
D.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
20.64
m/s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个时刻的速度都相等
C.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恒量,则该物体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
1/10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
)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
5.三个质点
A、B、C
的运动轨迹如图
1-3-7
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
N
点
出发,
同时到达
M
点,设无往返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个质点从
N
到
M
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
N
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沿半径为
R
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度为零
B.物体沿半径为
R
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率为零
C.物体某时刻速度为
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也为
v
D.物体某时刻速度为
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不一定为
v
8.如图所示,两个人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从圆形轨道的
A
点出发,分别沿
ABC
和
ADE
方向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
F
点相遇
(图中未画出).从
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描述两个人运动情况的物理量可能不相同的是
(
)
A.瞬时速度
B.位移
C.路程
D.平均速度
9.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
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
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80
km/h
是平均速度,
100
km
是位移
B.80
km/h
是平均速度,
100
km
是路程
C.80
km/h
是瞬时速度,
100
km
是位移
D.80
km/h
是瞬时速度,
100
km
是路程
10.
(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逆时针方向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
s末的瞬时速度是1
m/s
B.
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m/s
C.
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
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11.
如图所示,一列火车长为100
m,速度为5
m/s.它通过一根直径为2
cm的标志杆需要多长时间?它通过长为50
m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12.
登山运动中,张捷用1
h40
min由宿营地X点爬到山顶Y点.在山道上通过路程是2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200
m,如图所示.
由点到点总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率.
13.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单向行驶,从A处行驶到B处用了60
s,A、B两地相距900
m;在B处停留30
s后沿原路返回,用了45
s到达A、B的中点C处.问:
这辆汽车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
这辆汽车从A处到C处的平均速率?
14.
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15
m的位置,在t=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
s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
m的最高处,之后就开始竖直回落,经0.5
s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
m处位置,再经过1.5
s到达地面.求:
前1.5
s内平均速度是多少?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是多少?(结果仅保留一位小数)高一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瞬时速度
(
)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
9.5
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
2011年
8
月
28
日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后,部分高铁和客专的动车组速度
悄然降低,如济南西
—杭州的
G51
次列车,在沪杭高铁段时速由
350
km
降至
300
km
C.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
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
D.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
1.2
m/s
【解析】
9.5
m/s
是运动员冲线瞬间的速度,
8
m/s
是太空舱落入太平洋瞬
间的速度,对应的都是一个时刻,都是瞬时速度;
350
km/h、300
km/h、1.2
m/s
说的都是行程中的平均速度,故应选
A、C
两项.
【答案】
AC
2.对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瞬时速度为
0,平均速度一定为
0
B.瞬时速度为
0,平均速度可以不为
0
C.瞬时速度不为
0,平均速度一定不为
0
D.瞬时速度不为
0,平均速度可以为
0
【解析】
车辆中途刹车停止后,
再启动运行的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不为
0,
但停止时的瞬时速度为
0,A
错误;
B
正确;物体沿一圆周运动一圈的过程中,
瞬时速度不为
0,但位移为
0,所以平均速度为
0,C
错误,
D
正确.
【答案】
BD
3.2012
伦敦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
界飞人,他在男子
100
m
决赛和男子
200
m
决赛中分别以
9.63
s和
19.32
s的成
绩破两项世界纪录,
获得两枚金牌,
如图所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
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0
m
决赛中的位移是
100
m
决赛的两倍
B.2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10.35
m/s
C.1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10.38
m/s
D.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
20.64
m/s
【解析】
200
m
决赛是曲线,指路程,其位移小于
200
m,因此选项
A
错
误.由于
200
m
决赛的位移
x1<200
m,则平均速度
v
1=x1/t1<
200
/19.32
m/s≈10.35
m/s,
故选项
B
错.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
v
2=x2/t2=
100/9.63
m/s≈10.38
m/s,故
C
选项正
确.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无法求得,故选项
D
错误.
【答案】
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个时刻的速度都相等
C.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恒量,则该物体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中,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
且瞬时
速度不变,
B
正确.
【答案】
B
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
1/10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
)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
【解析】
从图上读出
Δx=5
cm=5×10-2
m,Δt=
1/10×3
s=0.3
s,所以
v
=Δx/Δt=
5×10-2/0.3
m/s≈0.17
m/s,故选
C.
