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初一生物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二章学案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教师寄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各圈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主要生物类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学会利用资料分析提取信息,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4、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学习重点: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学习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共同的家园。
2、生物圈的范围:_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__的大部、__________的表面。
3、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________、阳光、_________、水、适宜的_______和一定的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扮演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等不同的角色,来体会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
(一)利用课本插图或挂图,阅读课本第11、12页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圈的厚度约有多少?
2、说出各圈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主要生物类型。
3、生物圈中的三个圈层是截然分开的吗?
(二)阅读课本11、12页插图,思考以下问题:
1、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条件?
2、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
3、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严重减产?
4、大棚蔬菜在种植过程中,菜农会经常浇水、施肥、松土,晚上还要在棚顶盖上草帘,而早晨把草帘卷起,且一个大棚栽种适量的作物,这都体现了生物生存的哪些基本条件?
四、拓展创新:
1、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兴建了“生物圈Ⅱ号”,模拟与地球—“生物圈Ⅰ号”相似的生态环境,8名科学家在其中生活了一年多。无独有偶,日本在北部沿海也建造了“迷你地球”—一个全封闭的人工生态环境,2位科学家于2005年入住“迷你地球”,开展科学研究。请问:
(1)研究者在设计“生物圈Ⅱ号”和“迷你地球”时,需要为里面生活的科学家考虑哪些基本的生存条件?
(2)“生物圈Ⅱ号”的实验最终以失败告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2、你饲养过小动物吗?回想一下,你是怎样来饲养你的小动物的?它们生活得好吗?如果不好,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五、网络构建
生物圈
六、达标测试
1、生物圈的范围为 (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 )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与B的总和
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
3、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 )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
4、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 )
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5、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 )
A、空气 B、食物、水 C、空气、食物、水 D、水
6、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
A、没有二氧化碳 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 D、水温太低
7、果农在移栽植物幼苗的初期,幼苗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是下列哪种条件缺乏引起的( )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营养物质
8、地球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以上三项
9、下列做法中,不属于正确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
A、查阅书刊报纸 B、拜访有关人士
C、臆造拼凑数据 D、上网搜索
10、下面列举了一些生物的名称,据此回答问题。
蝴蝶、花生、马尾松、乌贼、麻雀、鲸、紫菜、老虎、细菌、扇贝、藏羚羊、萤火虫、大熊猫、蘑菇
(1)上述生物中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都有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
(2)请将以上除(1)提到的以外的生物名称填写在生物圈适当的范围中。
学习感悟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课前预习:
1、生物圈 所有生物
2、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3、营养物质 空气 温度 生存空间
三、合作探究:
(一)、1、 20千米 2、.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几乎到处都有生物。 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森林、草原、奇花异草、昆虫、飞禽走兽、细菌、真菌、人等。
3、不是截然分开的,例如,水圈中含有空气;岩石圈中有空气,也有水。
(二)1、向日葵生长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无机盐)、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长颈鹿生活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适宜的 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缺水的荒漠,向日葵生活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中,但它们都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活条件。牛生活在陆地上,海豚生活在海洋中,但它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条件。
3、水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干旱缺水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使粮食减产。
4、这都体现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四、拓展创新:
1、(1)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2)地球仍然是人类和其他生物 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它,保护它。
2、提示:很多人都认为饲养小动物只需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就行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学了本节课的内容后,你应该知道要饲养小动物,必须提供他们全部的生产条件。
六、达标测试
1、D 2、D 3、D 4、D 5、C 6、B 7、B 8、B 9、C
10、(1)细菌
(2)①蝴蝶 麻雀 萤火虫 ②乌贼 鲸 紫菜 扇贝
③花生 马尾松 老虎 藏羚羊 大熊猫 蘑菇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时志清
教师寄语: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培养合作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4、理解生物的生活与其周围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密切相关,形成爱护实验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学习难点: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这一问题作出_________,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然后进行探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_________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另一类是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在生物圈内生存需要一定的条
件,如果条件改变或不能满足时,生物是不可能很好的生存的。同学们认同这个观点吗?请举例说明。
三、合作探究
(一)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阅读课本14-16页,完成下列各项:
1、试完善下面的循环图,概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课前各小组都收集了很多鼠妇,你们从哪里收集到的?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3.让同学们说说当时发现鼠妇的情景,引导学生做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是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4.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设置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各小组讨论探究方案,进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探究。实验过程中要记录探究结果。
5.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表达和交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得出结论”
(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设置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各小组讨论探究方案,进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探究。实验过程中要记录探究结果。
4、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表达和交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把10只鼠妇放在培养皿中央,在培养皿的左侧盖上黑纸板,5min后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中,若房间的光线很暗,5min后观察,_____________出现(1)中的结果(填“能”或“不能”)
(3)、小露同学在完成探究(1)时,发现10只鼠妇均躲在了黑纸板下,她轻轻地将培养皿的右侧放入潮土,在慢慢的取下黑纸板,5min后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由此又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阅读课本16-17页,完成下列问题:
1、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此外还有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之间会争夺________;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之间能够_______,从而组成一个“家庭式”的整体。
四、拓展创新
1、洗洁精是家庭常用的洗涤用品,人们常常使用它清洗餐具、瓜果蔬菜等。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洗洁精对人体有害吗?
