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从三个方向看
教材: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五章
由于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三维的,因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通过对前面内容折学习,学生已体会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丰富的图形,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通过图形呈现在我们面前。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空间立体图形可以展形成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可以折成立体图形;为了认识立体图形的内部可以用平面去截,得到截面。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处处有数学。而学会从三个方向看不但使我们能对事物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且有助于空间概念的建产,几何直觉思维的培养,为将来学习几何打好基础。所以本课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从不同方向到从三个方向观察几何体的活动过程,感受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不同的结果。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数学思考
人们生活在三维立体空间,如何用平面图形刻划出所看到的立体图形。
解决问题
尝试表达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知道直观图与视图的区别。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个视图,并能通过个案(画盒子的三个视图)总结出物体三个视图的画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物体三个视图的合理性与现实意义。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的必要性。实事求是,辨证,客观地评价所看到的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方向看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并能识别物体的三个视图。
教学难点:画出物体的三个视图。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探险究性的学习,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富有创造性和好奇心的特点,仔细观察,大胆表述,自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投影、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降低难点。
教学媒体及工具:电脑、投影仪,长方体、圆柱、四棱锥等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以奥运会这一极富现代气息的内容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1:观看奥运会上郭晶晶一个跳水动作的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看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活动2:展示三幅画面,为解决问题而进行角度的选择,从而知道从不同方向看的必要性。
活动3、学生例举生活中的事例。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活动4、引导学生思考从几个方向可看清一个物体。组织猜谜游戏以说明从六个方向看可看清一件物体。从观察长方体饼干盒哪些面相同进一步引导得出:对于规则的物体或几何体,从三个方向看就行了。引出课题。
(二) 从三个方向看
活动1、让学生从三个方向观察一个身边熟悉的物品,例如数学书。
活动2、让学生从三个方向一一去看长方体、圆柱、四棱锥,并说出看到的图形。
活动3、同桌合作,将长方体平放在左侧,圆柱立放在右侧。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它们的组合图形,同桌交流。请学生用语言表达出他所看到的图形。
活动4、将四棱锥放在长方体、圆柱之间。请学生想象,从这三个方向会看到什么图形。然后动手操作,以验证想法并在小组内讨论。进一步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的能力。
(说明:通过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物体的三个视图
介绍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练习1、识别物体的三个视图。
练习2、从不同位置看同一个物体,视图不同。进一步辨认物体的视图。
(让学生体会三视图的现实意义,感受从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让学生学会识别图形。)
(四)画物体的三个视图
活动1、以长方体礼品盒为例,让学生设计视图的画法。画好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推选出一位同学的作品作为小组的代表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请某个小组上来展示,并请其他小组给予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并上来修改。总结出视图中线段的长和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联系。也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及勇于表现自己的能力。
活动2、给礼品盒装饰了两根彩带,视图上会有什么变化?(巩固三个视图的画法)
活动3、动手摆放小正方体,并画出它的三个视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画图能力。)
(五)小结与思考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讨论) 2、教师小结。
3、欣赏苏轼的《题西林壁》,更深层次体会到山美!诗美!美在何处。
(六)请同学们课后收集生活中的视图,了解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附:教案设计说明
“从三个方向看”一共有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感觉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必要性和科学价值,认识物体的三个视图,发现从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的转换规律,最终达到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个视图;第二课时是由物体的三个视图想象出几何体的立体图形,是从物体的三个视图到空间立体图形。这里是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创设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奥运会的有关内容情景,新颖、生动,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神、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在情境中思考,在情境中领悟,生动活泼地投入学习。
通过欣赏运动员跳水动作的录像和另外三幅学生感兴趣的比赛画面,巧妙设疑,学生轻松解答。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事物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发展几何直觉,感受到从不同方向看的必要性。接着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和数学密不可分。自然地引导学生思考:想看清一个物体要从几个方向去看?学生根据直觉或经验答出从六个方向可看清一个物体,给予肯定,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组织简单的猜谜游戏,既验证了答案的正确性,同时又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引导得出:对于规则的物体或几何体,只需从三个方向看。引入过程流畅自然,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二、 数学实验,感觉新知
从学生熟悉的规则的立体图形入手(例如观察数学书),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通过由单一立体图形到三种立体图形的研究分析,由浅入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知觉思维。活动过程中,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加强了沟通,消除了隔阂,潜力得到了发挥。并且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结论,比较直观、形象,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师生合作,认识新知
在观察物体并能表达出所看到的图形的基础上介绍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为巩固所学概念,设计两个练习,分别是由物体得出三个视图和由视图想像观察的方向,难度有所递增,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渗透二维平面图形和三维立体图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思想,经历从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转换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三个视图的现实意义。
四、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观察,动手实践,交流合作,探索物体三个视图的画法。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一过程,根据直觉画出物体的三个视图,然后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步完善,进面发现三个视图之间的相互联系,揭示规律。在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实践操作,运用规律
给礼品盒装饰两根彩带,思考视图的变化,降低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带领学生动手摆放正方体,按要求搭出组合图形,并画出它的三个视图,以此为基础,变化图形,比较视图的异同,最后提问如何变化图形,可使视图达到某种改变,引导学生逆向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回顾总结,升华规律
先让学生回味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然后播放苏轼的《题西林壁》,使学生能利用所学更深层次体会到山美,诗美!赏诗点“睛”,叩击主题,寓味无穷。
整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人文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直观性原则。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富有创造性和好奇心的特点,仔细观察,大胆表述,自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另外,还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同学们大胆想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在参与整个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尝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1(共14张PPT)
观察数学书,分别从上面看,从正面看,从左面看,看到了什么图形?
从三个方向看
从三个方向看
从三个方向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从三个方向看
视图
视图
视图
左
俯
如图,下列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请说出视图名称。
主
从三个方向看
从正面看
俯视图
左视图
主视图
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从三个方向看
我叫小明,我从这里看
我叫小强,我从这里看
左视图
主视图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俯视图
从三个方向看
高
宽
宽
长
从三个方向看
从正面看
从正面看
从三个方向看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同学们,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从三个方向看
从三个方向看
谢谢光临指导!
从三个方向看
∈∈W5
CTV
ATHE了分2004
只不远横题
修识近看西
在山低岭林
此真各侧壁
山面不成
中目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