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22课同步练习题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世界性的大萧条急剧地削减了日本与美国、英国与中国的贸易。许多扩张主义分子利用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鼓吹征服东北将可使国家摆脱困境。言论得到了陆军和财阀的赞许。由此,日本发动了(
)
A.甲午中日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
A.杨靖宇
B.贺龙
C.彭德怀
D.叶挺
3.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辱……”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
A.华东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东北地区
4.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其中“局部抗战”的力量主要有(
)
①抗日义勇军
②抗日游击队
③抗日联军
④八路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1935年期间,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了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独立于中华民国政府,投靠日本的运动。该“运动”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华北自治运动”
6.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的直接目的是(
)
A.加紧准备全面侵华战争
B.驱逐英美等国在华北的势力
C.扶植国民党内的亲日派
D.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7.一二·九运动最先在______发生,然后得到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响应和支持(
)
A.北京
B.北平
C.天津
D.河北
8.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在当时的含义是指(
)
A.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危机加深
B.日本侵略热河,进攻察哈尔
C.日本企图将华北变为其殖民地
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灭亡全中国
9.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发出了______的号召,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卖国可耻,抗日光荣”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0.某部电影的故事梗概有如下内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得到和平解决。下列适合做电影名字的是(
)
A.西安事变
B.新文化运动
C.鸦片战争
D.九一八事变
11.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B.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实现共同抗日
D.粉碎日本想引起中国内战而趁机扩大侵略的企图
1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局部抗战的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全面抗战的开始
13.1931年____月____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________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________不战而溃。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________。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_____”。这次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
(4)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参考答案
B
2.A
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态度。九一八事变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仅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何香凝这首诗就表达了这个意思,诗中的“江山”就是指被日本侵占的东北地区。故选D。
4.D解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抵抗。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故本题选D项。
5.D
6.D
7.B
8.C解析: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五省自治”,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故选C项。
9.C
10.A
11.C解析: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故选C项。
12.C
13.9
18
柳条湖
东北军
沈阳
九一八事变
14.(1)西安事变。日本。
(2)停止内战,逼蒋抗日。(意思相近即可)
(3)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意思相近即可)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意思相近即可)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C.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2.在近代,中国政党的关系对中国革命影响重大。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过程,其中“再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国家在中国利益的需要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的需要
C.日本侵华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
D.国民政府内战政策完全失败
3.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创作了漫画《“七七”与“切切”》(下图),图中两个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作者的创意主张是(
)
A.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会自取灭亡
B.表明部分日本人反对战争
C.表明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D.表明日本一定要灭亡中国的野心
4.“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境应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1937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一二·九运动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
D.国民政府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7.下列关于国共两次合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作方式不同
B.革命任务不同
C.政治基础不同
D.社会面貌不同
8.淞沪会战中,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的是(
)
A.赵登禹
B.佟麟阁
C.姚子青
D.谢晋元
9.中国空军首次参战的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10.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扭转了全面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11.小明在旧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自是日(1937年12月13日日军破城)起,杀人恐怖,蔓延全城……每日均有十余卡车满辆非武装人员,向城外驶去,总计不下万人,惨遭屠杀……”与这则新闻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济南惨案
B.七七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2.日军攻陷南京后,国民政府迁都到(
)
A.重庆
B.天津
C.武汉
D.长沙
13.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每年的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的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这一决定有利于(
)
①全世界清醒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激发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仇视
③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④维护世界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____________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这就是“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1937年12月15日,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三千多人,被日军解往南京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然后,受伤未死者与死者一起被焚化。16日,中国难民五千多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机枪扫射后,弃尸江中……丧心痛狂的日本军队还冲进由红十字会和其他国际友人设立的“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把“安全区”变成了黑暗、悲惨的人间地狱……
材料二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杀”,谈及屠杀的数字,少的说有“十几万人”,多的说“30万人以上”。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许多”等词语模糊其辞,有的还公然写着“没有定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南京大屠杀持续的时间、遭杀害的对象等方面来说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南京大屠杀中我死难同胞的人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发生变化的实质什么。作为当代中学生,请略谈你的认识。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国性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相关史实。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卢沟桥”“1937年”,联系所学知识,1937年日本进攻卢沟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答案为B。
2.C解析:本题的关键点是“实现再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导致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故选C。
3.A
4.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内容。题干材料出自《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这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祖国的危亡,实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的抗战而发布的。故答案为C。
5.D
6.D解析: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选D。
7.D
8.D
9.A
10.C
11.D
12.A
13.宛平城
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
14.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历史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此举是要人们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和决心。故答案选C。
