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览软件春秋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对计算机软件有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软件出发,归纳总结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及其分类。本单元师生将携手走入信息技术的世界,与“老朋友”零距离接触,深入地了解它,认识它,与它共同成长,一起把握新时代的新机遇,为多彩的明天而不懈地探索与创新。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理论性强的知识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同时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其次,学生们很喜欢这门课,但有个别学生痴迷游戏、网游,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是我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教学目标: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_??????_的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定了本课的_??????_目标。
1、了解计算机软硬件之间的关系,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2、尝试使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不同品牌操作系统的异同。
3、介绍“开源”的概念。
4、从身边熟悉的软件出发,归纳总结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及其分类。
5、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
合理使用软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法分析: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大纲为依托,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主要采用了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法。
1.依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实施分层教学
1)学生分层 依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把学生分组并推选出组长。
2)教学任务分层 教学中设置阶梯式教学任务,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
3)教学评价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任务,把知识技能隐含在任务中,把大任务细分成若干由浅入深、层层相扣、梯状的小任务。通过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旧知、新知——要学的内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分工合作,教师指导、点拨、讲解)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信息技术课特点(实践性),新课程理念(终身学习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探究、小组协作
许多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自己上机实践获取,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常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和辅导基础一般的同学,实现共同提高;一种方式是当那些基础很好的同学完成任务以后请他们做“小老师”,让他们去流动辅导几个很难完成任务的同学,让他们在辅导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和提高,而被辅导的学生也能跟上学习进度,体会到成功的感觉,制定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互教互学,共同进步。教师则重点指导不熟练的同学,使他们尽快缩短与同伴在学习上的距离。
贯穿整个教学:
教师的巡视指导:1.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教师随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优——提出新的高的要求 差——及时给与帮助)
过程评价,及时鼓励督促学生
德育教育: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随时提醒纠正)
三、学法
1)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
计算机发展奇快,只有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形成良好学习品质,学生将终身受益。对于自主学习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三个帮助:老师、同学、学案
2)实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
心理学认为,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的速度加快,这是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敢于动手,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3)应用是培养技能的有效途径,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
衡量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标准是你用计算机帮助你解决了多少问题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在用中加深理解,把计算机变成了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目的。在应用中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在应用中可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在应用中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四、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二分钟铃前 循环播放“本课学习目标”幻灯片 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1.直观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3 分钟
?
每周
一题 小组展示 请学生讲一讲信息技术新发展、新应用 1.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
2.感受信息技术学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问题 导入 问题:同学们说一说日常使用过哪些软件?
? 学生回答:word,ppt,qq…… 由问题导入引发新知,激发兴趣
计算机软件分类
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明确:
计算机软件分类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软件的核心。 师生小结计算机软件分类?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
?由操作系统的概念引入本课重点内容:操作系统。
问:同学们在生活中都使用过哪些操作系统?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智能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
? 学生回答:Windows7,Windows8,Android……
通过学习了解各种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 本课重点内容,教师点拨,帮学生理清思路,降低问题难度
实践 探究
拓展
提高 学习教师提供的资料完成
教材P11做一做1、2、3
教材P12做一做
学习教师提供的补充资料完成
教材P11做一做4
同学们实践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
1.帮助文件
2.同学帮助
3.教师帮助
?了解“开源”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交流评价 评价要点:
是否积极参与讨论
是否仔细学习研究 资料,完成任务
能否准确表达自己观点 交流评价,填写评价表 学习提升
归纳 小结
梳理知识
?教学反思:
阶梯式任务的设置,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能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知识理论性强,教师采用多种媒体手段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