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课时作业(5)
蜀道难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阚范侍御
李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诗歌开头两句中“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以“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
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并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
D.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诗人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
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
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以
欢&双亲。③黄牛峡:位于今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
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东北十里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诗一发端即显露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悒之气。
B.第二句,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着眼于整个时代。
C.“万事非”三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思想和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D.三、四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诗歌题意。
E.七、八两句既有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担忧。
(2)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五丁开山”的传说给蜀道的开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强调蜀道的来之不易。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通过连绵高耸的山峰、崖壁上的奇树极力地渲染蜀道周围环境凶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蜀道难》中写蜀道盘旋曲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蜀道难》中用黄鹤不能飞过、猿猴无法“攀援”,表明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面文段中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青年人富有理想和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青年人的特点,①________是优点。②________须懂得,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③________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④________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⑤________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
5.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李白”为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仿。
示例:李清照是一枝卿菊,淡雅脱俗,绽放在寂寞深秋;李清照是一曲离歌,悲伤悠扬,惆怅了词的溪流;李清照是一滴残泪,幽怨凄凉,憔悴了日月星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__________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_________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
“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___________: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
),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_____________。
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美轮美奂
不同凡响
古色古香
赏心悦目
B.空前绝后
震古烁今
遗风余韵
心旷神怡
C.美轮美奂
震古烁今
古色古香
心旷神怡
D.空前绝后
不同凡响
遗风余韵
赏心悦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
“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B.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C.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D.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扪参历井,沿羊肠逶迤蜀道而上
B.春江花月,伫立如霰的江沙之上
C.携壶老酒,翘首九月初三的夜空
D.仗剑远游,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
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__________的山水名篇,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名川大山的杂言歌行。这些诗气势豪放,想象_________,用仙境和幻境构筑壮丽的理想世界,_________了诗人超然世外的情致。
A.耳熟能详????
奇特????
孕育
B.脍炙人口????
怪异????
孕育
C.耳熟能详????
怪异????
寄托
D.脍炙人口????
奇特????
寄托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白的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以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
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不但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植物,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品种,在茶叶制作工艺上更是不断发展创新。
D.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9.对下列句子的有关知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化用了古代有名的“五丁开山”的
故事。
B.
“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百步九
折”言在极短的路程里,就要转许多弯。
C.“扪参历井仰胁息”句中的“参”
“井”都是星宿名,代表古
人对星空的分野3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句中的“锦城”与杜甫的诗句
“花重锦官城”的“锦官城”一样,都是成都的别称。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李白少年有大志,曾仗剑游天下,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C.《蜀道难》是一首以传说为素材,运用夸张手法抒发送友
人人蜀的怅别之情的诗。
D.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是相对近体诗而言的,主要指
唐代的四言诗、五言诗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
参考答案
1.答案:1.A;
2.①乐观、旷达。诗歌前十句把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现、旷达。②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愁绪。“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这两句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谊。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以‘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错.”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格调高昂。C项,
“落寞凄清”说法不妥,三、四两句之境阔大疏朗。D项,“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错,此处用的是正面描写.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前十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现、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即时近黄昏,白云极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离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谊.最后,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2.答案:1.CE
2.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诗人将因友人离去而顿生的孤寂伤感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是虚写,是诗人想象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白马江畔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充分地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是诗人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描写当时的离别之景。
解析:1.C项.无“惜别之情”
f卩: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担
忧”不正确,末句句意为,只怕不能实现同逅故乡的愿空。
2.此诗发端感叹古代老菜子彩衣媒亲这样的美谈,然而在诗
人的这个时候,干戈遍地,己经很难找到老莱子这样的人,这从側面
扣住題意“扠省”,并且点出背景芯二句,诗人深感杳史之乱开始后
人间万事都已颜倒,到处足动SL、破坏和灾难,不由夂出了声声叹息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尨念送友人保亲,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
怀念在动乱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亲人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
家,这也正是“万事非”中的一例。:“君今”句,表达了诗人对韩十四
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遐想和
怅悯白马江为实景,黄牛峡则是诗人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
饱含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第七句,分手时不宜过多伤感,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末句中的“犹恐”二字,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3.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4.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5.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摧,栈,
钓(2)扪.胁,膺(3)盈.倚:(4)湍.喧.豗.砯.壑;(5)萦.峦(6)猱,度,援。
4.答案:
①
也/更;②但/但是;③只有;④才;⑤客观填空
如果/假如
解析:解答此题要有整体意识。这段文字说的是如何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这个问题。很明显,①处可理解为并列,也可理解为递进,可填“也”或“更”。由“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可知②处是转折,应填“但”或“但是”。③④属于条件关系复句,可填“只有”“才”。⑨处是假设分析,应填“如果”或“假如”等词语。
5.答案:李白是一缕清梦,轻盈洒脱,漂游在自由王国;
李白是一坛美酒,香醇浓郁,陶醉了诗的星空;
李白是一江春水,磅礴奔腾,呼啸成壮丽神州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与示例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一致。内容上,要以李白为话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他的个性和诗歌特点;句式上,要采用“李白是……,……,……”的格式。
6.答案:(1)B;(2)C;(3)D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空前绝后”指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文中是说“唐诗、宋词、元曲”,应用“空前绝后”。第二空:“震古烁今”指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讳大;“不同凡响”形容事物
(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此处修饰人物,应用“震古烁今”。第三空:“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遗风余韵”指前人留下的风尚和气韵。“古色古香”多用来形容器物、书画等,此处是说唐宋留下的风尚和气韵,应用“遗风余韵”。第四空:“心旷神怡”指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杨。此处强调人精神上的愉悦,应用“心旷神怡”。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赘余,“酷爱”指非常爱好,与“特别”有重复:二是结构混乱,前半句的主语是“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后半句的主语是“我”,应统一主语。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意境上体会。括号后的句子是补写内容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意境的描绘,故选D。
7.答案:D
解析:①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根据语境,应用“脍炙人口”。②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
怪异:形容词,奇异;名词,奇异反常的现象。根据语境,应用“奇特”③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寄托:托付;把理想、
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根据语境,应用“寄托”
8.答案:A
解析:B.成分赘余,“孺”即“小孩子”,应将“及孩童”
刪除。C.语序不当,连词“不但”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应改为“我国人民不但……”。D.句式杂糅,“会遭到破坏”“有遭到破坏的危险”两种说法保留一种即可
9.答案:B
解析:“百"“九”均为虚数,而非实数。
10.答案:D
解析:唐代五言诗中有律诗“五绝”,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有律诗
作品,不能一概地认为他们写的都是古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