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9 16:1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故事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拜、侯”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纪”,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在生活中运用这几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找出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语,理解故事情节,能根据故事发展顺序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
4.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对自己的生活起到积极启示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能根据故事发展顺序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语,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看图猜故事,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明晰“寓言”。
(1)课件出示《守株待兔》老马识途X自相矛盾》《买核还珠》《滥竽充数》《郑人买履》图片。看到图片,你能想到什么故事?这几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点?
(2)明晰寓言定义: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字数不多,但言简意。
2.检查朗读,学习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读准字音,提醒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提示1:个别读,重点指导“髓”读sui,多音字“纪”读j。
提示2:重点讲解“拜”字的字形:“拜”是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因为蔡恒侯是一国之君,所以用“拜见”一词。
(2)同桌互读,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学习活动二:借助表格,简要复述
1.读文圈画,完成表格。
(1)自己读故事,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完成表格。
扁鹊诊断病症专用便笺
医生:
患者:
诊次
日期
病状
诊断情况
患者表现
(2)交流梳理
提示1:对照病症便笺,你有什么发现?
提示2:组织讨论,光借助表格能否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明确一个完整的故事还需在体现过程的基础上加上起因和结果。
2.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1)出示方法提示:
①将信息连缀成通顺的话。
②句与句之间要添加衔接的话语。
③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可以按诊次讲,也可以按病症类别讲。
(2)小组活动。
①请1号同学简要复述故事给组员听。
②请2、3、4号同学帮忙提提建议。
(3)复述故事,相互评议。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蔡桓侯说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若是拖延病情,导致病入膏肓,悔之晚矣)
学习活动三:方法迁移,练习简述
1、默读《纪昌学射》,借助表格和梳理《扁鹊治病》内容的方法,抓住关键处,梳理故事内容。
学员姓名:
训练时间
训练项目
训练要求
训练效果
刚开始
练(

练得(

两年后
练(

练得(

后来
练(

百发百中
2.结合表格,提炼故事主线。
3.借助表格,小组内练习简要复述。组内评议。
4.品人物,话收获:我们可以从纪昌的身上学到什么呢?
交流启示: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唯有勤学苦练,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才能成为行家里手。
学习活动四:回顾方法,总结拓展
1.说说课堂收获,回顾借助表格,简要复述的方法。
2.把这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3.推荐阅读《愚公移山》《守株待兔》。
板书设计
27.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
纪昌学射
蔡桓公
飞卫
抓关键词
借助表格
尝试简述
精彩片段
师:研究了人物的身份、心理,这故事听起来就更加生动。但是,假若讲故事时总看着书,讲得再生动也像在读书、背诵,缺少真正讲的感觉。老师的孩子刚上幼儿园,特别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准备回去就给他讲这个故事。请大家先听听看,我讲得怎么样?
(教师讲第一次见面的故事,在故事关键处、转折处用比较夸张的语气和动作)
师:老师讲的和你们刚才讲的有什么不同?
生:你的语气有时候特别夸张,动作也是,很有趣。
生:你一直看着我,每次你语气一变化,我就被你吸引了。
师:其实啊,讲故事的时候,最好要看着听众,在适当的时候稍微夸张的语气和动作能让你更有气场。现在,谁来和老师比一比?
(学生讲故事,生生互评)
师:(出示情节图)接下来的故事与第一次见面相比,有什么变化?
生:病情越来越严重。
生:扁鹊越来越着急。
师:是的,他的担心在不断升级,蔡桓侯呢?
(板书:担心)
生:他越来越不高兴,火气越来越大。
师:对,他的态度也在升级。(板书:态度)他们二人一个越来越担心,一个越来越不高兴,矛盾冲突已经到了极点。现在请同桌二人任意选择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中的一次见面合作进行讲述。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注意人物的语气,再发挥想象,讲出他们当时的心理。
师:蔡桓侯临终前,他的孩子、大臣们围在床边。看着一屋子悲伤的人,想着自己生病的经过,蔡桓侯会对他的臣子们说什么呢?
生:我要是在病还很轻的时候就开始治病,也不至于如此。你们一定不要忽视一些小病小灾。
师:有道是“因小失大”,在这篇古文里恰恰有这么一句—(出示: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生:他可能会说,要是早点相信扁鹊,不要这么固执就好了。
生:我要是早点接受扁鹊的治疗,也许就不会有今天。你们都要吸取教训。
师:其实,这个故事还有文言文版本,题目叫《讳疾忌医》。像蔡桓侯这样不相信自己有病,还因别人说自己有病而生气,就叫“讳疾”,有病不看医生就是“忌医”。(板书:讳疾忌医)读读这个成语,课后再读读这篇古文,你会更有收获。
点评:
“明理”也是寓言故事的教学重点。本课中的寓意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因前面学生在讲故事时情感已十分充沛,此处特别创设了“蔡桓侯临终留遗言”的情境,让学生将故事中的角色带入,迁移巴有的感情,巧妙地将寓意理解糅合到对人物语言的揣摩中。学生的所有表达,不仅是对故事本身寓意的理解,更是种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迁移的过程。最后链接的古文《讳疾忌医》更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习往更深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