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历史必修(下)》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阐述的是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本课共有三目: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从政治环境、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目“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阐述的是工业革命的两个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果,如珍妮机、蒸汽机、内燃机等;第三目“工业革命的影响”则着重分析了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生活、世界体系的影响。三目之间的关系是:英国由于具备了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条件率先展开了工业革命,涌现了一系列的发明和技术。而伴随着技术与发明的外传,欧美等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的开展则极大改变了欧美国家乃至人类的社会生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从知识角度来看,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本课所涉的大部分内容且初中所学知识内容更为详实(《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这三课都涉及本课知识)。从能力角度来看,高一新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对历史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当然这个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偏向感性思维,缺乏对历史的理性思考与分析,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角度来看,十六岁左右的学生正处于三观逐渐定型的时期。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逐个掌握,而应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和价值观念的养成。
三、教学目标
???通过文献、图片、地图、日记等史料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开展的概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并理解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及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人与机器的相生关系(历史解释),从而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感受各项发明对于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及对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科技兴国理念(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五、教学难点
???辩证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了大部分的知识但所学知识较为浅显且不成体系,且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世界史较陌生学习多流于识记,因此笔者试着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切入,以人与机器的关系为主线,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体验人与机器的相遇,以及之后的相爱、相恨、相生,体会人与机器的恩恩怨怨。从而从多方面辩证地分析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
?人与机器
?????????????????????——透析工业革命
(一)人与机器的相遇???——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原因
(二)人与机器的相爱???——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三)人与机器的相恨???——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四)人与机器的相生???——工业革命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什么是机器呢?《不列颠百科全书》里的定义是:用来增强或代替人力、畜力,以完成各种体力的装置。所有的机器都有输入、输出、转换或调节及传动装置。同学们就此判断:刚才我们讲到的飞梭是不是机器呢?
生:不是
师:确实,飞梭并不是机器,那为什么他却能滑出一个机器的时代呢?让我们回到18世纪及之后的世界去了解人与机器的恩恩怨怨。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人与工具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一)、人与机器的相遇
师:1733年,纺织工凯伊发明了飞梭。织布速度大大提升;飞梭的广泛使用使织布的速度大大超过纺纱的速度。据说一个织工需要的棉纱要由10个纺纱工供应,于是纺纱和织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棉纱供不应求,英国出现了严重的纱荒。
师:棉纱供不应求会对它的价格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生:棉纱价格飞涨。
师:而价格飞涨的同时,棉纱却常常断货。为此英国几乎全民动员进行纺纱,全国大办纺纱学校,甚至连孤儿院和监狱也在日夜纺纱。官方和民间机构纷纷悬赏,寻找改进纺纱机的技术。据说伦敦皇家学会悬赏50英镑寻求能够发明新纺纱机的人。(当时普通的纺纱工平均工资为4便士,50英镑相当于他们8年多的工资收入)终于,新的纺纱机出现了。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设计并制造出一款新的纺纱机,他以女儿的名字命名为“珍妮纺纱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款新纺纱机,对比传统的纺纱机。分析一下珍妮机新在哪里。
生:可以同时纺出好多根线。
师:是的,1765年的珍妮机一次能够纺出8个纱锭。后来哈格里夫斯又把纱锭增加到16个,最终增加到80个。这意味着一台纺纱机一次能纺出80根纱。纺纱效率大大提高。当然美中不足的是珍妮机纺出的细纱质地很好但牢固度不够,比较容易断,除此还有一个缺陷。
师:是的,珍妮纺纱机仍以人力为动力。随着纱锭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摇起这个机器也会越来越吃力。所以人们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动力解放双手。1769年一个名叫阿克莱特的理发师制造出了一台机器,这就是水力纺纱机。这款机器的优势是:水力驱动,转速快;纺纱结实,不易断。然而它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纺出的纱比较粗,织成的布质地不够柔软。1779年,工人克隆普顿发明了一款机器叫骡机。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叫骡机吗?
生:因为是骡子拉动的。
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畜力比水力更先进吗?老师提醒一下,你们想想骡子这种动物是怎么培育的。
生:我知道了,它可能是综合了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所以叫骡机。
师:很不错,那你能总结一下骡机的优点吗?
