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3-30 17: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擅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2.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橡皮筋、塑料尺、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份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板书】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新课教学
【板书】1.声音的产生
[探究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2)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3)用手敲击桌面,桌面振动发出声音。
(4)让全班同学配合,把手放在喉结处,让我们发出“啊”的声音,手指会感觉到声带振动。
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是: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演示实验1]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当尺发出声音是,用手抓住尺子,声音停止。这是为什么呢?
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同学们知道课本第12页图1.1-1四个图中各有什么物体在振动发声?
(左上图是唱歌的人声带在振动发声;左下图是工件与砂轮摩擦时,工件和砂轮振动发出声音;右上图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声音。右下图是青蛙的气囊振动发声。)
[想想议议]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例如,蝉是怎样发声的?
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而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声音能记录下来吗?请阅读课本第13页第三段内容。了解早期机械唱片如何记录声音,又如何将记录的声音重现。
【板书】2.声音的传播
[探究2]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桌子的声音大,把课桌分开是,听到的声音很小。
实验有力的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设问: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他传递来呀?那么雷声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呢?
(学生思考回答)
[演示实验2] 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请同学们注意,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
结论: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空气可以传声。
实际上,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假想云层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是真空的,我们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那么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第一段内容。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以疏密相间的波的形式传播,类似于水波的传播,我们把它叫声波。
【板书】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第15页[想想议议]
我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音能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用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
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渔网。
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的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在15和2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了什么?
(2)声音在25的空气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了什么?
(3)对比表中数据,你们可以发现什么?
【板书】3.速度:声音在每秒每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15的空气中=340m/s。
[想想做做]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通过评估看看那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案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祝贺同学们成功的设想,课后同学们若能通过实验测出声速就更加完美了。
三、归纳小结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四、布置作业
1.课本第1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2、4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穿声;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15的空气中=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