(1)、王微同学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材料:金鱼若干条、洗洁精以及其它必要的实验材料。
①王微同学提出的问题是:洗洁精对金鱼有伤害吗?
②王微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微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去两个相同的水缸,分别标记为A、B,在每个水缸中倒入2000毫升的清水,在A缸中加入100毫升洗洁精,B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取2条大小、活动状况一样的金鱼,一条放入A缸中,一条放入B缸中,置于温度相同的同一环境下,并定期饲喂相同的食物。定期观察金鱼的活动状况和进食情况。该实验设计有两处明显的不妥,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花同学把王微的实验不足之处纠正后进行试验,结果,几天后发现A缸中的金鱼活动状况和进食情况都变差了,B缸中金鱼正常,据此,你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
。
2、某学生为证明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壤中获取无机盐,将一盆植物如图所示放在阳光下。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她还应该设计另一个实验,你认为该如何设计?
A.盆中装无机盐和水 B.盆中只装水
C.盆中只装无机盐 D.盆中只装水 答〔 〕
五、网络构建
六、达标测试
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
A、空气 B、温度 C、草 D、水
2、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
A、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D、对照实验
3、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
5、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6、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 ( )
A、河中水 B、水的温度
C、同种的鱼 D、河岸上吃草的羊
7、连线,说明下列生物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生命现象 非生物因素
①鲸在水下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 A.阳光
②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 B.水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温度
④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D.空气
⑤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
⑥蛾在夜晚出来活动
8、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方? 。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
(3)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
(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______________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________两种环境的对照。
(6)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课前预习:
1、假设 选择材料 设计方法步骤 假设
2、非生物因素 光 温度 水 空气
3、其他生物
三、合作探究
(一)1、按箭头依次为: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4、对照实验 光
(二)1、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对照试验 光照
4、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5、(1)鼠妇爬到左侧黑纸板下 鼠妇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2)不能
(3)有一部分鼠妇爬到右侧潮土中 鼠妇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三) 1、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阳光、养料和少 分工合作
四、拓展创新
1、(1)洗洁精对金鱼有伤害 加入的洗洁精太多 金鱼的数量太少
(2)洗洁精对金鱼有伤害 2、D
六、达标测试
1、C 2、D 3、A 4、C 5、B 6、D
7、①-D ②-A ③-C ④-B ⑤-C ⑥-A
8、(1)花盆、石块、拖布下等阴暗的地方
(2)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3)不是 太多不容易观察和记录,增加实验的难度
(4)实际现象 C (5)光 明亮 黑暗 (6)减少误差、减小偶然性
(7)放回鼠妇适合生存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师寄语:努力学习,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学习目标:
1、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3、①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②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③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④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学习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难点: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__________环境。同时,也_________环境。
2、阅读《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3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___的。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一个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生物,说说它的生存都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吗?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三、合作探究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阅读课本19页的插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组内探讨: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生物名称 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 生活环境
骆驼
骆驼刺
海豹
旗形树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_____________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动物的警戒色,壁虎的“苦肉计”,长颈鹿的颈,刺谓的刺,雪莲花的叶,沙漠植物仙人掌)
除课本插图外,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课本16-21页,回答下列各题:
1、(1)请同学们根据课下的测量,完成下表
时间地点 相对湿度(%)
早晨 中午 傍晚
灌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草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裸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2)整理和分析测得的数据,画出一天内,裸地、草地和灌丛三处空气变化的曲线(三条):
(3)从表中反映的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除课本上的例子外,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你还知道有哪些呢?请讨论后回答。
四、拓展创新
