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19课
俄国1861年改革
凌晨方才散场的宴会
农奴暴动
86次
90次
126次
1176次
次数
年代
工厂主(资本家)的烦恼
最近有些烦,工厂里人手总是不够;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们买不起……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
俄国废除农奴制
一、背景
农奴制的危机:农奴没有自 由,是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的
劳动力;在沉重的封建剥削下,
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
市场的扩大.
一、 1861年俄国
农奴制改革
原因
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地主在毒打农奴
沙皇政府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采取了哪些改善措施?
二、时间
1861年,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
农奴制的法令
三、内容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史料解读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1)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请回答:
农民暴动;
农奴制改革
挽救统治危机。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材料说明了什么?
四、性质
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性质改革;
五、作用
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
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六、局限
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那些获得“自由”
的农奴,已经被剥夺
得一干二净,对他们
而言,这次改革没有
多大好处。
探究思考
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答案提示 :①他们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是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但都不够全面。②评价历史事件,首先要看它对历史产生的客观影响,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老人的说法是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小孩的说法是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相比之下,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分别是什么?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1861年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
1861年改革是由代表贵族利益的沙皇,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而实施。因此,改革后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的统治并没有动摇,贵族地主仍占有大量的私有土地。所以说这次改革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如何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1.积极意义: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消极意义:这次改革不彻底,遗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日本明治维新
自主学习:
明治维新的背景.
明治维新的内容.
明治维新的意义.
明治维新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方式:自上而下
性质:资产阶级的改革
1、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2、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3、改革使日本社会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项 目 内 容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社会生活
方面
军事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废藩置县”打破了藩地界限,废除了藩主对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统一控制和管理;)
允许土地买卖保护了新兴地主的权益,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是日本经济力量迅速增强
提倡“文明开化”倡导学习欧美资产阶级文明,接受西方思想观念,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促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积极作用:
如何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
消极作用: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很快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请你尝试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性质:
方式:
作用:
局限性: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自上而下
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学以致用
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明治
维新于发生于49世纪末期的中国务戌
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试
从时代背景、领导者、改革的参加者、改
革内容几方面进行比较。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时代背景 国内
国际
领导者
参加者
改革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军事方面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
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我会选:
1、俄国废除农奴制的主要原因是( ) A、沙皇不喜欢农奴的存在
B、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农奴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D、地主阶级的反对
2、1861年改革中,农奴“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块份地是 ( ) A、沙皇赏赐的
B、地主分给的
C、政府低价卖的
D、农奴出高价赎买的
B
D
3、19世纪初掌握日本实权的是( ) A、天皇
B、幕府将军
C、大名
D、武士
4、明治维新前的统治阶级包括( ) ①天皇 ②将军 ③大名 ④武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B
D
沙皇的抉择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
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
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农
工
商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幕 府 统 治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日本的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等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加深了日本的社会矛盾。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图为日本最早的火车站
图为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向欧美学习图为日本政府派使团出访欧美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