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16)
第四单元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裳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
(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
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博物馆是城市的文明积淀,书店是城市的精神灵魂,从中足见书店之于城市文明的重要性。但近年来,随着网上购书的兴起,电子阅读的广泛,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被迫关门。为了留住城市里的“书香”,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实体书店转型发展,一大批“高颜值”的网红书店应运而生。
人气是实体书店生存的基石,网红书店的出现,就是在汇聚人气上下足了工夫。从经营理念到店内设计、从功能拓展到艺术打造,越来越多诸如新华书店、三联韬奋书店等实体书店不再是传统的、只有图书与书架简单搭配的书店,而是兼具了或旅游景点、或主题公园、或星级酒店等多元文化、多样风格的新书店。这些新书店因为独特的艺术气息,日益成为一座城市的网红打卡地。也正是因为汇聚起了人气,实体书店渐渐回暖。
实体书店可以自主选择多元化经营,可以把空间设计得更有吸引力,但无论如何选择和设计,都必须突出“书”和“读书”这个主题,这是书店得以生存的核心。
(摘编自《网红书店要“红”也要“专”》,湖北文明网)
材料二:
在各个社交平台上,诸多“网红书店”成了游客推荐的“打卡”景点。这让一部分喜欢读书的人直接把它们与“浮躁”“肤浅”的标签联系起来。喜欢购书的秦先生直言不会去“网红书店”,“这些书店是给游客拍照的,本末倒置。环境虽美但也嘈杂,干扰太多,不适宜读书。”还有读者认为“高颜值”对书店来说是种负面效应,“一旦走高颜值路线,就意味着书店的目标受众变了,从读者群体转向游客群体,这两类人群重合度并不高,后者必然影响前者的阅读体验。”
也有一些读者认为,“打卡”来访并非坏事。建筑设计师陈先生说:“打卡也有积极意义,可以带动人们对书的关注程度。”读者林先生说:“看着满墙的书,我会感觉特别开心,随便逛逛都能感受到文化气质。”而在一些从业者看来,以书为基础的“网红书店”,营造的精神氛围不局限于书本身。今年6月开始试营业的玻璃宫艺术书局,光凭造型就足够吸引人——26米高的全玻璃建筑,在阳光照射下透亮干净。联合创始人冬云说,她想借此营造一种“呼吸感”,她希望人们走进书局,能感到舒适和放松。
(摘编自《网红书店“高颜值”锦上添花还是喧宾夺主?》,《解放日报》2019年9月18日)
材料三:
一家书店人气的多寡,除了书籍本身的质量,也与阅读氛围的营造有关,而这也是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城最大的区别之一。应该看到,尽管实体书店不再景气,但是纸质书的销量依旧在增长,且国民综合阅读率也在继续上升。二者竞争“顾客”,靠价格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把阅读体验感和仪式感做到极致,才是正确的方向。
另外成功的网红书店,它们在书籍选择、摆放以及其他服务上,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如设置专门的书店“选书师”,他们的工作就是结合书店环境选择书籍并进行摆放,并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以最快的速度推荐读物,还能为读者一对一地制定阅读计划。
(摘编自《注重阅读仪式感网红书店胜出实属必然》,《科技日报》2019年8月23日)
材料四:
新型实体书店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对不同消费者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获取每一位客户的深度需求,从而对消费者画像。当前,一个书店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读者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已成为衡量其附加值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就必须加强对书店从业人员的培训。实体书店应通过业务交流和培训,构建起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书店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水平,让其深度认可书店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自觉成为书店文化特色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高质量服务。
(摘编自《实体书店终究还是要把“顾客”变成“读者”》,《光明日报》2019年9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体书店能够逐渐回暖,原因之一是他们在经营理念、店内设计、功能拓展、艺术打造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汇聚了人气。
B.网红书店的兴起,引发公众热议,其中有褒有贬,态度不一,这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读者对阅读价值的不同追求。
C.网红书店不再是单一的纸质图书购买地,而是集书籍阅读、旅游观光、休闲就餐、亲子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
D.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实体书店不再景气,但它仍能够保持一定的销售量,可见它还有自己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空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支持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因此产生了一大批
"高颜值"的网红书店。
B.随着国民综合阅读率的不断攀升,实体书店发展出现转机,可以依靠打价格战击败网上书城。
C.网红书店的"高颜值"实际是"浮躁""肤浅"的表现,环境虽美却嘈杂,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D.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新型实体书店可以为消费者"画像",可以了解不同消费者的阅读习惯和深度需求。
3.请你依据上述材料,为网红书店更好地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
B.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凭几而坐,一洗素日尘劳。
C.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人想饮酒驱散浓重的寒意。
D.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关联紧密,脉络清晰。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4.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_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_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迁徒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蔷薇的花儿,算不上绝色,
①_________,她是平民,素面,疏淡有致,绝无招摇,淡定从容地开在光阴深处;樱花一枝不算美,②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协同作战的美,有铺天盖地的大气势,美得几乎让人窘迫,有点做不了主;荷花出于淤泥,
③____________,居于水中,却不为水所淹没,一般水草都达不到她的品位。
6.归纳法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换个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符合归纳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知识是羽翼,知识是翅膀,原来知识就是我们翱翔天空的工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北漂十年的沈先生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成功后并没有忘记贫困的故乡的孩子。
B.轻松幽默并不是《起跑线》的全部,电影中所反映的印度择校热、学区房、入学面试等社会现象,也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C.医院除了管好抗菌药物的使用外,管好社会药店同样重要。没有医生、药师指导而随意使用抗菌药物也会导致病人抗药能力下降。
