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歌曲4/2拍子,五声宫调式,单二部曲式结构。蒙古族特有的衬词“啊啊哈嗬咿”,不仅表达了对大草原风吹绿草遍地花的美景赞美,也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极具浓郁的蒙古族音乐长调特点。全曲既用诗一般美丽的旋律勾勒出一望无际、安宁辽阔的草原美景,又用歌唱家德德玛特有的,像草原一样宽厚的女中音的音色,深情地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和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自豪、幸福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能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感受蒙古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和理解衬词“啊啊哈嗬咿”所带来的蒙古族民歌长调的特点,并模仿学唱歌曲中波音对蒙古族音乐韵味的表达。培养学生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3、感受和理解速度以及大附点、休止符等节奏所带来的豪爽、欢乐的情绪体验和审美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速度、节奏、力度及调式特点带来的音乐形象的美感,并能用哼唱表达出来。欣赏课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这一层面,更需要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表达的音乐情感的源头——歌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难点:正确的理解和演唱蒙古族特色衬词“啊啊哈嗬咿”。
四、教法和学法
为解决本课重点,本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示范法、练习法等。为突破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在学法安排上主要采用感受体验法、对比法、探究法等,以师生交流、生生合作的方式来学习。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碰铃、手摇铃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初识草原音韵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采用马头琴音色演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插播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奔驰的骏马、身着蒙古族服装的人们,以及蒙古包、内蒙古大草原景色等等。并伴随着马头琴奏出的音乐引出今天的新课,出示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说: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蒙古族的音乐魅力。
提问:刚刚视频播放的音乐是由哪种乐器的音色表现出来的?
这么有特点的音色,再加上视听一体都在表达对蒙古大草原的深情,学生轻易地就能分辨出马头琴的音色。
课件出示图片介绍马头琴。
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琴的音箱为木制,呈梯形,两面蒙饰有图案的马皮或羊皮。琴身由硬木制作,并张有两根弦。马头琴的演奏者擅长以指甲从弦侧触弦发音,音色清晰、明亮,易于奏出泛音。其特有的音色善于表现柔和深情的乐曲,特别适合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是蒙古族特有的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电教手段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的形象;展示图片,学习到蒙古族独有的民间乐器马头琴及其独特的音色特点。】
(二)初听歌曲,感受草原音韵
在我国东北部,蒙古族是孕育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以游牧为主的方式生活,住在大大的白色蒙古包里,会穿着长袍扎腰带的服饰,擅长骑马摔跤的体育运动,他们热情好客、自由豪爽且善良美丽。生活中不仅喜欢骑着马儿唱着歌,还喜欢在节日里载歌载舞甚是欢乐,就如同我刚才弹奏的音乐,你们感受到了表达的内涵了吗?让我们再听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同学们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速度是如何?采用了什么节拍?歌唱家德德玛的音色属于哪个女声声部?歌词是讲述了什么内容?课件呈现上述问题。
学生认真聆听音乐,我则用指挥手势提示学生音乐的节拍特点。七年级的学生不难体会出音乐旋律是抒情柔美的、演唱速度是中速的,歌曲节拍为2/4拍子,歌唱家德德玛用她独特的宽厚柔美的女中音音色赞美了草原美丽的景色,抒发了牧民愉快的心情。
我顺势再问,你们还能从歌曲中能感受到哪几种音乐形象?进入我教学过程的第三环节。
【设计意图:老师右手指挥2/4拍激励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体现了音乐教师就应该具有合唱教学的素养,既关注了学生的音准又关注了学生的句法、气口、还关注了学生的表情。通过聆听,引导学生听辨不同的女声声部。不仅达到了巩固已学知识的效果,而且还从音乐旋律及速度来感受音乐的形象。】
视谱聆听,感悟音乐形象
聆听交流,感受音乐形象
课件呈现歌谱,音乐再次响起,我不时地再几个重点的部位用手势引导学生感悟音乐形象。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歌声让我们体验到了草原的美丽和辽阔、牧民的深情以及牧羊姑娘的快乐。
我补充说:除此之外,你还能感受到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蒙古族牧民特有的豪放的个性吗?它们是怎样在歌曲中呈现的?
2、审美对比,探究音乐形象
A、我让学生用快、中、慢三种速度哼唱曲谱,引导学生得出中有中速才能表现优美抒情。
快速:(范唱一小段)表达的是欢快
慢速:(范唱一小段)表达的是凝重
中速:(范唱一小段)表达的才是优美抒情
B、边唱边划旋律线。(范唱一小段旋律)从起伏流畅的旋律线和优美的旋律声中,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从宽厚柔美的女中音音色和多次在歌曲中出现的四拍和二拍的长音的演唱中也能体验和感悟到草原的辽阔。
C、从有无两拍的大附点节奏的对比演唱和有无上波音的对比演唱中,引导学生感受牧民对草原家乡深深的热爱。
D、从结束句有无小附点的对比演唱以及有无前八分休止符的对比演唱中感受导牧羊姑娘的快乐。
E、我试着演唱一小段,然后专门选用马蹄型节奏为我演唱伴奏(范唱马蹄型节奏的演唱效果),从两种声音的高度融洽的实际效果,提示学生,除了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蒙古长调,马蹄型节奏和马头琴独有的音色也是蒙古族音乐重要的风格特征!
F、我请学生尝试唱唱歌曲中那个最有特色的衬词“啊啊哈嗬咿”,通过我正确的范唱引导学生感悟蒙古长调的特点和牧民豪放的性格特征。(对比范唱两种效果)
至此我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基本完成。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为本课重难点环节,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识谱的能力,通过对比学习法从音乐的基本要素上来探索和体验歌曲的音乐形象,从音乐的速度、旋律、节奏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后面以范唱引导学生轻声高位的演唱特色衬词,层层设计来解决本课难点。充分的体现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式教学为先导的理念。】
综合性艺术表演,再现草原美景
最后,遵照自己的意愿,学生分成伴唱组、打击乐组,进行分工练习,我则下到各组分配任务并进行指导。
打击乐组我指导他们设计在音乐欣赏中加入碰铃、手摇铃给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伴奏。感受草原上骏马奔腾的马蹄声。学生讨论后,老师给予指导,并板书碰铃伴奏的节奏型让他们练习。
碰铃、手摇铃:X ? X ? |? X? ? X |
完成上述准备,来到伴唱组,提问:同学们还有没有新颖点的创编歌曲伴奏的想法?能不能加进现代的音乐元素,让传统音乐吸入新的血液?歌唱音乐注重的是人声的魅力,那就与时俱进的试试声乐新唱法“阿卡贝拉”怎样?简单介绍过“阿卡贝拉”后,我出示两个声部伴唱乐谱,指导他们演唱。
A:1?- ? |1 ? - ?? |2 ? -? |1? - ??|6? ?- ?|5 —?|1 — ?|1 — ‖(用du范唱)
B: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用碰次次、踏次次交替范唱)
为再现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指挥学生用打击乐器碰铃、手摇铃和阿卡贝拉,这两种形式与学生一道共同演绎了一把全新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动感的新音乐中感受不一样的草原。
【设计意图:最后这部分是本课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的环节。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这环节就采用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注重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会感受和体验歌曲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