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贺卡》教案
方洞小学:郭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
2、操作目标:学生能选择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地设计、制作贺卡,体验绘制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贺卡历史,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情感的交流。
教学重点:贺卡的制作。
教学难点: 贺卡的设计构思。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收集的贺卡。
学具准备:收集的贺卡,卡纸,以及制作贺卡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有一方小小的纸片却拥有大大的能量,它能传递我们心中对老师,父母,亲人,朋友的美好祝福,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贺卡)。是的,就是贺卡,贺卡虽小,却能传递深厚的情谊,那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巧妙制作一张立体贺卡,把满满的祝福融入这张立体贺卡,送给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吧!”
2、教师板书课题:(立体贺卡)
二、 探究学习。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之“谒”,东汉后叫“名刺”,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唐宋以后称“门状”“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贴”,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亲自写下“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就告诉我们:贺卡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交的需要。孩子们,你们想想,是什么让贺卡能流传至今呢?(贺卡传递、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翼与憧憬)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会给亲朋好友赠送贺卡这也是因为贺卡起着什么作用呢?(祝福)是啊,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靠形式来表达的,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而已。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漂亮的贺卡吧!
1、 欣赏贺卡 ,激发学生制作兴趣
2、分析贺卡的形式
通过学生观赏,讨论,共同分析,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形式: 单页式、 折叠式、 开门式、 立体式、 抽动式等。(学生观察后,请一生示范几种贺卡折叠的方式)
了解贺卡的内容
通过学生观赏,讨论,共同分析,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内容:生日贺卡 新年贺卡 尊师卡 圣诞卡 祝贺卡 友谊卡......
4、贺卡的制作方法。
通过学生观赏,讨论,共同分析,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制作方法:画、剪、推、拉、贴、折......
学生讨论:(向学生渗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最宝贵的,我们要珍惜这份纯朴的爱)
同学们,我们对贺卡有了这么多的认识,想不想亲手制作一张贺卡来送给我们的老师、亲人和自己的好朋友呢?机会来啦,你们看,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端午节也快到了,你想给谁送去祝福呢?为什么要送给他?说说吧。
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刚刚从同学们的讨论中,我了解到:部分同学想亲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最要好的朋友,当然也有想送给一直关心爱护我们的老师,父母的,那我们就利用手中的材料,好好制作一张立体贺卡来送给他们,以此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
师出示贺卡的制作步骤,学生根据步骤和所学知识自己制作贺卡。
⑴、 根据赠卡的目的的选定贺卡的类型。
⑵、 根据内容构思适合的图案内容
⑶、 裁取纸张,折叠成贺卡形状。
⑷、 用铅笔描绘构思好的图案及文字等。
⑸、 上色,应根据图案内容确定色调。
⑹、 修剪外形或开挖窗口、装饰等。
⑺、 填写贺词、赠言。
四、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再学生互评。
2、分小组欣赏,分析每张贺卡的优点,加以表扬。
3、表扬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4、互赠贺卡。
五、小结
孩子们,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那我们是不是就应该把我们的中华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材料都可以好好利用来制作精美的立体贺卡,来传递我们美好的祝愿,只要我们能巧妙利用,只要我们用心的去做,就能把最美好的祝福送达!为传递最美的情感,孩子们,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