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读书伴我成长
????????????????? ——图表的制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表的相关概念。
(2)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3)能读懂图表中的数据。
(4)能够根据数据表格创建图表,修饰图表。
2.过程与方法
以查看各小组在图书借阅中的表现为任务,学习如何创建和修饰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与书目的能力,增强多读书,读好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创建图表;认识图表项;修饰图表。
难点:灵活修饰图表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望,俱备了运用WPS表格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在数学和地理课上,他们又有“手绘”图表的经历, “电绘”图表,用图形来形像的反应数据,可以想像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多么高涨。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一、激趣引入
1. 激趣引入
教师把素材发给学生,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发送电子表格素材,一组学生发送图表素材,两组学生抢答一个同样的问题,会发现:用图表素材的速度远远超过用表格素材的同学。师此时提问:是不是获胜的这组同学相当的聪明呢?揭秘,展示两组同学的不同素材,让学生体会到图表反应数据的直观性,进而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2.技能提升
①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②总结图表特点
再次展示竞赛中的图表(饼图),并拓展出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柱形图和折线图,学生借助既有的学习经验(数学、地理上对图表的了解),自主学习学案中图表类型知识点,总结得出柱形图、饼图、折线图图表的特点。
各种图表类型的特点如下。 (投影)
图表类型 特点
柱 形 图 适合用来比较数据的大小、多少等
饼 图 适合用来分析数据的比例关系
折 线 图 适合用来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3.技能训练
出示两个小任务,(幻灯片)学生进行图表类型选择的训练。
任务1:如果要分析表中每小组各周的借阅量的变化情况,采用哪种图表最为合适?
任务2:如果要了解表各小组借阅总量的对比情况,采用哪种图表最为合适?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选择什么类型的图表,要根据分析问题的重点来定。
二、合作探究
1、任务一:建立工作表
下面是我们班级同学图书借阅情况调查统计表,我们想了解一下每小组同学七周的借阅变化情况,你觉得这组数据用哪种图表最合适呢?想一想,把它表现出来吧。这是你第一次用计算机做图表吧,一定要注意积累经验和教训哟!
班级借阅统计表 单位:册
小组名称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合计
第一小组 9 11 6 10 14 10 12 72
第二小组 6 5 7 13 12 8 6 57
第三小组 10 7 9 11 11 11 9 68
第四小组 5 9 8 8 10 7 7 54
实现任务一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生结合教材P99-101,视频帮助,尝试操作,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的小组举手示意,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③全部做完,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制作图表过程中的困惑和有益的思路,解答其他组同学的疑问。
2、任务二:修改图表
修改图表前提是了解图表元素,为节省时间,教师引导,演示图表各部分名称
呈现老师的一幅作品让同学们分析纠错
总结出制作图表易发生的错误,提醒大家引以为诫:
可能产生的典型问题有:
图表是空白区域或数据区域不正确, 原因:未选中数据源或选取范围错误
相应的节点标明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标明)
没有标题等。
小结修改图表关键命令,教师在学生板书的基础上再次强调:
选择图表类型.(类型要合适)
选择图表源数据(数据区域要正确)
补充图表选项 (图表属性准确)
3、任务三:美化图表
两个文件任选其一,一个是仿照样图修改美化图表,一个是自由创作饼图图表
小组长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分工,组织本组成员合作探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次提升技能。
根据实际情况,交换主题,制作图表。制作的过程中如遇困难,课参阅“锦囊”
锦囊1:双击柱形图表系列进入“选项”中更改重叠比例为-27,分类间隔为219,完成柱形的分离
锦囊2:双击图表饼图图表系列进入“数据标志”中选择“显示百分比”,标签位置选择“最佳位置”
三、展示作品
借助网络教室广播系统,展示并交流各组作品;请各组相应制作人,对所做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得到的数据分析大致如下:同学们读书坚持的还不够好,读书的质量还不够高,喜欢动漫的比重过大,建议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尽量每天分配一定的时间阅读。
总结归纳
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只有书籍可以保存。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精神的提升和传承必须强化阅读。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是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所以大家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伴我们茁壮成长。
五、课堂小结
1.肯定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2.简要回顾本节课内容,突出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