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4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4-4,5学案(7份打包)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3.4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人教A版(2019) | ||
科目 | 数学 | ||
更新时间 | 2020-09-18 12:57:02 |
y=k(1-p)x (k∈R,且k≠0;0
由碳14的半衰期为5
730年,得
k(1-p)5
730=k.
于是1-p=,
所以y=k.
由样本中碳14的残余量约为初始量的55.2%可知,
k=55.2%k,
即=0.552.
由计算工具得x≈4
912.
因为2010年之前的4
912年是公元前2902年,所以推断此水坝大概是公元前2902年建成的.
自建模型时主要抓住四个关键:“求什么,设什么,列什么,限制什么”.
求什么就是弄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设什么就是弄清楚这个问题有哪些因素,谁是核心因素,通常设核心因素为自变量.
列什么就是把问题已知条件用所设变量表示出来,可以是方程、函数、不等式等.
限制什么主要是指自变量所应满足的限制条件,在实际问题中,除了要使函数式有意义外,还要考虑变量的实际含义,如人不能是半个等.
2.牧场中羊群的最大畜养量为m只,为保证羊群的生长空间,实际畜养量不能达到最大畜养量,必须留出适当的空闲量.已知羊群的年增长量y只和实际畜养量x只与空闲率的乘积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k>0).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求羊群年增长量的最大值.
[解] (1)根据题意,由于最大畜养量为m只,实际畜养量为x只,则畜养率为,故空闲率为1-,由此可得y=kx(0
=-+,即当x=时,y取得最大值.
拟合数据构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问题]
1.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一定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吗?
提示:不一定.
2.对于收集的一组样本数据:(x1,y1),(x2,y2),(x3,y3),…,(xn,yn)我们常对其如何操作,以发现其所隐含的规律?
提示:常先画上述数据的散点图,再借助其变化趋势,结合我们已学习的函数模型,对数据作出合理的分析,从中找出所隐含的规律.
【例3】 某企业常年生产一种出口产品,自2016年以来,每年在正常情况下,该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已知2016年为第1年,前4年年产量f(x)(万件)如下表所示:
x
1
2
3
4
f(x)
4.00
5.58
7.00
8.44
(1)画出2016~2019年该企业年产量的散点图;
(2)建立一个能基本反映(误差小于0.1)这一时期该企业年产量变化的函数模型,并求出函数解析式;
(3)2020年(即x=5)因受到某国对我国该产品反倾销的影响,年产量减少30%,试根据所建立的函数模型,确定2020年的年产量为多少?
[思路点拨] →
[解] (1)画出散点图,如图所示.
(2)由散点图知,可选用一次函数模型.
设f(x)=ax+b(a≠0).由已知得解得
∴f(x)=1.5x+2.5.
检验:f(2)=5.5,且|5.58-5.5|=0.08<0.1,
f(4)=8.5,且|8.44-8.5|=0.06<0.1.
∴一次函数模型f(x)=1.5x+2.5能基本反映年产量的变化.
(3)根据所建的函数模型,预计2020年的年产量为f(5)=1.5×5+2.5=10万件,又年产量减少30%,即10×70%=7万件,即2020年的年产量为7万件.
函数拟合与预测的一般步骤:
?1?根据原始数据、表格,绘出散点图.
?2?通过考察散点图,画出拟合直线或拟合曲线.
?3?求出拟合直线或拟合曲线的函数关系式.
?4?利用函数关系式,根据条件对所给问题进行预测和控制,为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3.某地区不同身高的未成年男性的体重平均值如表:
身高/cm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体重/kg
6.13
7.90
9.90
12.15
15.02
17.50
20.92
26.86
31.11
38.85
47.25
55.05
(1)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能否建立恰当的函数模型,使它能比较近似地反映这个地区未成年男性体重y
kg与身高x
cm的函数关系?试写出这个函数模型的解析式;
(2)若体重超过相同身高男性体重平均值的1.2倍为偏胖,低于0.8倍为偏瘦,那么这个地区一名身高为175
cm,体重为78
kg的在校男生的体重是否正常?