1、下图显示三种动物的外形。避役的体色可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黄胡蜂体表有黑黄相间的鲜艳条纹;尺蠖栖息在树枝上,宛如树枝。请思考,三种动物的形态特点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避役 黄胡蜂 尺蠖
2、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有着侵蚀作用,导致岩石风化,这个事例表明生物既能_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
3、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组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
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4、生物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现在,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广泛,对环境已经造成了很多的破坏(例如温室效应),而环境也随时准备报复我们。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将会不堪设想,请你把今天所学内容作为切入口,写一封倡议书,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环境。
五、网络构建
六、达标测试
(一)填空题:
1、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有着侵蚀作用,导致岩石风化,这个实例表明生物既能________________,
又能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某学习小组测量校园内灌木丛与裸地空气湿度的数据,请完成下表:
时间地点 相对湿度(%)
早晨 中午 傍晚
灌丛 第一次 78 57 71
第二次 75 59 73
第三次 76 60 69
平均
裸地 第一次 44 30 33
第二次 45 29 34
第三次 45 32 33
平均
(二)选择题:
1、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2、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3、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4、探究植被对环境中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要用干湿计分别对裸地、草坪和灌木丛进行
测量,获得的数据中起着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
A 、裸地 B、草坪 C、 灌木丛 D、任意一组
5、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
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6、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学习感悟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
1、适应 影响
2、3、略
三、合作探究
(一)1、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总之,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2、形态结构 生活方式 普遍存在
3、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例如,虫媒花一般都是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借助风来传播果实或种子的植物,如蒲公英、柳等,果实或种子上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这样可以随风飞扬。靠动物传播果实的植物,如窃衣、鬼针草、苍耳等,在果实的表面上有刺毛或倒钩,容易附着在动物身上,被动物带到其他地方去。
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例如,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蜥蜴和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这些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猛兽和猛禽(如虎、豹、鹰等)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被捕食的动物又能够以各种适应方式来防御敌害,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豪猪、刺猬身上长满尖刺,黄鼬在遇到敌害时能分泌臭液,等等。
(二)1、略
2、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
四、拓展创新
1、这三种动物的形态特点都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有利于逃避敌害和捕食,利于它们的生存。
2、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
3、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如果饲养的山羊过多,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4、略
六、达标测试
(一)1、普遍 形态结构 生活方式
2、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
3、略
(二)1、C 2、A 3、A 4、D 5、D 6、D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时志清
教师寄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尝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3、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生态保护的紧迫性,认识到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性。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学习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习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_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但又是有一定____________ 的。
二、导入新课:
(展示家庭水族箱),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水族箱,你们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三、合作探究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第23页课本插图,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
1、(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真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2、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3、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扮演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角色,回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
用?你的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为什么?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看课本24、25页完成下列各题:
1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光系,主要是是-----和-------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通过25页“观察与思考”讨论:
(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创设情景: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而草木繁茂。设问:因为食物充足,兔的数量急剧增加。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草场过度放牧,草场还会保持原状吗?