生:水力驱动,转速快;纺纱又细又结实。
师:概括得很全面。最初的骡机有40个纱锭,后来发展到900个,纺纱效率飞速提升。由于纺纱机的普遍运用,纱的产量大增。新的问题出现了:纱变得供过于求了。人们又开始研究高效率的织布机。1785年一名乡村牧师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使织布效率提高了40倍。然而不管是水力纺纱机、骡机还是水力织布机,推动他们工作的动力都是什么力呢?
生:水力
师:水力机有什么缺陷呢?
生:需要落差比较大的河流,而且天气干旱水流枯竭了机器就无法使用;总之受到自然限制比较大。
师:是的。水力机迫使工业不得不限制在局部地区。所以,水力并不能成为近代工业普遍运用的动力。因此,人们需要研发一款突破自然力限制并且能广泛应用到生产中的机器。后来,人又发明了什么机器呢?
生:蒸汽机
师:是的,蒸汽机发明后经瓦特多次改良最终万能蒸汽机诞生。同学们可以观察万能蒸汽机的工作效果图:利用煤燃烧产生的蒸汽动力推动机器的运转。这不仅突破了自然力的限制,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当然蒸汽机运用于交通领域,火车和汽船便应运而生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串联起来,道出了发明间的关系,环环相扣,将琐碎的知识系统化,即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更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图片及材料的合理利用培养了史料实证的意识,课堂也因学生的思考而更加活跃。
师:我们回过头再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飞梭竟然带动了一系列机器的发明?飞梭的发明在当时是偶然的吗?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几段材料一起来分析这个问题。
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一思考:在英国为什么印度棉布比本国毛织品更受欢迎?
生:物美价廉
师:可见,在世界市场上英国纺织品的竞争力不强。面对印度棉布的冲击,英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禁止印度棉布进口;强制英国人民使用羊毛制品
师: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政策?
生:重商主义
师:效果如何?
生:无法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扭转英国纺织业的不利局面呢?
生:大力发展棉纺织业,提高棉纺织的生产效率。
师:很好,所以机器出现了,它们大大促进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回到刚才的那个问题:飞梭的发明是偶然的吗?
生:不是偶然的
师:这是时代的需求。是人们的需求推动了一系列发明的诞生。当然飞梭之后一系列发明使得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手工劳动,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工业革命”。当然我们看到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而18、19世纪的英国人曾自诩:英国人天生具有发明天赋。同学们认为他们真的天生就特别聪明并擅长发明机器吗?
生:不是
师:那为什么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呢?有人说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应看到天才背后庞大的手工业者群体,而支撑这一庞大群体存在的则是英国社会。
请同学们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再结合书本分析当时英国的社会缘何能孕育出这场革命。
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政治保障;圈地运动后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开拓了海外市场同时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厂手工业发展,工人生产技术日益纯熟;英国是当时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热衷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师:分析得很细致,从中大家也理解了工业革命发生所需要具备的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条件。当然除此之外有些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师: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搞发明呢?
生:因为可以赚钱呀
师:确实,发明可以得到报酬。然而从研发到出售纽可门用了10年,瓦特用了11年。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十年如一日地投身同一件事?
生:是专利制度。
师:能为大家简单介绍专利制度吗?
生:我认为专利制度指的是经过审查和批准后国家授予发明者专利权,没有经过发明者同意,其他人不能擅自制造和销售专利产品,如果要使用必须给发明者一定的报酬。
师:很不错,所以专利制度建立之前,先进的制作工艺一般都是在家族内部世代相传的,是祖传秘方。然而专利制度建立之后,只要花钱便能使用这些技艺,并且越多的人使用,技术就越能获得改进从而更为先进。当然思想观念对人们的创新活动也影响深远,请同学们阅读一段材料并思考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18世纪的英国人思想有什么特点。
生:科学化、理性化
师:很好,基于以上因素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一方面锻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从“飞梭的发明是偶然的吗?”这个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层层分析之后让学生意识到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是种种因素共同造就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师:后来工业文明也逐渐向外扩展,欧洲大陆和北美也掀起了工业革命。并在此基础上孕育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小视频来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与机器的相遇。
播放视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师:当然我们还可以将主要的发明放到它所在的空间中去观察,师:从地图中我们看到重要发明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德国
师:是的,这次革命几乎在欧美多国同时发生,而这些发明也迅速传播到欧美国家甚至他们的殖民地。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书本第61页第二段并结合刚才我们学到的知识,分组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并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比较。第一小组完成时间和范围规模;第二小组完成发明群体和发明基础;第三小组完成重要部门;第四小组完成重要标志;大家可以开始讨论交流了。
生:分组讨论并由四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填写表格
师:很好,因此我们发现从时间和范围看,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多国同时开始,范围大、扩展的速度快。
师:概括得很好。还有一个地方我们呢不能忽视:在有些国家比如日本和俄国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好,请大家基于发明者和发明基础两栏分析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生: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基于工匠的经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主要依靠科学。
师:我们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除了科学家其实还不能忽视了工程师哦。工程师主要是将科学转化为什么
生:技术。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师:很好,请坐。最后从工业部门方面我们看到两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在哪些部门呢?