[解] (1)以身高为横坐标,体重为纵坐标,画出散点图.
根据点的分布特征,可考虑以y=a·bx作为刻画这个地区未成年男性的体重与身高关系的函数模型.
取其中的两组数据(70,7.90),(160,47.25),代入y=a·bx得:
用计算器算得a≈2,b≈1.02.
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函数模型:y=2×1.02x.
将已知数据代入上述函数解析式,或作出上述函数的图象,可以发现,这个函数模型与已知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这说明它能较好地反映这个地区未成年男性体重与身高的关系.
(2)将x=175代入y=2×1.02x得y=2×1.02175,由计算器算得y≈63.98.由于78÷63.98≈1.22>1.2,所以,这个男生偏胖.
1.掌握2种模型
(1)指数函数模型;(2)对数函数模型.
2.掌握4个步骤
解函数应用问题的步骤(四步八字)
(1)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初步选择数学模型;
(2)建模: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3)求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
(4)还原:将数学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
3.规避1个易错
实际应用题易忘记定义域和作答.
1.根据日常生活A、B、C、D四个实际问题,现各收集到的五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的散点图(如图所示),能够构建对数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且拟合度较高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2.若镭经过100年后剩留原来质量的95.76%,设质量为1的镭经过x年后剩留量为y,则x,y的函数关系是( )
A.y=0.957
6eq
\s\up12()
B.y=(0.957
6)100x
C.y=
D.y=1-0.042
4eq
\s\up12()
A [由题意可知y=(95.76%)eq
\s\up12(),
即y=0.957
6eq
\s\up12().]
3.某市的房价(均价)经过6年时间从1
200元/m2增加到了4
800元/m2,则这6年间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 )
A.600元
B.50%
C.-1
D.+1
C [设6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x,则有1
200(1+x)6=4
800,解得x=-1.]
4.在固定电压差(电压为常数)的前提下,当电流通过圆柱形的电线时,其电流强度I(单位:安)与电线半径r(单位:毫米)的三次方成正比,若已知电流通过半径为4毫米的电线时,电流强度为320安,
则电流通过半径为3毫米的电线时,电流强度为( )
A.60安
B.240安
C.75安
D.135安
D [由已知,设比例常数为k,则I=k·r3.由题意,当r=4时,I=320,故有320=k×43,解得k==5,所以I=5r3.故当r=3时,I=5×33=135(安).故选D.]
5.已知A,B两地相距150
km,某人开汽车以60
km/h的速度从A地到达B地,在B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
km/h的速度返回A地.
(1)把汽车离开A地的距离s表示为时间t的函数(从A地出发时开始),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2)把车速v(km/h)表示为时间t(h)的函数,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 (1)①汽车由A地到B地行驶th所走的距离s=60t(0≤t≤2.5).
②汽车在B地停留1小时,则汽车到A地的距离s=150(2.5<t≤3.5).
③由B地返回A地,则汽车到A地的距离s=150-50(t-3.5)=325-50t(3.5<t≤6.5).
综上,s=
它的图象如图(1)所示.
(1) (2)
(2)速度v(km/h)与时间t(h)的函数关系式是v=它的图象如图(2)所示.
PAGE
-
1
-第4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巩固层·知识整合]
[提升层·题型探究]
指数与对数的运算
【例1】 计算:(1)2log32-log3+log38-5;
(2)1.5eq
\s\up12()×+80.25×+(×)6-.
[解] (1)原式=log3-3=2-3=-1.
(2)原式=eq
\s\up12()+2eq
\s\up12()×2eq
\s\up12()+22×33-eq
\s\up12()=21+4×27=110.
指数、对数的运算应遵循的原则
指数式的运算首先注意化简顺序,一般负指数先转化成正指数,根式化为分数指数幂运算,其次若出现分式则要注意分子、分母因式分解以达到约分的目的.对数运算首先注意公式应用过程中范围的变化,前后要等价,熟练地运用对数的三个运算性质并结合对数恒等式,换底公式是对数计算、化简、证明常用的技巧.
