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固体、液体有固定的体积和确定的质量。
2.在探究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过程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进行合作学习。
3.能对液体、固定占据空间大小是否是固定的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到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准备一个烧杯,装满水,向水中放小螺母(或者曲别针),提问:“不断放螺母、会发生什么现象?”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过程
(一)液体、固体占据空间吗?
1.教师提问:“向杯子中装水,装满了还能装吗?”
2.教师准备两个相同的杯子,提间:“其中一个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向另一个空着的杯子中,另一个杯子能被装满吗?”
3.学生分组探究,观察、记录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总结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总结。
5.准备两个相同的杯子,一个装满水,另一个放进一个小石块,教师提问:“把满杯水倒向有石块的杯子中,有什么现象?
6.学生分组探究
7.师生交流现象,总结:固体、液体都会占据空间。固体、液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固体,液体都有固定的体积
(二)固体、液体有确定的质量吗?
1.教师引导学生测量小石块、橡皮、木块等物体的质量,其间注意指导学生使用天平。(左物右码)
2.学生分组活动,记录。
3.交流测量的结果。
4.师生总结:石块、木块、橡皮等固体,都有一定的质量。
5.教师演示:测量一个订书钉的质量。
6.师生研讨测量办法。
7.测量橡皮泥形状变化后的质量。
8.学生测量,总结。
9.测量牛奶、果汁等液体的质量。
10.师生研讨测量方法,总结。
11.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以上测量可以得出:固体液体都有确定的质量。
三、拓展活动
取一块冰,先称一称它的质量,等它融化后再称一称,比较前后质量是否有变化
1.教师提示学生,一块冰融化前后质量是否变化,提示学生课下进行探究。
2.学生自主实施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