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初一生物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初一生物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9-06 10:2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初一生物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一章学案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师寄语: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举例说明生物特征。
2、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_、生物能进行_________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______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_生物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视频):观察空中的飞鸟、地上的爬虫、河里的游鱼、高大的树木、微小的细菌……通过观察,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生命无处不在。
1、最后出示图片:我们的校园
2、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校园,说出有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请回答。
3、尝试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合作探究
(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
1、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1—10插图,讨论:
(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明确生物的生命现象:
出示实物:鱼缸中的几条小鱼和几条玩具塑料鱼、一棵盆栽植物和一个塑料盆景
观察讨论:哪些鱼是生物,哪一盆植物是生物?说出判断理由。
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②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拓展创新
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
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1世纪教育网
(2)猫生小猫属于 。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
五、网络构建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5、下列说法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6、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
7、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合拢下垂这个生命现象属于( )
A、新陈代谢 B、应激性
C、变异  D、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非选择题:21世纪教育网
8、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
曲中的非生物有: 。
9、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 应激性
鲸喷出水柱 营养
向日葵朝向太阳 繁殖
植物开花结果 生长
人体排汗 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 遗传
子女与母亲相似 呼吸
学习感悟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
1、肉眼 放大镜 显微镜 照相机 测量
2、略
三、合作探究
(一)B
(二) 1、(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但是,无论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的物质,它们都是一样的。
(2)氧气 二氧化碳
(3)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4)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四、拓展创新
1、(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4)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1)生物能生长 (2)生物能繁殖 (3)生物能遗传 (4)生物能变异 (5)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六、达标测试
1、D 2、C 3、D 4、B 5、A 6、C 7、B
8、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 ;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
9、 动物取食 ———— 营养
鲸喷出水柱 ———— 呼吸
向日葵朝向太阳 ———— 应激性
植物开花结果 ———— 繁殖
人体排汗 ———— 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 ———— 生长
子女与母亲相似 ———— 遗传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21世纪教育网
时志清
教师寄语: 没有成功与失败,只有得到与学到。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学习重点: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
学习难点: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___。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也可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_______和______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物的特征,课下每个小组都对我们学校的生物做了调查,请各小组把你们的调查方法和结果进行展示,说出你们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
(一)通过学生的发言,明确以下知识: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和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的方法步骤是:
(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
(2)分组:__________人为一个调查小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请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里等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归类
(6)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
(二)生物的归类方法
1、请根据本小组在室外开展的“调查校园生物活动”的有关情况填写下列内容:
(1)我们的调查路线是;

(2)我们的调查范围是;

(3)我们组一共调查到了(   )种生物,其中植物(   )种,动物(   )种,其他生物(   )种;说说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4)从调查到的生物中选1~2种,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5)这次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
四、拓展创新:
1、调查活动要谨记:
注意安全三不要,
爱护资源要记牢,
如实记录收藏好,
全面细致别忘了。
2、下图是某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幅照片。
21世纪教育网
(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

请对调查的具体地点进行简要描述:

(2)如果将照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

写出你的分类依据:

列出你的分类结果:

五、网络构建
按照形态结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 → → 按照生活环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用途分为: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六、达标测试
1、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三大类的依据是( )
A、用途 B、生活环境 C、形态结构 D、个人喜好
2、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3、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 )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
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6、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7、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和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8、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
(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2)按生活环境分类:
9、谈起宠物(如狗、猫)你一定很感兴趣,你所居住的小区或村庄内有一定数量的宠物存在,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证它们不向人类传播疾病等问题,也许你并非十分清楚。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广泛的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相关内容告诉身边养宠物的人。那么,你(或你们小组)打算怎样做这个调查呢?
(1)调查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范围:本小区或村庄内的_______________。
(5)调查方案: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组,确定组长;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做好调查记录;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七、学习感悟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1、 调查 调查
2、略
三、合作探究
(一)1、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调查方案 抽样调查 记录 整理 分析
2、略
(二)1、略
2、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水生生物 、 陆生生物 ; 家禽、家畜、作物 、宠物
四、拓展创新
2、(1)淡水水域 略
(2)据生活环境将照片中的生物分为水生生物(凤眼莲、莲、虾、蛙),陆生生物(蜻蜓、蚂蚁);据形态结构将照片中的生物分为植物(凤眼莲、莲);动物(虾、蛙、蜻蜓、蚂蚁)。
六、达标测试
1、C 2、D 3、D 4、B 5、C 6、B
7、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调查方案 抽样调查 记录 整理 分析
8、(1)植物:银杏树、海带、白菜、 动物:鲫鱼、奶牛、蚂蚁、 其他生物:木耳、大肠杆菌
(2)水生生物:海带、鲫鱼、 陆生生物:银杏树、木耳、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
9、目的:搞清楚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及如何防止宠物向人类传播疾病
方式:采用访谈法、查阅资料等21世纪教育网
对象:饲养的宠物
范围:所有的宠物
方案:①制定调查计划。
③设计合理的调查路线
⑤归类、整理分析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时志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寄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各圈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主要生物类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学会利用资料分析提取信息,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4、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学习重点: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学习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共同的家园。
2、生物圈的范围:_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__的大部、__________的表面。
3、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________、阳光、_________、水、适宜的_______和一定的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扮演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等不同的角色,来体会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21世纪教育网
三、合作探究:
(一)利用课本插图或挂图,阅读课本第11、12页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圈的厚度约有多少?
2、说出各圈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主要生物类型。
3、生物圈中的三个圈层是截然分开的吗?
(二)阅读课本11、12页插图,思考以下问题:
1、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条件?
2、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
3、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严重减产?
4、大棚蔬菜在种植过程中,菜农会经常浇水、施肥、松土,晚上还要在棚顶盖上草帘,而早晨把草帘卷起,且一个大棚栽种适量的作物,这都体现了生物生存的哪些基本条件?
四、拓展创新:
1、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兴建了“生物圈Ⅱ号”,模拟与地球—“生物圈Ⅰ号”相似的生态环境,8名科学家在其中生活了一年多。无独有偶,日本在北部沿海也建造了“迷你地球”—一个全封闭的人工生态环境,2位科学家于2005年入住“迷你地球”,开展科学研究。请问:
(1)研究者在设计“生物圈Ⅱ号”和“迷你地球”时,需要为里面生活的科学家考虑哪些基本的生存条件?
(2)“生物圈Ⅱ号”的实验最终以失败告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2、你饲养过小动物吗?回想一下,你是怎样来饲养你的小动物的?它们生活得好吗?如果不好,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五、网络构建
21世纪教育网
生物圈
六、达标测试
1、生物圈的范围为 (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 )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与B的总和
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
3、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 )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
4、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 )
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5、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 )
A、空气 B、食物、水 C、空气、食物、水 D、水
6、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
A、没有二氧化碳 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 D、水温太低
7、果农在移栽植物幼苗的初期,幼苗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是下列哪种条件缺乏引起的( )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营养物质
8、地球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以上三项
9、下列做法中,不属于正确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
A、查阅书刊报纸 B、拜访有关人士
C、臆造拼凑数据 D、上网搜索
10、下面列举了一些生物的名称,据此回答问题。
蝴蝶、花生、马尾松、乌贼、麻雀、鲸、紫菜、老虎、细菌、扇贝、藏羚羊、萤火虫、大熊猫、蘑菇
(1)上述生物中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都有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
(2)请将以上除(1)提到的以外的生物名称填写在生物圈适当的范围中。
学习感悟
为生物生存所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岩石圈
②水圈
大气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