2、教师提问: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为什么?引导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分析课本26页的资料,讨论思考: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四、拓展创新
1、俗话说“螳螂捕蟑,黄雀在后”。它描绘了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图,请据图回答:
(1)生产者是_______。
(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联系就形成了食物链。那么右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________。
(4)、从动物行为的角度来看,黄雀对螳螂的行为是_______行为。
2、某小岛上,阳光灿烂,水富土肥,天空中飞着小型益鸟,树上站着猫头鹰,地面上有鼠、蛇及蛙在活动,还有许多昆虫、真菌和腐烂的动植物尸体。
(1)在这岛上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试写出一条食物链。
五、网络构建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生产者 主要是:
消费者 主要是:
分解者 主要是: 和
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 、 、 、 、 等。
六、达标测试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
4、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后增
5、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6、下列是一些池塘中常见的生物①鱼类②藻类③水生甲虫④池边杂食动物⑤水蚤将上述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次序为( )
A、④→①→②→③→⑤ B、②→⑤→③→①→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⑤→④→③→①
7、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A→B→C→D→E B、E→D→C→B→A
C、D→A→B→C→E D、C→E→B→A→D
8、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 ( )
A、少量增加 B、富集 C、减少 D、不变
9、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草→兔子→狐狸→狼 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C、猫头鹰→老虎→种子 D、青蛙→蛇→鼠→猫头鹰
10、生物圈具有自我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 )
A、无限的 B、不受影响 C、有限的 D、永不改动
11、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
①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细菌 ④朽木上的蘑菇 ⑤树上的麻 ⑥河边的青蛙 ⑦土壤中的蚯蚓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 ⑨池塘里的蠕虫 ⑩鲜艳的大丽花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⑥⑨ D.③④⑦
12、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13、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示:
根据图回答:
(1)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_。
(3)该食物网有___食物链。
(4)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____种:___________。
(5)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先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学习感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课前预习
1、环境
3、数量 所占的比例 相对稳定 自动调节能力 限度
三、合作探究
(一)1、(1)啄木鸟以昆虫幼虫为食,昆虫幼虫以树为食。
(2)树桩上长出的真菌,会将树桩分解成碎片,使坚硬的树桩慢慢腐烂。所以树桩最终是会消失的。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真菌分别扮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己,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有机物为食,因而是消费者。 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4、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都会、水等,它们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1、吃 被吃
2、(1)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下
(2)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
会增加;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1、不会,当兔的数量增加时,食物就会缺乏,由于食物缺乏,兔的数量减少,草因兔的数量减少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兔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草场过度放牧,草原会破坏,再也长不出草来,最后变成一片沙漠。
2、略
3、(1)人会中毒。
(2)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
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
越高的生物,体内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四、拓展创新
1、(1)绿色植物(2)1,绿色植物→禅→螳螂→黄雀(3)分解者(4)捕食
2、(1)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它大体符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草→ 鼠→ 蛇 →猫头鹰
六、达标测试
1、D 2、B 3、C 4、A 5、D 6、B 7、D 8、B 9、A 10、C 11、D
12
13、(1)绿色植物(草) (2)兔和鼠 (3)5条 (4)3种, 鼠 蛇 鹰 (5)增加 鹰的食物丰富、贮藏能量多、生殖能力强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时志清
教师寄语:保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就是珍惜我们的家园!
学习目标:
1、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2、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学习重点: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难点: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 ,这种 性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作为 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去,滋润着沿途的 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最终夹裹着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 生态系统。
2、__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吗?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吗?
三、合作探究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阅读课本29-30页内容完成:
1做游戏“我爱我家”全班分成6组分别扮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你们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向其他同学展示你们的“家”。
2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___,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___________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湿地生态系统是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的,__________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阅读课本30-32页,回答下列各题:
1据30页的资料,说明河流生态系统与 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通过分析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2课本31页的的资料,说说你有何启发?
3、请你结合图画,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名学生,你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这一天里,世界各国都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请你为这一天写出至少两条富有创意的宣传标语。
四、拓展创新
1、下图是几种鸟足。连线说明每种鸟的运动方式以及适宜生活的生态系统。
五、网络构建
六、达标测试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3、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
A、人 B、绿色植物 C、高楼大厦 D、动物
4、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5、近年来,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东海的渔场、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树木的大量砍伐 D、海洋石油开采
6、下列那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
A、呼伦贝尔大草原 B、青海湖
C、人工蔬菜大棚 D、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7、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都生活在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池塘生态系统
8、写出下列生物最适于生活在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
①鲨鱼和带鱼 ②高粱和玉米 ③狼和鹿 ④松鼠和啄木鸟 ⑤芦苇和鲤鱼 ⑥沼泽植物
9、数千年的黄土高原,曾经生态优越、气候宜人。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砍伐树木、植被破坏,现在正成为一片秃山秃岭,不毛之地。每年雨季到来,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请你分析:
(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已提到的生物外,还应包括 。
(2)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3)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
(4)看了上述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些什么?
