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 12.5 多普勒效应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 12.5 多普勒效应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8 17:42:29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第五节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10]
(时间:30分钟 总分:50分)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多普勒效应是由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解析: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改变的,只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了变化。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故选项C正确。
2.(2020·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近年来我国的航空事业迅速发展,战机的超音速飞行已十分普遍。当战机在法定上空返航时,地面上的人经常会听到一声雷鸣般的巨响,引起房屋门窗的剧烈颤动。这是因为飞机返航加速过程中,当飞机速度接近声速时会使发动机发出的声波波面在飞机的前方堆积形成音障,当飞机加速冲破音障时而发出的巨大响声,称为音爆。关于音障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现象的形成原理最为相近( C )
A.音叉周围有些区域声音较强,有些区域声音较弱
B.敲响一只音叉,不远处的另一只音叉也发出声音
C.火车进站时鸣笛的音调会变高,出站时会变低
D.在屋外看不见屋内的人,却能听见屋内人说话
解析:音叉周围有些区域声音较强,有些区域声音较弱,这是声音的干涉现象,故A错误;敲响一只音叉,不远处的另一只音叉也发出声音,这是声音的共振现象,故B错误;火车进站时鸣笛的音调会变高,出站时会变低,音调会变低表示远离,音调会变高表示靠近,该现象与音障的形成类似,故C正确;在屋外看不见屋内的人,却能听见屋内人说话,这是声音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
3.轮船在进港途中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港口所测到轮船上雾笛发出声音的频率是图中的哪一个( A )
解析:匀速靠近港口的过程中,测量到的频率不随时间变化,但速度大时频率大,由x-t图象可知,轮船靠近港口时三段时间内的速度v1>v3>v2,可知f1>f3>f2,故A正确。
4.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 BC )
A.波速变大      
B.波速不变
C.频率变高
D.频率不变
解析:渔船与鱼群相互靠近,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的速度大小不变;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的频率变高。故选项B、C正确。
5.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只要波源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B.当声源静止、观察者运动时,也可以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C.只要声源在运动,观察者总是感到声音的频率变高
D.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可能变高,也可能变低
解析:若波源和观察者都同时运动,两者间相对静止时,是不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的,故A错误;由定义可知,当声源静止、观察者运动时,也可以观察到多普勒效应,故B正确;若声源远离观察者,观察者会感到声音频率变低,故C错误;声源和观察者靠近时,音调会变高;若两者远离,则频率减小音调变低;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6.如图分别反映了飞机以三种速度在空中(不考虑空气的流动)水平飞行时,产生声波的情况。图中一系列圆表示声波的传播情况,A表示飞机的位置。请你利用给出的图,确定飞机飞行速度最大的是__丙__(选填“甲”“乙”或“丙”)。
解析:题图甲中,飞机飞到A点时,声波已传播到前面了,即飞机慢于声音,题图乙中飞机与声音速度相同,题图丙中,飞机运动到A点时,声波还在后面,故飞机运动快于声音。
7.如图所示为由波源S发出的波某一时刻在介质平面中的情形,实线为波峰,虚线为波谷,设波源频率为20
Hz,且不运动,而观察者在1
s内由A运动到B,观察者接收到多少个完全波?