生: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师:很不错。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概括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其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科与技的紧密结合。而科技创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所起到的作用力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书本学思之窗中的材料。
生:科技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
师:有多关键呢?如果把第二次工业革命比作一个人,那么你认为科技创新是人的哪个部位?为什么?
生:是大脑,因为大脑操控了一个人的行为。
师:恩,这个比喻还是比较合理的,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时至今日其重要性越加明显。最近的美国对华为的技术制裁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自主研发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从视频中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并将其标注在地图上,不仅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落实了时空观念的素养。通过表格对比两次工业革命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清线索,巩固所学知识。而在科技创新作用的分析中紧密结合了华为事件,激发学生科技强国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师:以上学习中我们领略了一段人与机器相遇的历史。而人与机器相遇之后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接下来我们先来体会人与机器的相爱。
(二)、人与机器的相爱
二、人与机器的相爱
师:这是一位经济史学家在1790年做的一个统计。同样纺100磅纱线印度手动纺纱机需要5万小时。骡机则需要300小时,而蒸汽驱动的自动骡机仅需135小时。通过对比我们直观地看到机器对于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师:是的,我们感受到了机器赋予人类的巨大力量,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看材料二并思考机器的使用直接带来了什么变化?
生:生产成本降低
师:分析不错,所以英国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具有什么优势?
生:物美价廉。
师:而如此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出现在印度市场时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请同学们阅读书本63页问题探究的第二段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生:抢占了印度的棉纱市场,摧毁了印度传统的手工业。
师:是的,价廉物美的英国棉织品打败了印度棉织品,产品行销海外。与此同时,先进的生产方式也传播到世界各地,非常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宰者。这是谁赋予她的力量呢?
生:机器
师:机器不仅改变着世界,机器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两段材料
师:这两段材料中同学们看到了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第一段材料中火车的出现带来了交通的便利;交通便利使旅行成为可能;旅行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第二段材料中穷人也有鞋穿,男人剃须也方便了。
师:是的,交通便利,生活改善,我们看到了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当然去旅行去开阔眼睛则是属于哪个领域的享受
生:精神领域
[设计意图]:数据是非常直观的材料,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数据和文字材料让学生认识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影响。数据能给学生较为直接的冲击,有助于本课重点的突破。
师:因此我们看到工业革命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于此同时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迅速兴起,报纸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师:接下来我们来猜一个单词,knocker-up这个单词有同学认识吗?
生:老师,我猜这个人是专门叫别人起床的,一边用长杆使劲敲一边喊:“起床啦起床啦”
师:很棒啊,想象力很丰富嘛也很合理。这确实是专门叫人起床的职业。up
起床,knocker门环
译为:叫醒工。这种职业起源于工业革命期间。那老师再问你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要叫醒沉睡中的人呢?
生:因为人们要上班。怕上班迟到。
师:非常好。为什么人们会怕上班迟到呀?晚一点去上班有关系吗?
生:不行啊,当时工人必须要按时去工厂上班,因为机器一开动每个点就必须有人的啊,否则就没办法生产了。
师:是的,这其实反映了一种制度:工厂制。就如这位同学所言机器一旦开动,每个环节的工人必须在岗,工人在工厂里受到严格的管理。1771年阿克莱特创办了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第一家纺纱厂。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采用“看图片猜职业”的方式成功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富有思维性的活动使知识不再枯燥无味,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就理解了工业革命对于生产关系的影,同时教师也达成了“工厂制”的解释。
师:随着工厂制的建立和推广,劳动人口不断涌进工业区,使得人口不断集中,于是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当然随着工革命的进一步开展,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资金不断聚集,于是垄断组织诞生了。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垄断组织指的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因此垄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垄断是通过联合或者兼并而实现的。而通常垄断有什么表现呢?