七、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课前预习:
关联 关联 河流 森林 草原 农田 湖泊 湿地 海洋
生物圈
三、合作探究
(一)1、略
2、森林生态系统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 多水和过湿 沼泽 净化水源 蓄洪抗旱
(二)1、河流生态系统与许多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每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方方面面。从非生物因素来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从地域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人对某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都会延伸到生物圈,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3、略
四、拓展创新
1、游泳—C—淡水攀援—B—森林猎捕—A—草原泥沼行走—D—湿地
六、达标测试
1、B 2、C 3、A 4、C 5、B 6、D 7、B
8、①鲨鱼和带鱼——海洋生态系统
②高粱和玉米——农田生态系统
③狼和鹿——草原生态系统
④松鼠和啄木鸟——森林生态系统
⑤芦苇和鲤鱼——淡水生态系统
⑥沼泽植物——湿地生态系统
9、(1)分解者
(2)草→鼠→蛇→鹰
(3)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
(4)保护植被;爱惜动物。
设计对照实验,培养合作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4、理解生物的生活与其周围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密切相关,形成爱护实验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学习难点: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这一问题作出_________,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然后进行探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_________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另一类是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在生物圈内生存需要一定的条
件,如果条件改变或不能满足时,生物是不可能很好的生存的。同学们认同这个观点吗?请举例说明。
三、合作探究
(一)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阅读课本14-16页,完成下列各项:
1、试完善下面的循环图,概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课前各小组都收集了很多鼠妇,你们从哪里收集到的?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3.让同学们说说当时发现鼠妇的情景,引导学生做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是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4.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设置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各小组讨论探究方案,进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探究。实验过程中要记录探究结果。
5.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表达和交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得出结论”
(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设置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各小组讨论探究方案,进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探究。实验过程中要记录探究结果。
4、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表达和交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把10只鼠妇放在培养皿中央,在培养皿的左侧盖上黑纸板,5min后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中,若房间的光线很暗,5min后观察,_____________出现(1)中的结果(填“能”或“不能”)
(3)、小露同学在完成探究(1)时,发现10只鼠妇均躲在了黑纸板下,她轻轻地将培养皿的右侧放入潮土,在慢慢的取下黑纸板,5min后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由此又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阅读课本16-17页,完成下列问题:
1、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此外还有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之间会争夺________;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之间能够_______,从而组成一个“家庭式”的整体。
四、拓展创新
1、洗洁精是家庭常用的洗涤用品,人们常常使用它清洗餐具、瓜果蔬菜等。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洗洁精对人体有害吗?
(1)、王微同学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材料:金鱼若干条、洗洁精以及其它必要的实验材料。
①王微同学提出的问题是:洗洁精对金鱼有伤害吗?