答案:19个
解析: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就等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如果观察者不动,则1
s内,观察者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能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正好比不运动时少1个、即他只接收到19个完全波。(共39张PPT)
物 理
选修3-4
·
人教版
新课标导学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五节 多普勒效应
【素养目标定位】

了解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了解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素养思维脉络】
1
课前预习反馈
2
课内互动探究
3
核心素养提升
4
课内随堂达标
5
课时强化作业
课前预习反馈
音调与响度
1.音调
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高则音调________,频率低则音调________。
2.响度
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大则响度________,振幅小则响度________。
高 
知识点
1
低 
大 
小 
多普勒效应
1.定义
多普勒效应指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____________,使观察者感到________变化的现象。
2.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
(1)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是________的,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________波源振动的频率。
(2)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________,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________波源的频率,即感觉到的频率________。
(3)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________。
相对运动 
知识点
2
频率 
一定 
等于 
增加 
大于 
增加 
变小 
3.应用
(1)交通
大城市中的一些路段通常需限制车速,如学校附近,可在公路上安装________________便可监视到过往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否符合要求。
(2)测天体运动
通过测量某天体上元素发出的光波的________,就可以算出此天体相对地球的运动情况。
多普勒测速仪 
频率 
(3)医疗
医院里用的________通过测定____________,可以检查大脑、眼底等处的血管病变。
(4)军事
以炮弹飞行的__________判断炮弹的飞行方向。
彩超 
血液流速 
尖叫声 
『判一判』
(1)产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振动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
(  )
(2)我们在剧场听演唱会时,听到的声音频率与声源的频率是不一致的。
(  )
(3)人与波源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  )
(4)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  )
(5)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变小。
(  )
× 
× 
× 
× 
× 
辨析思考
『选一选』
(2020·江苏省南通市高二下学期线上测试)(多选)如图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AD 
解析:女同学荡秋千的过程中,只要她有向右的速度,她都有靠近声源的趋势,根据多普勒效应,她都感到哨声音调变高;反之女同学向左运动时,她感到音调变低。选项A、D正确,B、C错误。
『想一想』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作战的需要,现在的战斗机飞得越来越快,有些战斗机的速度超过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假设某爆炸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一架战斗机正在爆炸点附近远离它飞行,要使飞行员听不到爆炸声,战斗机飞行的速度至少多大?
答案:要使飞行员恰好听不到爆炸声,即飞行员正好一个声波也接收不到,则他随战斗机运动的速度应与波峰前进的速度一样,即战斗机应以340
m/s的速度飞行远离爆炸点。
课内互动探究
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
(1)生活中我们能否从飞机轰鸣声调的高低,判断它是从远处飞来,还是掠过头顶而去?
(2)站在马路边,一辆响着喇叭的汽车从身边驶过。你听到的喇叭音调是否变化?
提示:(1)能 (2)变化
思考讨论
1
探究

1.波源频率
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2.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并没有变化,是接收者接收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波的个数)发生变化(大于或小于波源频率)。
3.发生多普勒效应的几种情况
归纳总结
(1)无论什么情况,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与观察者肯定有相对运动,二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高,相互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变低。
(2)多普勒效应的产生不是取决于观察者距波源多远,而是取决于观察者相对于波源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特别提醒
     (多选)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B.当观察者靠近声源时,听到声音的音调升高,说明声源的频率升高了
C.当声源和观察者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运动时,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D.火车离站时,站台上的旅客听到火车的汽笛音调降低
CD 
典例
1
典题例析
解题指导:①多普勒效应是波具有的特征,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②观测者向波源靠近时,波源频率不变,但观测者接收到的频率增高,即音调增高;反之,观测者与波源远离时,观测者接收到的频率降低,即音调降低。
解析: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仅是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A项错误。
发生多普勒效应时,声源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而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B项错误。
当波源和观察者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运动时,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C项正确。
火车离站时,站台上的旅客和火车相互远离,听到火车的汽笛音调降低,D项正确。
1.(2020·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如图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运动的情况下,某一时刻在介质平面中的情形,图中的圆表示波峰。
对点训练
(1)该图表示的是
(  )
A.干涉现象     
B.衍射现象
C.反射现象
D.多普勒效应
D 
(2)波源正在移向
(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3)观察到波的频率最低的点是
(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解析:(1)该图表示的是多普勒效应,正确的选项为D。
(2)从波长变化情况来看,波源正在移向A点。
(3)由于波源远离B点,所以,观察到波的频率最低的点是B点。
A 
B 
多普勒效应及超声波的应用
医院有一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彩超,向病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精确掌握的超声波。超声波经血液反射后被专用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可以知道血液的流速。这一技术主要体现了哪一种物理现象?
探究

思考讨论
2
提示:仪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是因为血液的流动使波源与接收仪器间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多普勒效应。
1.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1)多普勒效应测车速。
(2)医用彩色超声波测定心脏跳动,了解血管血流等情况。
(3)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为跟踪目标物(如导弹、云层等)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在军事、航天、气象预报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
(4)用多普勒效应测量其他星系向着或远离地球运动的速率。
归纳总结
2.超声波及其应用
(1)定义:频率高于2×104
Hz的声波。
(2)特点:大功率的超声波几乎沿直线传播。
(3)应用:超声波洗涤,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探测仪,医用彩超等。
     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如果该电磁波被轿车反射回来时,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比发出时低。
(1)此现象属于
(  )
A.波的衍射     
B.波的干涉
C.多普勒效应
D.波的反射
(2)若该路段限速为100
km/h,则轿车是否超速?