生:控制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并划分市场
师:很好,因此垄断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中小企业的倒闭和被兼并。当然垄断组织出现后,可以充分利用拥有的大量生产资料,用最高效率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大规模的生产可以实行更有效的社会分工,有条件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利于技术改造。同时推动企业努力去了解市场、研究市场,自觉去接受市场,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实现了对“垄断组织”这一核心概念的解释,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在对垄断组织影响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三)、人与机器的相恨
师:亚里士多德曾说:如果梭子自动编织,如果乐器自动演奏,工头将不再需要助手,主人也不再需要奴隶了。亚里士多德认为,那将是一个美满的局面——人不再被奴役。
师:机器的发明使亚里士多德的预想成真。然而人真的不再被奴役了吗?接下来我们来观
看一段小视频
电影《摩登时代》片断
师:这段小视频截取自一部电影,同学们熟悉吗?
生:《摩登时代》
师:是的,电影里的主人公名叫查理。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你们刚才看到的查理吗?
生:滑稽、可笑、
师:(为什么滑稽,让学生回答)为什么查理会拿着钣头去拧别人的鼻子和纽扣呢?
生:他精神错乱;工作习惯导致的,每天都在拧螺帽
师:请问同学们在这样的工作面前人能不能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和价值感呢?
生:体会不到吧,因为这样的工作实在太单一太枯燥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影视资源创造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对人性的异化。
师:是的。在手工工厂时代,对于大多数工人而言令他们引以为傲的资本就是职业技能。比如剪羊毛和梳羊毛,梳羊毛工人很早就成为一种高傲的技术职业。然而梳毛机的使用很快便结束了他们的自命不凡。机器的出现并不是取代了人,而是赋予机器以人才有的技能。虽然机器还需要人来操作,但却不再需要人的技能。离开了机器,工人将一无是处。
师:所以,机器对人的价值有什么影响呢?
生:机器的发明使得个人价值弱化。
师:随着机器的大量使用和改进,对劳动者来说还会产生一个非常严重的危害。是什么呢?
生:工人的失业。
师:确实,一台机器就可以完成很多人的工作,工厂不再需要那么多工人。当年飞梭的使用就引来了争议。1829年,批评家卡莱尔在《爱丁堡论》上写道:“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了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据说愤怒中的失业织工将矛头指向了飞梭的发明者凯伊。凯伊成为全民公敌,遭到全社会的疯狂追杀。后来他只好藏在一个羊毛袋子里,从曼彻斯特逃亡海外,之后悄无声息地死在法国。
师:在机器引发劳动者失业的同时,拥有机器的工厂主境况又是怎样的呢?
师:要知道,阿克莱特在开办工厂之前可是一个落魄的理发师。他的发迹也代表了一个社会阶级的崛起。是什么阶级呢?
生:工业资产阶级。
师:很好!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的崛起并壮大,英国的资产阶级队伍更加强大,进一步巩固了英国的资产阶级制度。
师:与此同时工人的待遇又如何呢?我们先看工人的工资待遇
师:工人的工资待遇如何?
生:越来越低
师:我们再来观察一个表格,这是英国国民收入变化表,从表格中同学们能观察到一个什么现象呢?
生:贫富差距悬殊。
师:是的,随着阶级的分化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前面提到的垄断组织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所以我们也要辩证地去看待垄断组织。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工人的工作生活
师:工人的工作有什么特点?
生: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危险系数大;
师:是的,这是普通工人。在工厂里你甚至还会发现许多童工。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片
师:这些身着工装表情凝重的儿童就是童工。有资料表明:如果将成年人的工资分成八份,8岁的男童工拿八分之一,11岁的拿八分之二,13岁的拿八分之三,15岁的拿八分之四。煤矿有时招收了年仅四岁或五六岁的童工,六岁到七岁的也不少,经常是七至八岁,而最普遍的是八至九岁。
[设计意图]:此前的教学主要是围绕工业革命带给世界的巨大变革展开,多是积极影响方面。这一环节展现的是工业文明的消极影响。强烈的落差给学生心灵以巨大冲击,理性的思考逐渐形成,学生对工业文明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培养了学生辩证的历史观。
师:结合刚才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大家再思考刚才的那个问题:机器的发明真的结束了人被奴役的历史了吗?
