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9 行星风系
一、教材分析
“行星风系”是上册教材中理论性很强的一个内容,是第三篇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内容很广,教材由浅入深从最基本的气压逐步深入到覆盖地球表面的大气环流,从大气环流这一本质到表现出的现象即多样的气候类型,给学生展现出了一个完整的大气圈。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课内容在大气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由于这部分内容较多,建议用三个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知识与技能:知道气压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形成;
知道世界主要气压带与行星风系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
理解世界主要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教具制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创设的情景,体验问题的发现过程;
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经历认知过程;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分享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有规律的联系在一起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通过教具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并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友谊。
三、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在各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从大脑的发育过程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三维空间想象较弱于平面想象。 “三圈环流”是三维空间运动在平面上难以表述其运动过程,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不能形象反映三圈环流具体运动特征,个别学生误以为南北方向的顺逆时针运动,难以与近地面的风带结合起来,碰到三圈环流及风带、气压带的变形图又无从着手。即使经教师形象描述,但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的局限,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通过“三圈环流”学具的制作,可以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取得更好的效果,也符合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的精神。
四、教法
1、总体策略
采用化繁为简、由易入难的策略。运用这一策略进行大气环流的教学,可以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种“抽象—建模”的思想方法。
2、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讲述法、讨论、学具制作
五、学法
按照假设——推理——验证的方法,运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基本原理分三个步骤从简到繁、由虚及实逐层剖析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构建三圈环流的空间模式。低纬环流的形成以师生合作探究为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的形成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掌握地理研究方法,体验地理思维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环流形成的过程
行星风系与气候
难点:大气环流的形成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七、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制作教具材料
八、教学过程
(一)知识结构
(二)主要教学环节
【引入】北京奥运会开始前,为了适应北京的气候,一些运动员提前来到北京训练,造成世界各地气候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引入气压。
(用大家熟悉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不少同学有过这样的经验:在空地上燃烧废纸,有哪位同学可以描述一下灰烬大致的运动轨迹?
(让学生认识到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也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地表气温变化引起的大气密度变化是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风的形成;风向的确定。
【总结】(1)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一般情况下,气温高处气压低,气温低处气压高;空气密度大,气压高,反之小;
(3)在水平方向,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形成风;
(4)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
(5)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6)等压线的定义:同一时间内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
(对知识的总结有助于加深学生印象,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
(板书)一、气压与风
冷热不均—水平气压差—空气水平流动—风
低压控制—阴雨天气 ; 高压控制—晴干天气
【过渡】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以及海陆间热力差异,造成地表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异,形成有规律的大气流动,这就是大气环流。
(平面的图和多媒体的展示还不能很直观的表现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即使记住了也容易遗忘,学生自己动手可以延长记忆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学生分为4-6组,如果没那么多经纬网地球仪,就只能让老师完成,效果会差一点。)
【提问】第一步 假设:地表均一;地球静止;太阳直射赤道,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全球会出现什么样的大气环流状况?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完成教具制作第一步
【承转提问】实际上赤道与北极间的热力环流能维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由于有地转偏向力的存在而不能维持。
【提问】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大气环流状况?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制作教具
【探究】探究低纬环流,提示:①赤道地区上升的空气到高空后怎样运动?在高空向北的一支气流风向如何变化?②在0°—30°N近地面形成了哪些气压带?近地面空气如何运动?
探究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提示:①极地附近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怎样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气流如何运动?②冷暖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
(问题层层递近,随着问题的展开,完成教具(学具)的制作)
【学生活动】
完成一个小练习,分析气压带性质
①由热力作用而形成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
②由气流运动而形成的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③低气压带垂直方向上为上升气流均有利于成云致雨: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有下沉气流的气压带气候干燥: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学生上台完成练习,既有乐趣,又能增强记忆)
【提问】
第三步 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移动
考虑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对气压带与风带产生什么影响呢?
动画演示“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运动”,观察提示: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何规律?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为什么会发生季节移动?
【学生活动】回答,与教师一起总结归纳
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气压带高低交错分布;风带位于高低压带之间,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地球自转产生偏向力;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提问】大气环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看书总结
(板书)二、大气环流
1、定义
2、气压带和风带(行星风系)的成因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4、意义
从大气环流意义的总结引入到与气候形成的关系。
设几个小问题,说明气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提问】热带雨林地区为什么会高温多雨呢?与我们上节课学的行星风系有没有关系?
(通过问题的提出,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内容,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条气压带和风带,加强记忆)
(由于全球气候类型众多,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气候重点学习成因,同时更加深刻了解低压带控制和高压带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提问】由行星风带和其他原因形成的气候又有什么特征?
展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性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最后对气候类型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