1.设3x=4y=36,则+的值为( )
A.6
B.3
C.2
D.1
D [由3x=4y=36得x=log336,y=log436,
∴+=2log363+log364=log369+log364=log3636=1.]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
【例2】 (1)若函数y=logax(a>0,且a≠1)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图像函数正确的是( )
A B C D
(2)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x≥0时,f(x)=.
①如图,画出函数f(x)的图象;
②根据图象写出f(x)的单调区间,并写出函数的值域.
(1)B [由已知函数图象可得,loga3=1,所以a=3.A项,函数解析式为y=3-x,在R上单调递减,与图象不符;C项中函数的解析式为y=(-x)3=-x3,当x>0时,y<0,这与图象不符;D项中函数解析式为y=log3(-x),在(-∞,0)上为单调递减函数,与图象不符;B项中对应函数解析式为y=x3,与图象相符.故选B.]
(2)[解] ①先作出当x≥0时,f(x)=的图象,利用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再作出f(x)在x∈(-∞,0)时的图象.
②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单调递减区间为[0,+∞),值域为(0,1].
1.识别函数的图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单调性: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
(2)奇偶性: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3)特殊点对应的函数值.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象经过定点的实质是a0=1,loga1=0.
2.函数y=1+logeq
\s\do12()
(x-1)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
A.(1,1)
B.(1,0)
C.(2,1)
D.(2,0)
C [把y=logeq
\s\do12()x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即可得到y=1+logeq
\s\do12()
(x-1)的图象,故其经过点(2,1).]
比较大小
【例3】 若0
B.logx3
<
C [因为0
对于B,根据底数a对对数函数y=logax的影响:当0logy3,B错误.
对于C,函数y=log4x在(0,+∞)上单调递增,故log4x
>,D错误.]
1.比较两数大小常用的方法有单调性法、图象法、中间值法等.
2.当两个数都是指数幂或对数式时,可将其看成某个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或幂函数的函数值,然后利用该函数的单调性比较.
3.比较多个数的大小时,先利用“0”“1”作为分界点,然后在各部分内再利用函数性质比较大小.
4.含参数的问题,要根据参数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
3.设a=log2π,b=logπ,c=π-2,则( )
A.a>b>c
B.b>a>c
C.a>c>b
D.c>b>a
C [∵a=log2π>log22=1,b=logπ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
【例4】 (1)设函数f(x)=ln(1+x)-ln(1-x),则f(x)是( )
A.奇函数,且在(0,1)上是增函数
B.奇函数,且在(0,1)上是减函数
C.偶函数,且在(0,1)上是增函数
D.偶函数,且在(0,1)上是减函数
(2)已知a>0,a≠1且loga3>loga2,若函数f(x)=logax在区间[a,3a]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
①求a的值;
②若1≤x≤3,求函数y=(logax)2-loga+2的值域.
(1)A [由题意可得,函数f(x)的定义域为(-1,1),且f(-x)=ln(1-x)-ln(1+x)=-f(x),故f(x)为奇函数.又f(x)=ln=ln,易知y=-1在(0,1)上为增函数,故f(x)在(0,1)上为增函数.]
(2)[解] ①因为loga3>loga2,所以f(x)=logax在[a,3a]上为增函数.
又f(x)在[a,3a]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
所以loga(3a)-logaa=1,即loga3=1,所以a=3.
②函数y=(log3x)2-log3+2=(log3x)2-log3x+2=+.
令t=log3x,因为1≤x≤3,
所以0≤log3x≤1,即0≤t≤1.
所以y=+∈,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1.把本例(1)的函数f(x)改为“f(x)=ln(x+)”,判断其奇偶性.
[解] ∵f(x)=ln(x+),∴其定义域为R,
又f(-x)=ln(-x+),
∴f(x)+f(-x)=ln(x+)+ln(-x+)=ln
1=0,
∴f(-x)=-f(x),∴f(x)为奇函数.
2.把本例(2)②中的函数改为“y=a2x+ax-1”,求其最小值.
[解] 由题意可知y=32x+3x-1,令3x=t,则t∈[3,27],
∴f(t)=t2+t-1=-,t∈[3,27],
∴当t=3时,f(t)最小值=f(3)=9+3-1=11.