生:没有
师:是的,人甚至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奴役。奴役人的是谁呢?
生:机器和资本家。当然工人自己也逐渐感受到了这些奴役,他们也一直在捍卫自己的权益。
师:工人起先认为是机器导致了他们的贫困,于是他们向机器开战。世界各地爆发了捣毁机器的运动。然而机器却变本加厉地统治着工人;后来工人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意识到他们真正的对手并不是机器,而是拥有机器的资本家。所以他们开始为自己争取政治权利,于是19世纪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工人阶级逐渐成为一个让资本家感到恐惧的阶级,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基础上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指导工人运动的科学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一条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四)人与机器的相生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人与机器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生:人类不断创造机器,机器也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社会。
师:是的,也许我们可以把人与机器的这种关系称为相生的关系。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所谓的工业4.0时代,科技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呢,3D打印技术已开始普及,人工智能技术也日益成熟,当然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比如人们担心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会不会反叛人类等等。所以请同学们课后思考:在工业4.0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协调好人与机器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放宽视域、结合现实进行思考,跳出民族和国家,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去思考人与机器的关系(也就是工业文明)。
八、教学评价设计
课后思想:
(1)工业革命率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你是如何看待人与机器的关系的?
九、教学反思
?本课以人与机器构建起清晰的主线,人与机器的相遇讲述的是工业革命的原因和过程;人与机器的相爱着重在探讨工业革命多带来的积极影响;而人与机器的相恨则是分析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弊端;最后在层层剖析后学生认识了人与机器的相生关系。环环相扣,逻辑主线清晰。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展开设计与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特别是图片猜工作的一个环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也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这一方面得益于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另一方面得益于学生素质相对较高。本课教学任务也基本完成。
当然,缺陷也很多,首先本课囊括知识量实在巨大,1.5课时显然有些不够,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最大可能的激发;其次部分学生在相关方面知识积累的程度不够,调用知识比较困难。因此,课前引导学生预习及拓充相关知识非常重要。(共32张PPT)
——透析工业革命
人与机器
滑槽里带小轮,滑槽两端装有弹簧
可以快速地来回滑行
它是用来织布的
飞梭
滑开了一个人与机器的新时代
机器
用来增强或代替人力、畜力,以完成各种体力的装置。所有的机器都有输入、输出、转换或调节及传动装置。
人与机器的相遇
Part
01
人与机器的相遇
英
约翰?凯伊
飞梭,织布用的小零件,因为滑槽内有轮子和弹簧,所以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织布速度变快;使用它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织布工作。
为此英国几乎全民动员进行纺纱,全国大办纺纱学校,甚至连孤儿院和监狱也在日夜纺纱。官方和民间机构纷纷悬赏,寻找改进纺纱机的技术。伦敦皇家学会悬赏50英镑寻求能够发明新纺纱机的人。
——张万合《蒸汽机打出的天下》
人与机器的相遇
传统纺纱机
纺纱效率大大提升
细纱质地好但容易断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1765
人与机器的相遇
阿克莱特
1769
水力驱动转速快
纺纱结实不易断
纺纱粗,质地不佳
克隆普顿
骡机
1779
水力驱动转速快
纺纱又细又结实
人与机器的相遇
1785年,乡村牧师卡特莱特
发明水力织布机,使织布效
率提高了四十倍。
思考:水力机有什么缺陷呢?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蒸汽机工作效果图
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
1733飞梭
1765珍妮纺纱机
1769水力纺纱机
1779骡机
1785水力织布机
1782万能蒸汽机
1814蒸汽机车
1807
汽船
人与机器的相遇
思考:飞梭的发明是偶然的吗?
人与机器的相遇
材料一:17世纪英国本土最发达的是毛纺织业,然而由印度进口的色彩艳丽并且价格便宜的印花棉布……同羊毛织品相比,棉布衣服更轻便,更易清洗,也更容易干,因此很受欢迎。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棉布的流行使得毛纺织工业受到威胁,毛纺织业的生产者说服国会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来保护国内的毛纺织业。1720一1721年颁布的《印花布法案》禁止印花棉布进口,并限制私人出售印花棉布。国会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要使用羊毛裹尸布。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思考1:在英国为什么印度棉布比本国毛织品更受欢迎?
思考2:面对印度棉布的冲击,英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思考3: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政策?
飞梭的发明是时代的需求
思考4:革命是如何催生的?