②王微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微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去两个相同的水缸,分别标记为A、B,在每个水缸中倒入2000毫升的清水,在A缸中加入100毫升洗洁精,B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取2条大小、活动状况一样的金鱼,一条放入A缸中,一条放入B缸中,置于温度相同的同一环境下,并定期饲喂相同的食物。定期观察金鱼的活动状况和进食情况。该实验设计有两处明显的不妥,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花同学把王微的实验不足之处纠正后进行试验,结果,几天后发现A缸中的金鱼活动状况和进食情况都变差了,B缸中金鱼正常,据此,你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
。
2、某学生为证明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壤中获取无机盐,将一盆植物如图所示放在阳光下。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她还应该设计另一个实验,你认为该如何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A.盆中装无机盐和水 B.盆中只装水
C.盆中只装无机盐 D.盆中只装水 答〔 〕
五、网络构建
六、达标测试
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
A、空气 B、温度 C、草 D、水
2、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
A、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D、对照实验
3、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
5、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6、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 ( )
A、河中水 B、水的温度
C、同种的鱼 D、河岸上吃草的羊
7、连线,说明下列生物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生命现象 非生物因素
①鲸在水下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 A.阳光
②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 B.水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温度
④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D.空气
⑤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
⑥蛾在夜晚出来活动
8、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方? 。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
(3)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
(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21世纪教育网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______________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________两种环境的对照。
(6)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课前预习:
1、假设 选择材料 设计方法步骤 假设
2、非生物因素 光 温度 水 空气
3、其他生物
三、合作探究
(一)1、按箭头依次为: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4、对照实验 光
(二)1、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对照试验 光照
4、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5、(1)鼠妇爬到左侧黑纸板下 鼠妇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2)不能
(3)有一部分鼠妇爬到右侧潮土中 鼠妇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三) 1、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阳光、养料和少 分工合作
四、拓展创新
1、(1)洗洁精对金鱼有伤害 加入的洗洁精太多 金鱼的数量太少
(2)洗洁精对金鱼有伤害 2、D
六、达标测试
1、C 2、D 3、A 4、C 5、B 6、D
7、①-D ②-A ③-C ④-B ⑤-C ⑥-A
8、(1)花盆、石块、拖布下等阴暗的地方
(2)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3)不是 太多不容易观察和记录,增加实验的难度
(4)实际现象 C (5)光 明亮 黑暗 (6)减少误差、减小偶然性
(7)放回鼠妇适合生存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师寄语:努力学习,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学习目标:
1、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3、①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②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③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④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学习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难点: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__________环境。同时,也_________环境。
2、阅读《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3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___的。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一个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生物,说说它的生存都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吗?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三、合作探究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阅读课本19页的插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组内探讨: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生物名称 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 生活环境[21世纪教育网
骆驼
骆驼刺
海豹
旗形树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_____________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动物的警戒色,壁虎的“苦肉计”,长颈鹿的颈,刺谓的刺,雪莲花的叶,沙漠植物仙人掌)
除课本插图外,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课本16-21页,回答下列各题:
1、(1)请同学们根据课下的测量,完成下表
时间地点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相对湿度(%)21世纪教育网
早晨 中午 傍晚
灌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草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裸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2)整理和分析测得的数据,画出一天内,裸地、草地和灌丛三处空气变化的曲线(三条):
(3)从表中反映的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除课本上的例子外,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你还知道有哪些呢?请讨论后回答。
四、拓展创新
1、下图显示三种动物的外形。避役的体色可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黄胡蜂体表有黑黄相间的鲜艳条纹;尺蠖栖息在树枝上,宛如树枝。请思考,三种动物的形态特点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避役 黄胡蜂 尺蠖
2、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有着侵蚀作用,导致岩石风化,这个事例表明生物既能_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
3、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组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
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4、生物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现在,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广泛,对环境已经造成了很多的破坏(例如温室效应),而环境也随时准备报复我们。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将会不堪设想,请你把今天所学内容作为切入口,写一封倡议书,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环境。
五、网络构建
六、达标测试
(一)填空题:
1、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有着侵蚀作用,导致岩石风化,这个实例表明生物既能________________,
又能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某学习小组测量校园内灌木丛与裸地空气湿度的数据,请完成下表:
时间地点 相对湿度(%)
早晨 中午 傍晚
灌丛 第一次 78 57 71
第二次 75 59 73
第三次 76 60 69
平均
裸地 第一次 44 30 33
第二次 45 29 34
第三次 45 32 33
平均
(二)选择题:
1、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2、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3、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4、探究植被对环境中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要用干湿计分别对裸地、草坪和灌木丛进行
测量,获得的数据中起着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
A 、裸地 B、草坪 C、 灌木丛 D、任意一组
5、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
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6、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学习感悟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
1、适应 影响
2、3、略
三、合作探究
(一)1、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总之,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2、形态结构 生活方式 普遍存在