15.(1)长达6周。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或难民)和放下武器的军警人员。30万人以上。
(2)企图掩盖和否认战争罪行,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影响了中日关系正常化。(其他答案也可以,如日本对待军国主义的罪行没有真正地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发展中日和平友好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学好本领,保卫祖国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1.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表现中华民族自强自立之伟大能力与精神”。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战役中得到体现(
)
A.血染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血战台儿庄
D.百团大战
2.台儿庄战役后,各地媒体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中国抗战精神广泛传播,其原因是(
)
A.抗战以来第一次胜利
B.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C.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抗战中最后一战
3.全面抗战初期(防御阶段),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
①徐州会战
②太原会战
③淞沪会战
④枣宜会战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4.1938年初,抗日战争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东北早已沦陷,华北、山东相继沦陷,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和首都南京相继失守,华中门户大开,武汉危在旦夕。这里介绍的是(
)
A.保卫大武汉的过程
B.保卫大武汉的背景
C.武汉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D.保卫大武汉是中国军队1938年最重大的任务
5.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基本形势是(
)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占领中国
D.正面战场抗战进入高潮
6.20世纪40年代,日军占领长沙后,又向衡阳进攻。日军使用大批毒气弹和燃烧弹,致使衡阳城内“大火熊熊,万丈红光,全城化为火海”。这属于下列哪一战役(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枣宜会战
D.豫湘桂战役
7.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形成了两个战场,请据此完成相关练习。
(1)试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重要战役。
(2)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参考答案
1.C
2.B解析:台儿庄战役是李宗仁将军在台儿庄阻击日军而发生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故选B。
3.B
4.B
5.B
6.D
7.(1)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广州会战,枣宜会战。
(2)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和影响。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在一张旧报纸上报道的一则新闻中,描述一次战事时说:“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这则新闻报道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贺胜桥战役
2.“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歌曲,我们会联想到的是(
)
A.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
B.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
C.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展开了主力决战
D.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3.为争取抗战胜利,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
)
A.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开展大生产运动
D.开展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4.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展开了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次战役是(
)
A.血战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5.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军一部分应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指导计划》
材料二
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与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把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功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1937年8月25日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为实现材料一中“保卫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党组织了哪些战役?我们应当怎样评价这些战役?
(2)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怎样的抗战路线?为此,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洛川会议后是怎样实践上述抗战路线的?
(3)在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的指导下,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主动打击日军的战役,发动这次战役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当时的抗日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参考答案
1.A
2.B解析: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地道战。
3.B
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展开了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次战役是百团大战,故选D。
5.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可以判断该战役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B是平型关大捷的意义;C是台儿庄战役的意义;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D项错误。故选A。
6.(1)战役:太原会战、淞沪会战。评价: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没有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2)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实践: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影响: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日寇的疯狂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下列事实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是(
)
①妇女参与救护和战地服务
②农民军在廊坊、杨村阻击敌人
③青年学生投笔从戎
④海外华侨捐款捐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关于中共七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召开于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4月
B.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C.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D.大会达成了和平建国纲领
3.报纸具有时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快”就是报纸的价值所在。如图的报纸最早有可能发行于何时(
)
A.1945年8月2日
B.1945年8月16日
C.1945年9月2日
D.1945年9月9日
4.对夺取抗战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是(
)
A.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B.美国对日军的沉重打击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
D.苏联对日军的沉重打击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是在向日本法西斯发出最后通牒20天后,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摘自李克强总理在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时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携手,维护战后的和平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正是因为有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各国人民才能享受美好生活。
——摘自《新闻网》
材料三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受害者……德国应该承担起永恒的责任。这种反思必须一代一代保留下去。”
——2013年1月2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讲话
材料四
2013年2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美国发表演讲称,历史和国际法均可证明“尖阁列岛”(即钓鱼岛)是日本领土……4月23日他在日本媒体上表示多名内阁成员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是理所应当的。
(1)材料一中“中国人民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请举出一例世界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各国人民能享受美好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3)当今世界总体是和平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材料三、四哪一则材料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平的不和谐因素?请试举一个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例子。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参考答案
1.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寇的疯狂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妇女参与救护和战地服务,青年学生投笔从戎,海外华侨捐款捐物都属于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故①③④符合题意;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农民军在廊坊、杨村阻击敌人,共同抗击八国联军,取得廊坊大捷的胜利,②与抗日战争无关。故选B。
2.D解析: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D项与中共七大无关,故选D。
3.B
4.C
5.(1)抗日战争的胜利。事件:诺曼底登陆、《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
(2)和平的国际环境(或和平的国际秩序)。
(3)材料四。如:日本内阁集体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争端、恐怖主义活动、推行霸权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