人与机器的相遇
英国人天生具有发明天赋。
——18、19世纪的英国人以此来解释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应看到天才背后庞大的手工业者群体,而支撑这一庞大群体存在的则是英国社会。
祖传秘方
专利制度
从研发到出售,纽科门用了10年,瓦特用了11年。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十年如一日地投身同一件事?
越多的人使用,就越能获得改进。
人与机器的相遇
迷信思想渐趋淡化,中世纪的宗教观念也日益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科学观念、科学态度不断普及,民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利于倾向于采用切实可行的(世俗)办法了解决,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动辄求助于哪些“手可通天”的神职人员……在18世纪的英国,现场聆听各类科技讲座已是民众司空见惯的一项消遣;此外,讲述牛顿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家伟大成就故事的通俗读物也颇为流行。
——《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
人与机器的相遇
人与机器的相遇
合作探究:分组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并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人与机器的相遇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特点
时间
范围规模
发明群体
发明基础
重要部门
重要标志
人与机器的相遇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特点
时间
1765--19世纪中期
1866-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范围规模
英国—法美—德俄日
同时开始于几国
发明群体
工匠、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
发明基础
生产实践的总结
自然科学成果
重要部门
棉纺织
电力
重要标志
改良蒸汽机
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
从英国开始扩展到其它国家
多国同时开始,范围大、
扩展的速度快。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主要依靠科学成果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基于工匠的经验
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人与机器的相爱
Part
02
印度手动纺纱机
骡机
自动骡机(蒸汽驱动)
50000
300
135
时间
h
——数据来源于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材料一:
材料二:1760年,家庭手工纺一磅纱需要18.12便士;1836年,机器纺一磅棉纱需要1.52便士。
种类
1790年纺100磅纱线所需的小时数
——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人与机器的相爱
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人与机器的相遇
影响:推动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人与机器的相遇
材料一:随着廉价车票的出现,仅仅1845年一年,英国就有4800万乘客搭乘了火车。在火车出现之前,人们一般不会离自己的家或村子太远。有记者说,“英国人对于自己国家就像对月球一样无知”,很多人甚至没有见过大海(要知道英国是一个面积并不大的岛国)。火车带来的旅行潮改变了这一切。
材料二:亨利·福特曾经感慨说:在手工制鞋的时代,只有非常富裕的人才穿得起鞋子大多数农民和工人在夏天只能打赤脚。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即使最穷的人,也拥有不止一双鞋子...吉列发明的一次性刀片免除了人们剃须先磨刀的烦恼,价格也非常便宜。
——以上材料皆出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影响: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人与机器的相遇
knocker-up
叫醒工
工厂制
城市化进程加快
影响:促进了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
影响: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人与机器的相遇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
兼并或相互联合
获取更大的利润
垄断的方式
垄断的表现
垄断的目的
人与机器的相恨
Part
03
人与机器的相恨
人真的不再被奴役了吗?
人与机器的相恨
材料一:在手工工厂时代,对于大多数工匠而言令他们引以为傲的资本就是职业技能......机器的出现并不是取代了人,而是赋予机器以人才有的技能。虽然机器还需要人来操作,但却不再需要人的技能。离开了机器,工人将一无是处。
——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材料二: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了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卡莱尔于《爱丁堡论》的评论
影响:人的个人价值弱化、人性异化。
人与机器的相恨
材料一:到1782年,被阿克莱特雇佣的工人已经达到5000多人,他招募的资本达到20多万英镑。
——张万合《蒸汽机打出的天下》
工业资产阶级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影响:阶级分化、贫富差距。
人与机器的相恨
材料一:工人劳动时间一般为每天12小时,但12~16小时也是屡见不鲜。工厂法制定以后,工人劳动时间得到适当限制,但是资本家总是生财有道,他们不惜占用工人的吃饭时间和睡觉时间......由于工厂主忽视工厂维修工作,加上工作过度劳累,工伤事故经常不断,许多人被轧断胳膊,失去手指,终致残废。
——张万合《蒸汽机打出的天下》
机器的发明结束人类被奴役的历史了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人民宪章》
捣毁机器运动
马克思主义学说
开辟出一条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请思考:人与机器的关系?
人类
机
器
创造
改变
人与机器的相生
Part
04
智能工厂
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
请思考:人与机器的关系?
工业4.0时代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THE
PROFESSIONAL
POWERPOINT
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