【答案】
C
5.三个质点
A、B、C
的运动轨迹如图
1-3-7
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
N
点
出发,
同时到达
M
点,设无往返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个质点从
N
到
M
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
N
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解析】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关键明确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三个质点在相同时间内,位移相同,大小是
MN
的长度,方向由
N
指向
M,因此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
A
正确;速度方向即物体的运动方向,显
然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是不同的,因此速度方向不同,故
B
错误;不
同时段三个质点的位移大小、方向均不同,因此从
N
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
速度都不同,
故
C
错误;从
N
到
M
的过程中,
AC
路程相同,且比
B
的路程大,
因此
A、C
的平均速率相等,比
B
的平均速率大,故
D
错误.
【答案】
A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沿半径为
R
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度为零
B.物体沿半径为
R
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率为零
C.物体某时刻速度为
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也为
v
D.物体某时刻速度为
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不一定为
v
【解析】
物体沿半径为
R
的圆周运动一周,物体位移为零,路程大小等
于其周长,平均速度为零,平均速率不为零.物体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某时刻的速度为
v,不代表下一时刻的速度也为
v.
【答案】
AD
8.如图所示,两个人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从圆形轨道的
A
点出发,分别沿
ABC
和
ADE
方向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
F
点相遇
(图中未画出).从
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描述两个人运动情况的物理量可能不相同的是
(
)
A.瞬时速度
B.位移
C.路程
D.平均速度
【解析】
两个人所走的路径不同,
所以瞬时速度方向不同,
所走过的路程
相同,由于初、末位置相同,所以两个人的位移相同,又因为时间相同,所以平
均速度相同,综上所述,应选
A.
【答案】
A
9.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
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
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80
km/h
是平均速度,
100
km
是位移
B.80
km/h
是平均速度,
100
km
是路程
C.80
km/h
是瞬时速度,
100
km
是位移
D.80
km/h
是瞬时速度,
100
km
是路程
【解析】
在某路段或路口限定最高时速,是指每时每刻不能超过该速度,
是瞬时速度,较远距离的公路是有弯的,里程指路程,D
选项正确.
【答案】
D
10.
(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逆时针方向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
s末的瞬时速度是1
m/s
B.
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m/s
C.
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
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答案】AB
【解析】第2
s末在B点,瞬时速度是1
m/s,选项A正确;前2
s内,质点从A经过c到B,位移为?m,故平均速度v==?m/s,选项B正确,D错误;前4
s内,质点运动到C点,路程为4
m,故平均速率v′==1
m/s,选项C错误
11.
如图所示,一列火车长为100
m,速度为5
m/s.它通过一根直径为2
cm的标志杆需要多长时间?它通过长为50
m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
20
s 30
s
【解析】火车通过2
cm的标志杆所用的时间,实际上是通过火车的长度x1所用的时间,火车通过50
m的大桥所用时间实际上是火车通过位移x=x1+x2所用的时间,由v=得:
t1==20
s,t2==30
s
12.
登山运动中,张捷用1
h40
min由宿营地X点爬到山顶Y点.在山道上通过路程是2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200
m,如图所示.
由点到点总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率.
【答案】(1)由X点到Y点总的位移大小是2000
m;
(2)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率是0.4
m/s.
【解析】(1)位移等于首末位移的距离,总位移x==2000
m
方向:由X指向Y
(2)平均速率v==0.4
m/s
13.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单向行驶,从A处行驶到B处用了60
s,A、B两地相距900
m;在B处停留30
s后沿原路返回,用了45
s到达A、B的中点C处.问:
这辆汽车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
这辆汽车从A处到C处的平均速率?
【答案】(1)这辆汽车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2)这辆汽车从A处到C处的平均速率为10
m/s
【解析】(1)前60
s
的平均速度为:v=?m/s=15
m/s
平均速率为:v=?m/s=10
m/s
14.
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15
m的位置,在t=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
s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
m的最高处,之后就开始竖直回落,经0.5
s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
m处位置,再经过1.5
s到达地面.求:
前1.5
s内平均速度是多少?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是多少?(结果仅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2.5
m/s (2)8.3
m/s
【解析】(1)由题图可知:前1.5
s内小球的位移为:x=H-h′=5
m-1.25
m=3.75
m
所以前1.5
s内平均速度==?m/s=2.5
m/s.
(2)由题图可知:全过程小球的路程为s=5
m+5
m+15
m=25
m,总时间t′=1
s+0.5
s+1.5
s=3
s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m/s≈8.3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