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上海)第一册:专题13 水循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上海)第一册:专题13 水循环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上海)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18 16:2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3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阅读地球水体类型及其储量表,说出组成水圈的主要水体;能够阅读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含义,说出其主要环节和类型;能简要分析阐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能够通过阅读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图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和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归纳,讨论交流和分组辩论的方式,逐步认识人类应遵循水循环规律,合理利用水资源。
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河水补给类型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类必须遵循水循环规律,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等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和重要性的学习,树立节水意识和环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河水补给特点。
难点:河水补给特点。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展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图片,结合课本上各种水体的图片,创设情境。
教师: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因为有水而生机勃勃。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地球上的水以不同的状态和水体而存在,共同组成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地球圈层——水圈。
2、为什么“水的行星”还面临水危机?
(设计思想:结合热点,激发学生对了解水圈的水体构成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地球水体构成
显示“地球的水体类型及其储量”图
教师提问:地球上水的主体是什么?
陆地淡水有哪几部分组成?淡水的主体是什么?河水占多少比重?
(设计思想:引导学生阅读图表,掌握水圈的水体构成。)
承上提问:居然可利用的淡水比例那么少, 淡水资源会枯竭吗?
(设计思想: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2、水循环
教师 传承:地球上的水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可以循环的。
显示水循环动画图
教师提问:水循环有哪些环节?
(设计思想:形象的动画,帮助学生观察、理解、记忆。)
教师小结以后引出水循环的概念
学生集体朗读水循环的概念
呈现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
教师提问:水循环有哪些类型?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和同桌讨论完成练习册填表题,再进行交流
教师提问:三类循环共同的环节是什么?
(设计思想: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完整地分析认识水循环的异同点,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做到当堂巩固。)
教师提问: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的活动可以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并举实例。
(设计思想:体现生活中的地理)
3、水循环的意义
引导学生根据资料并结合书本简述水循环的意义。
(设计思想:提高学生对水循环意义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4、河水补给
教师创设情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句词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你有什么看法?
预想答案:因为水是循环的,所以奔流到海还复还的。
教师再问: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指什么?
接学生回答以后再问:河水的来源,就是河水补给。河流的水除了雨水的来源外还有哪些补给?
(设计思想:从学生熟悉的词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图
教师小结:河水补给的形式很多,不同地区的河流在不同的季节,河水主要的补给形式是不同的。
任务引导,结合书本,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河流 汛期季节 补给类型 我国分布地区
新疆渭干河 ? ? ?
福建闽江 ? ? ?
吉林饮马河 ?
(设计思想:通过图文结合,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
学生交流。
依次呈现渭干河、饮马河、闽江径流季节变化图回答问题。
(设计思想:做到当堂巩固,掌握重点)
知识扩展
呈现黄河凌汛图
教师设问:黄河凌汛发生在什么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