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课题名称 第一课 信息从哪里来——获取信息的渠道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七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常用信息技术设备的名称及其作用。
(2)能说出常用信息的类型及获取方式。
(3)能打开文件并确定文件类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讨论交流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便捷。
(2)通过归纳、整理和总结,得出信息的各类及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其生活情趣。
(2)具有信息意识,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信息的重要性,了解文件的常见类型。
难点:理解文件的表示与区别。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让主要通过举例说明常用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名称和作用来了解常见信息技术硬件的分类和构成;通过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保存和传输的常用形式,初步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编码方式,认识信息的存储单位及大小,了解文件格式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在小学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信息技术知识,但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初中阶段侧重对信息技术基础特征的总结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因此,这一单元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认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选择与设计 除了常规的教学演示,还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等相关的教学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导课引言
信息无处不在,人们通过自身的各种感觉器官,时刻感受着来自外界的信息,而信息的处理需要信息技术。请举例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信息呢?
(三)讲授新课
一、信息处理需要信息技术
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主要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信息技术利用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来收集、处理、传递信息。
想一想: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信息技术设备呢?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二、从古至今信息的保存和传输形式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3、4、5,总结远古时期、古代、近代、当代人们都是如何对信息进行保存和传输的。
(四)互动练习
分组竞赛:学生分小组竞赛“你来比划我来猜”(使用肢体和语言来表达),实际体验信息的传输过程。
(五)讲授新课
三、数字化时代的信息形成——文件
1.文件的生成:信息以“0”和“1”组成的数字串形式保存。
2.文件的间接获取
3.打开文件:需要相关的计算机软件。
4.查看文件类型和打开方式:通过查看文件属性完成。
(六)知识拓展
介绍常用文件的分类及扩展名:
1.程序文件:.com;.exe
2.文本文件:.txt
3.图像文件:.bmp;.jpg;.gif
4.声音文件:.wav;.mp3
(七)自我评价
1.常用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名称和功能。
2.从古至今信息保存和传输的几种常见形式。
3.获取文字、图片、声音和影片文件的渠道。
4.查看文件类型和打开方式。
(八)课后练习
完成信息技术学案P1、2内容。
列举我们身边的信息,感受无处不在的信息。
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如何对信息进行处理。
说说常用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名称和作用。
阅读教材,了解从古至今信息的保存和传输形式。
参加分组竞赛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感受信息的传输。
着重掌握文件的相关操作,实践练习通过文件属性查看文件类型和打开方式。
进一步了解文件的分类及扩展名。
自我评价,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归纳。
课后完成学案内容。
感受信息的普遍存在,带着问题学习本课。
通过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
感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学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掌握学习重点。
深入探究,了解一些常用文件的类型和扩展名,位置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巩固本课主要知识点。
板书设计 第一课 信息从哪里来——获取信息的渠道
一、信息处理需要信息技术
二、从古至今信息的保存和传输形式
1.远古时期 2.古代 3.近代 4.当代
三、数字化时代的信息形成——文件
查看文件类型和打开方式:文件属性
教学反思 本单元理论知识较多,如果全由教师讲解,学习效果不会太好。因此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与交流,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信息技术设备?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在介绍文件之前,以远古、古代、近代和当代为主线,介绍信息的存储与传输。最后让学生通过打开不同类型的文件,并查看它的类型来说明文件的存储是数字的,而且是多种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