3、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例如,虫媒花一般都是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借助风来传播果实或种子的植物,如蒲公英、柳等,果实或种子上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这样可以随风飞扬。靠动物传播果实的植物,如窃衣、鬼针草、苍耳等,在果实的表面上有刺毛或倒钩,容易附着在动物身上,被动物带到其他地方去。
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例如,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蜥蜴和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这些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猛兽和猛禽(如虎、豹、鹰等)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被捕食的动物又能够以各种适应方式来防御敌害,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豪猪、刺猬身上长满尖刺,黄鼬在遇到敌害时能分泌臭液,等等。
(二)1、略
2、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
四、拓展创新
1、这三种动物的形态特点都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有利于逃避敌害和捕食,利于它们的生存。
2、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
3、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如果饲养的山羊过多,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4、略
六、达标测试
(一)1、普遍 形态结构 生活方式
2、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
3、略
(二)1、C 2、A 3、A 4、D 5、D 6、D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时志清
教师寄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尝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3、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生态保护的紧迫性,认识到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性。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学习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习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_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但又是有一定____________ 的。
二、导入新课:
(展示家庭水族箱),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水族箱,你们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三、合作探究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第23页课本插图,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
1、(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真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2、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3、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扮演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角色,回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
用?你的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为什么?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看课本24、25页完成下列各题:
1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光系,主要是是-----和-------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通过25页“观察与思考”讨论:
(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创设情景: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而草木繁茂。设问:因为食物充足,兔的数量急剧增加。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草场过度放牧,草场还会保持原状吗?
2、教师提问: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为什么?引导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分析课本26页的资料,讨论思考: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四、拓展创新
1、俗话说“螳螂捕蟑,黄雀在后”。它描绘了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图,请据图回答:
(1)生产者是_______。
(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联系就形成了食物链。那么右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________。
(4)、从动物行为的角度来看,黄雀对螳螂的行为是_______行为。
2、某小岛上,阳光灿烂,水富土肥,天空中飞着小型益鸟,树上站着猫头鹰,地面上有鼠、蛇及蛙在活动,还有许多昆虫、真菌和腐烂的动植物尸体。
(1)在这岛上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试写出一条食物链。
五、网络构建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生产者 主要是:
消费者 主要是:
分解者 主要是: 和
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 、 、 、 、 等。
六、达标测试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
4、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后增
5、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6、下列是一些池塘中常见的生物①鱼类②藻类③水生甲虫④池边杂食动物⑤水蚤将上述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次序为( )
A、④→①→②→③→⑤ B、②→⑤→③→①→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⑤→④→③→①
7、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A→B→C→D→E B、E→D→C→B→A
C、D→A→B→C→E D、C→E→B→A→D
8、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 ( )
A、少量增加 B、富集 C、减少 D、不变
9、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草→兔子→狐狸→狼 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C、猫头鹰→老虎→种子 D、青蛙→蛇→鼠→猫头鹰
10、生物圈具有自我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 )
A、无限的 B、不受影响 C、有限的 D、永不改动
11、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
①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细菌 ④朽木上的蘑菇 ⑤树上的麻 ⑥河边的青蛙 ⑦土壤中的蚯蚓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 ⑨池塘里的蠕虫 ⑩鲜艳的大丽花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⑥⑨ D.③④⑦
12、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13、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示:
根据图回答:
(1)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_。
(3)该食物网有___食物链。
(4)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____种:___________。
(5)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先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学习感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课前预习
1、环境
3、数量 所占的比例 相对稳定 自动调节能力 限度
三、合作探究
(一)1、(1)啄木鸟以昆虫幼虫为食,昆虫幼虫以树为食。
(2)树桩上长出的真菌,会将树桩分解成碎片,使坚硬的树桩慢慢腐烂。所以树桩最终是会消失的。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真菌分别扮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己,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有机物为食,因而是消费者。 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4、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都会、水等,它们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1、吃 被吃
2、(1)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下
(2)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
会增加;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1、不会,当兔的数量增加时,食物就会缺乏,由于食物缺乏,兔的数量减少,草因兔的数量减少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兔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草场过度放牧,草原会破坏,再也长不出草来,最后变成一片沙漠。
2、略
3、(1)人会中毒。
(2)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
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
越高的生物,体内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四、拓展创新
1、(1)绿色植物(2)1,绿色植物→禅→螳螂→黄雀(3)分解者(4)捕食
2、(1)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它大体符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草→ 鼠→ 蛇 →猫头鹰
六、达标测试
1、D 2、B 3、C 4、A 5、D 6、B 7、D 8、B 9、A 10、C 11、D
12
13、(1)绿色植物(草) (2)兔和鼠 (3)5条 (4)3种, 鼠 蛇 鹰 (5)增加 鹰的食物丰富、贮藏能量多、生殖能力强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时志清
教师寄语:保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就是珍惜我们的家园!
