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尝合成效果
一、教材分析
《初尝合成效果》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一年级第一册中第三单元《描绘星际之旅》的第三节。该教学内容是学生认识图像和进行图像加工的重要启蒙,同时也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因此,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学生担当设计师设计节水海报为明线,以学习图层的知识为暗线,通过完成“任务”,建构知识,完善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的相关内容学习,对多媒体作品有一定的了解。我校学生具有思维活跃,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强,有一定自学能力,但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急于动手操作而不善于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建构。同时,提供学习平台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需所用。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合成数字图像的原理,即图层的概念,并能在图像加工过程中灵活运用图层。
2、掌握移动工具的使用,初步掌握调整图像大小的方法。
3、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掌握图层的相关操作技能,学会利用图层对图像进行加工编辑,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4、通过任务活动,渗透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人文精神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图层的概念
难点:能够活学活用,运用图层作相关操作,在学习中进行创新
六、教学流程
《图像的合成》一节通过任务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模式如下:
七、教学资源
硬件:多媒体计算机房
软件:学习网,构图知识讲解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展示拼图.psd图片(如图1所示)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畅游图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特殊的“拼图游戏”,一般的拼图是需要有拼图样例,而我们今天的拼图是没有固定样子的,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任意拼。在正式拼图之前,先请同学们组内研究一下如何移动这些零散的图片。
[生]:打开psd图片,研究尝试拼图。
[师]:请学生讲解并演示探究结果,师生共同分析,初步了解图层。
[师]:我们的所有活动,都以组为单位,展开竞赛,优胜组将得到老师的小礼物,所以每位同学都要努力呀。下面我们比赛开始,看哪个组能在最短时间拼图成功。
[生]:积极性很高,认真练习。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请完成的同学辅导组内其他同学,各组组长统计本组同学作品完成情况,完成的组由组长在讲台前白板上,自己组别下方贴一朵小红花。
[师]:同学们拼出的图像多种多样,究竟谁的图比较美观呢,美观的依据是什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了解相关的美术构图知识,我们再请同学回答。
[生]:学生观看一组图片,(图片选取相同景物对比,如图2)说说哪幅图片的布局更合理。
[师]:教师利用课件分析图片,展示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及作用。(图像的主体应尽量靠近黄金分割点,即图中4个点的任意一点均可,可以称为美感诱发点)
[师]:展示部分学生的拼图作品。
[生]:学生运用构图知识,具体分析问题,评选出布局设计合理的图像,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游戏模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研究探索,由学生自己发现图像合成的奥秘→图层面板,初步了解图层。通过对画面布局的分析讲解,渗透美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为作品的制作提供美学依据。
(二)小试牛刀
[师]:展示西南地区干旱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教师请学生修改图片4为图片5的样子。
具体操作要求:
将图片中浪费水的现象去掉,即删除图层。
添加“地球”和“节水”图片,并调整大小(素材由教师提供)
3、调整文字大小及图层顺序,使文字层置于“背景”层上方
[生]:打开.psd图片,通过学习网站和教师制作的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师]:请学生讲解演示。该同学没有利用教材中所讲的ctrl+图层的方法形成选区,而是将图片直接拖动到背景层,我当即表扬了他的探索精神,同时补充了教材中所提到将图像作为选区的方法,并强调该图片被粘贴到背景图中时,会形成一个新的图层,利用工具移动时,要注意选中要移动的图层。同时告诉学生选取图像,形成选区的方法有很多,下节课将做以详细介绍。
[生]:组内同学互助,完成的同学进行辅导,组长统计完成情况,贴小红花。
[师]:请学生谈谈对于图层的理解,图层的作用及图层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如数码相片的合成,flash动画,dreamweaver中层的运用)
【设计意图】:本任务是对图层的一个综合运用,涉及到图层的选取、图层顺序的调整、图层的删除等操作,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在“做中学”模式中探索理解图层的含义,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选择保护水资源主题,渗透节约用水意识。
(三)小小设计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图像合成的基本技巧。下面老师想聘请同学们为小小设计师,做一幅保护水资源的宣传画,呼吁每一个人都来爱护我们的地球,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生]:打开学案,进行作品制作前的规划。
[师]:教师提供素材,请学生大胆创意,设计环保海报。为开阔大家思路,先欣赏一些环保设计封面,教师要求作品符合以下要求:主题明确,选用适合的素材表达主题思想,构图完整,画面和谐美观,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完成作品分层次进行,普通任务:修改图片4,作进一步完善。提高任务:自行创作)
作品要求:主题明确,选用适合的素材表达主题思想,构图完整,画面和谐美观,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
[生]:学生创作作品,教师巡视,解决学生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
请学生将文件保存为2种格式,即.psd和.jpg,比较2种不同文件格式大小,回答两者的区别。
[师]:图片如果还需修改,应存储为哪种格式?
[生]:psd
[生]:组长统计本组完成情况,贴小红花。
【设计意图】:利用组间竞争,增强学生合作学习意识,集体荣誉感。分层次布置任务,鼓励不同程度学生完成作业,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参与乐趣,分享自我成果。
(四)总结交流
请完成的同学上传作品,展示各组评选的最佳作品,肯定学生作品中积极因素,对不足之处简单点评,并请各组的最佳设计师讲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带领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渗透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等良好品质和美好情感。同时告诉学生制作ps作品要以不侵犯他人隐私,不伤害他人为基础,适时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点。
[师]:刚才我们只展示了部分同学的作品,课后,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电子档案袋”,供全班同学共同欣赏。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也可能有还未解决的问题,课后,大家都可以通过我们的电子档案袋发表感受,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不仅关注知识的回顾整理,还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方面作了全面总结,为技能教学增添一份人文底蕴。
(六)教学反思: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由“拼图游戏”导入新课,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经小组内研讨,学生亲身实践,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图层的奥秘。再通过“小试牛刀”环节,自主探究,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知识的建构,经过教师的点拨,完善建构。此后通过我是小小设计师的任务活动,延续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将课堂活动推向高潮,达到了“有效教学”效果。本课设计的一大亮点是与美术学科整合,融合了美学的构图知识,为作品的制作,评价提供了依据。另一亮点是通过游戏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玩”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参与。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没有太多时间让学生交流评价,师生间的交互也应更加灵活,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