D.历史表明,尊重对手,平等待人,学会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对话,共同应对生活面临的挑战,是文明应有的内涵。
8.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
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
B.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但现在的人们考证了那段血腥的历史,好像很多历史学家在说,共有600
万人死在那里了。
C.这次降旗意义非常大,因为这面旗帜的降下.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D.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姐妹们一起上工下工,都叫她芦柴棒。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用较软的毛笔蘸着浓浓的墨,在树皮和竹麻做成的纸上写中国字,呈现出的是一种具象的视觉:比如排布的美,错落的美,缠绕的美,飞白的美,图章的美,沧桑的美,厚重的美,以及由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这就是说,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
不是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即由书之点线、间架、布白和章法,感悟它的神采、成韵、意境。
①书法之美重在内涵
②然而这些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表象
③这犹如人的外表和内涵一样
④这种色彩的绝美,实在是让人难以抗拒
⑤有内涵凸显出的神采才是书法的真美
⑥以致当代一些书法家沉溺其中,整天在装裱上下工夫
A.①⑤③④⑥②
B.④⑥②①⑤③
C.①③⑤②④⑥
D.④②①⑤③⑥
10.下列对新闻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基木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部分。
B.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狹义的新闻指消息。
C.新闻的基本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D.新闻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背景、起因和经过。
参考答案
1.答案:1.DE;
2.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②宗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
3.①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②第二首借秦始皇开拓疆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
4.①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关爱家人,情真意切,
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⑤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
解析:1.A.“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无中生有。B.“唯一”错,除了放心不下“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还有牵挂父母。C.“要他申请难民身份”错,原文是“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
2.答案:1.B;
2.D;
3.①以“书”为基础,突出“书”和“读书”的主题,努力营造文化氛围。②营造阅读氛围、打造实体场景,注重阅读的体验感和仪式感。③提高书店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水平,突出服务的“专业性”,满足读者更多的个性化需求。
解析:1.无中生有,“不同历史时期”于文中无依据。
2.A、强加因果,不是出台政策导致“网红书店”产生。B、曲解文意,原文为“二者竞争‘顾客’,靠价格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C、以偏概全,原文为“一部分喜欢读书的人直接把它们与‘浮躁’‘肤浅’的标签联系起来”。
3.答案:1.A;
2.①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诗人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冬夜闲居,一洗素日尘劳。
②性格豪迈。诗人饮茶失眠,欲遣酒争豪,洒脱不羁。
③乐享宁静,珍视友情。诗人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酬和友人,寄托思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理解有误。通过诗句“独凭幽几静尘劳”可以看出,诗人是独自凭几。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要善于抓诗句中人物的行为、情态等,如由“独凭幽几静尘劳”可以看出诗人享受闲居宁静的时光,又如“遣酒争豪”透露出一种豪迈和洒脱不羁。据此分析即可。
4.答案:1.B;
2.B;
3.C
解析: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重点考查的是对成语的理解和使用。题目在一段文字中挖掉四个成语,然后针对这四个成语各选出一个近义成语或容易混淆的成语,分别组成四个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题中的八个成语意思分别是: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此处正确。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正确。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此处正确。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正确。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正确答案是B。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语病,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由于原病句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所以难度不大。A项错误在于“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的说法,介词“通过”不能同后面的“作为参照”搭配。C项错误在于“辨析”不能同“方向”搭配,只能说“辨别方向”。D项错误在于“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和“辨识方向”的说法。正确答案是B。
3.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让答题者选出其中最恰当的一句。题目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项错误在于“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的说法;B项不恰当之处在于叙述主体“它们”同上文的叙述主体“迁徙的方向感”不很吻合。D项错误主要在于叙述主体的不吻合。正确答案为C。
5.答案:(示例)①却有一种素淡之美②漫山遍野才美得惊心③
却不被污染
解析:第①处是对前文的转折,强调“素淡之美”;第②处从后文的“协同作战的美”来看,是说樱花之多;第③处从前后文可分析得出。
6.答案:示例:青春是诗歌,青春是小说,原来青春就是我们挥洒才情的芳草地。
时间是磨刀石,时间是腐蚀剂,原来时间就是我们锤炼人生的工厂。
解析:
7.答案:B
解析:A项,表意不明,“贫困”可形容“故乡也可形容“孩子”。C项,语序不当,应将“医院”放在第一个“管好”后面
。D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可在“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对话”前加介词“同”。
8.答案:B
解析:B项,“好像”表揣测。A项,喻体是“噩梦”,本体是“这”
(现实)。C项,喻体“祖国母亲”,本体“中国”。D项,喻体“芦柴棒”,本体是那个“十五六岁”的女孩。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④中的“这种色彩的绝美”指的应该是“排布的美,
错落的美,缠绕的美……以及由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所以④应为第一句,据此排
除A、C两项。⑥是对④的进一步解说,应紧跟④后,据此排除D项。故选B。
10.答案:D
解析:新闻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