学习目标:
1、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2、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学习重点: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难点: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 ,这种 性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作为 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去,滋润着沿途的 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最终夹裹着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 生态系统。
2、__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吗?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吗?
三、合作探究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阅读课本29-30页内容完成:
1做游戏“我爱我家”全班分成6组分别扮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你们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向其他同学展示你们的“家”。
2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___,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___________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湿地生态系统是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的,__________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阅读课本30-32页,回答下列各题:
1据30页的资料,说明河流生态系统与 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通过分析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2课本31页的的资料,说说你有何启发?
3、请你结合图画,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名学生,你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这一天里,世界各国都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请你为这一天写出至少两条富有创意的宣传标语。
四、拓展创新
1、下图是几种鸟足。连线说明每种鸟的运动方式以及适宜生活的生态系统。
五、网络构建
六、达标测试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3、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
A、人 B、绿色植物 C、高楼大厦 D、动物
4、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5、近年来,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东海的渔场、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树木的大量砍伐 D、海洋石油开采
6、下列那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
A、呼伦贝尔大草原 B、青海湖
C、人工蔬菜大棚 D、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7、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都生活在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池塘生态系统
8、写出下列生物最适于生活在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
①鲨鱼和带鱼 ②高粱和玉米 ③狼和鹿 ④松鼠和啄木鸟 ⑤芦苇和鲤鱼 ⑥沼泽植物
9、数千年的黄土高原,曾经生态优越、气候宜人。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砍伐树木、植被破坏,现在正成为一片秃山秃岭,不毛之地。每年雨季到来,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请你分析:
(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已提到的生物外,还应包括 。
(2)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3)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
(4)看了上述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些什么?
七、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课前预习:
关联 关联 河流 森林 草原 农田 湖泊 湿地 海洋
生物圈
三、合作探究
(一)1、略
2、森林生态系统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 多水和过湿 沼泽 净化水源 蓄洪抗旱
(二)1、河流生态系统与许多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每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方方面面。从非生物因素来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从地域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人对某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都会延伸到生物圈,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3、略
四、拓展创新
1、游泳—C—淡水攀援—B—森林猎捕—A—草原泥沼行走—D—湿地
六、达标测试
1、B 2、C 3、A 4、C 5、B 6、D 7、B
8、①鲨鱼和带鱼——海洋生态系统
②高粱和玉米——农田生态系统
③狼和鹿——草原生态系统
④松鼠和啄木鸟——森林生态系统
⑤芦苇和鲤鱼——淡水生态系统
⑥沼泽植物——湿地生态系统
9、(1)分解者
(2)草→鼠→蛇→鹰
(3)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
(4)保护植被;爱惜动物。
为生物生存所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岩石圈
②水圈
大气圈
植物:
:消费者
:分解者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阳光、空气、水等
:
植物:
:消费者
:分解者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阳光、空气、水等
:
植物: 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
细菌、真菌 :分解者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阳光、空气、水等
非生物部分:
植物: 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
细菌、真菌 :分解者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阳光、空气、水等
非生物部分:
植物:
:消费者
:分解者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阳光、空气、水等
:
植物:
:消费者
:分解者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阳光、空气、水等
:
植物: 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
细菌、真菌 :分解者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阳光、空气、水等
非生物部分:
植物: 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
细菌、真菌 :分解者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阳光、空气、水等
非生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