1.研究函数的性质要树立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换元法的作用是利用整体代换,将问题转化为常见问题.该类问题中,常设u=logax或u=ax,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问题.要注意换元后u的取值范围.
函数的应用
【例5】 一种放射性元素,最初的质量为500
g,按每年10%衰减.
(1)求t年后,这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w的表达式;
(2)由求出的函数表达式,求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结果精确到0.1).
[解] (1)最初的质量为500
g.
经过1年,w=500(1-10%)=500×0.9;
经过2年,w=500×0.92;
由此推知,t年后,w=500×0.9t.
(2)由题意得500×0.9t=250,即
0.9t=0.5,两边同时取以10为底的对数,得
lg
0.9t=lg
0.5,即tlg
0.9=lg
0.5,
所以t=≈6.6.
即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约为6.6年.
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有关人口增长、银行利率、细胞分裂等增长率问题常可以用指数函数模型表示.通常可以表示为y=N(1+p)x(其中N为基础数,p为增长率,x为时间)的形式.
4.某化工厂生产一种溶液,按市场要求,杂质含量不能超过0.1%,若初时含杂质2%,每过滤一次可使杂质含量减少,问至少应过滤几次才能使产品达到市场要求?(已知:lg
2≈0.301
0,lg
3≈0.477
1)
[解] 设过滤n次能使产品达到市场要求,依题意,得×≤,即≤.
则n(lg
2-lg
3)≤-(1+lg
2),故n≥≈7.4,考虑到n∈N,故n≥8,即至少要过滤8次才能达到市场要求.
[培优层·素养升华]
【例】 电子工业部扬声器材厂在生产扬声器的过程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使用AB胶粘合扬声器中的磁钢与夹板.长期以来,由于对AB胶的用量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经常出现用胶过多,胶水外溢;或用胶过少,产生脱胶,影响产品质量.经过试验,已有一些恰当用胶量的具体数据,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5
磁钢面积/cm2
11.0
19.4
26.2
46.6
56.6
用胶量/g
0.164
0.396
0.404
0.664
0.812
序号
6
7
8
9
10
磁钢面积/cm2
67.2
125.2
189.0
247.1
443.4
用胶量/g
0.972
1.688
2.86
4.076
7.332
现在需要提出一个既科学又简便的方法来确定磁钢面积与用胶量的关系.
[思路分析] 画出散点图,利用散点图确定函数模型,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关系式.
[解] 将磁钢面积x作为横坐标,用胶量y作为纵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得散点图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点基本上在一条直线附近,画出一条直线,使图上的点比较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用函数y=kx+b(k≠0)表示用胶量与磁钢面积的关系.取点(56.6,0.812),(189.0,2.86),将它们的坐标分别代入直线方程y=kx+b(k≠0),得方程组
解得
所以用胶量与磁钢面积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y=0.015
47x-0.063
60.
1.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数学建模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2.本例通过一些数据寻求事物的规律,先画出这些数据的散点图,然后利用散点图的整体特征,选择我们熟悉的函数模型,将一些数据代入求得表达式,进而使例题得以求解,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18世纪70年代,德国科学家提丢斯发现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天文单位)如下表:
行星
1(金星)
2(地球)
3(火星)
4( )
5(木星)
6(土星)
7( )
距离
0.7
1.0
1.6
5.2
10.0
他研究行星排列规律后预测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应该有一颗大的行星,后来果然发现了谷神星,但不算大行星,它可能是一颗大行星爆炸后的产物,请你推测谷神星的位置.在土星外面是什么星?它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解] 根据题意画出散点图如图所示,由此图知宜采用指数型函数做模型.
设f(x)=a·bx+c,
代入前三组数据,得a=,b=2,c=.
所以f(x)=×2x+.
把x=5和x=6分别代入检验,得f(5)==5.2,f(6)=10,刚好符合.
所以f(4)=2.8,f(7)=19.6.
所以谷神星大约在离太阳2.8天文单位处.在土星外面是天王星,它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9.6天文单位.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