(3)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频率应怎样变化?
C 
典例
2
典题例析
解题指导:根据波源与观察者相对距离增大或减小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即多普勒效应解答。
解析:(1)巡警车接收到的电波频率比发出时低,此现象为多普勒效应。
(2)因警车接收到的频率低,由多普勒效应知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而警车车速恒定又在后面,可判断轿车车速比警车车速大,故该车超速。
(3)若该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时,此时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的频率应偏高。
答案:(2)超速 (3)偏高
2.(多选)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   )
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
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ABD 
对点训练
解析: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便可以测定遥远星体相对地球远离的速度,A正确;被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一个运动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其频率发生变化,由多普勒效应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运动物体的速度,B正确;铁路工人是根据振动的强弱而对列车的运动作出判断的,C错误;炮弹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频率与炮弹的相对运动方向有关,D正确。
核心素养提升
(1)确定研究对象。(波源与观察者)
(2)确定波源与观察者是否有相对运动。若有相对运动,能发生多普勒效应,否则不发生。
(3)判断:当两者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小,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大,但波源的频率不变。
多普勒效应的判断方法
     某人站在地面上某处,一架飞机由远而近从人的头顶上方匀速飞过,则人听到飞机发出声音的频率
(  )
A.越来越低   
B.越来越高   
C.先变高后变低   
D.先变低后变高


A 
易错分析:飞机从人头顶匀速飞过,匀速是指飞机相对地面,但相对观察者的速度是先减小后增大,这需要将速度分解。一些同学思维简单,只考虑到起初是飞机(声源)相对观察者靠近,飞机过了人的正头顶后,变成了声源相对观察者远离,因此认为接收的频率先变高后变低,错选了C项。
解析:当飞机飞近人时,将飞机的速度分解,如图甲所示,飞机相对人的速度为v1=vcosα,α越来越大,则v1越来越小,即人听到飞机声音的频率越来越低,但总是f听>f源。当飞机远离人时,将飞机的速度分解如图乙所示,飞机相对人的速度v3=vcosα,α越来越小,则v3越来越大,即人听到飞机声音的频率越来越低,且都是f听<f源,故在飞机飞过头顶的过程中人听到的声音频率一直是越来越低,即A项正确。具体地说:当飞机到达头顶正上方之前,f听>f源;恰好在人头顶正上方时,f听=f源;越过头顶正上方之后,f听<f源。
课内随堂达标
课时强化作业第十二章 第五节
沙场点兵·名校真题·实效检测
1.(2020·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联考)有一测速雷达,发射电磁波的频率为f1,用它来测量一迎面开来的汽车的车速,设该雷达接收到的从汽车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的频率为f2,则( C )
A.f1>f2
B.f1=f2
C.f1D.无法确定
解析:由于是测量一迎面开来的汽车的车速,根据多普勒效应,因而接收的频率应高于发射的频率,f12.(2020·江苏省启东市高二下学期调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树枝在风的作用下运动是简谐运动
B.波长比孔的宽度小得越多,波的衍射越明显
C.只要是两列波叠加,都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D.当观察者和波源间存在相对运动时不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现象
解析:树枝在风的作用下运动是机械振动,故A错误;当波长比孔的宽度大得越多或相差不多时,波的衍射越明显,故B错误;只有叠加的两列波频率相等,振动情况相同,才可以产生稳定的干涉,故C错误;当观察者和波源间存在相对运动时不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现象,如观测者绕波做匀速圆周运动,故D正确。
3.(2020·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上课时老师将一蜂鸣器固定在教鞭一端,然后使蜂鸣器迅速水平旋转,蜂鸣器音调竟然忽高忽低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旋转时蜂鸣器发声的频率变化了
B.由于旋转,改变了同学们听到的声音频率
C.蜂鸣器音调变高时,一定是向远离观察者的方向运动
D.音调的忽高忽低是由波的干涉造成的
解析:蜂鸣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变,只是同学们感觉到的声音频率变化了,故A错误,B正确;当其远离观察者时,听到声音的频率变小即音调变低,故C错误;旋转过程中,声源(蜂鸣器)与观察者(同学们)的距离有时近,有时远,发生多普勒效应,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