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一上学期 语文期末复习自测学案八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大地的声音
向迅
(1)秋虫唧唧的叫鸣,把这初秋的夜晚闹腾得丰腴而清凉。
(2)不是一颗枯叶上的露珠,我也沉浸于如此浓稠却又轮廓分明的夜晚——像是有人握着橹,在墨绿色的水面摇落起一片一片珍珠似的水声。一整个夏天,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我经历的那些不算短的岁月,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那些唧唧声,好似时间的一种比较具体的呈现形式。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近三十个夏天,竟被我故作大方地一掷而去——我没有一次认真地聆听那些动人的唧唧声。直到这个晚上,我才坐在一方池塘边,平心静气地聆听了一次那来自山野和草木间的小提琴交响曲。
(3)繁星一般密集的鸣叫声,从池塘对面的一叠浓墨泼就似的小山里和岸边的草丛中源源不断地传诵出来。
(4)唧——唧——啾——啾——
(5)此起彼伏,高低错落,远近有致。
(6)初闻其声,以为杂乱无章,重复无趣,只是风吹草动惊起的回声罢了。但倘若把眼睛闭起来,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了——安详的大地,就如一架巨型琴键,而那些不甘寂寞的虫子呢,都是一些技艺绝佳的琴手,或避于一片树叶下,或站在一块爬满了青苔的石头上,或攀在一根草茎上,对着渺远的夜空,优雅发声,忘乎所以地尽兴弹奏——但我总是在它们的声息中,闻见了那么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抑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
(7)可这样的比喻总是有些欠妥——它们的鸣声,是那般有序,节奏分明,层次丰富,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
(8)我又想它们到底为何要这么不辞辛劳地夜夜长鸣呢?是在低声祈祷吧,是在高声歌唱吧,是在朗诵诗篇吧,是在念诵经文吧,是在呼朋引伴吧,是在促膝长谈吧……有那么一个时刻,我躺在池塘边湿漉漉的条凳上,双手情不自禁地和着那隐秘的节奏,在空气中像音乐指挥家那么划动起来——那些音乐竟神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来;那些音乐,像低垂的夜幕里极柔和的云朵,更像来自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9)我在一处草丛边蹲下来,捕捉到了两首独奏曲,它们分别来自两只我并未发现身影的促织。啾——啾——,我学不来它们的叫声。我莫名地惊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来。我感觉天与地在此刻与我离得特别近,我就像一个睡在襁褓中的婴儿,在旋律优美的摇篮曲中,抵达天堂。
(10)我心底还是无比清楚的,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
(11)不止是那池塘对岸林深叶茂的山林,只要是那些没有被水泥覆盖和倾轧的泥土里,夏秋时节,就会有虫子们的歌唱和伴奏。这无言的故乡,就生长着无数生命。即使是那些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之下,也有生命在无声活动;即使是干净而空荡的水泥地之上,那些哪怕是仅仅落得下一粒草籽的小小坑洼里,也会有精瘦的绿色,可怜巴巴地冒出来呢。
(12)我知道,很多虫子的生命仅止于夏秋两季。秋天一过,它们要么深入泥土预备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要么连同它们飘荡在草木间的歌声和一缕精魂,化成了那么一小点泥土。生命究竟是短暂的,可它们用歌声构筑的那个音乐世界,是多么宽广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它们的舞台,大地万物,都变成了它们的听众。不仅是包括我在内的人,就是那些树木与月儿,也都静静地聆听着那生命精彩的绝唱。
(13)虫子们的精神世界,真是海阔天空。
(14)歌者的一生,哪怕繁华落尽,却仍然余音不绝。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作者集中笔墨写虫鸣,是因为秋虫动人的唧唧声引发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喟,并在平心静气聆听虫鸣的过程中获得了深沉的体悟。
B. 第二自然段中的“小提琴交响曲”,喻指来自山野和草木间源源不断的秋虫的唧唧声、水面传来的摇橹的声音等各种声响。
C. 作者笔下秋虫的鸣叫声构成了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它们高低错落,节奏分明,既具有韵律美,又似乎蕴涵情意,触动了作者心灵。
D. 文章融描写、抒情于一炉,既充满感情地描摹了“我”所听到的各种各样的秋虫声,也由此引发出关于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
2、围绕着虫鸣声,作者的情感主要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3、第11段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9分)
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中国梦”,它关乎着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一百多年来,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无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誓死抗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高歌前行……
梦想虽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 ),全国各族人民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它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
B.它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
C.它关乎着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
D.它关乎着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前赴后继 百废待兴
B.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前仆后继 百废俱兴
C.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前赴后继 百废俱兴
D.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前仆后继 百废待兴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梦”的实现有现实的基础,有梦想的指引
B.我们要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坚定的信心
C.“中国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D.“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困难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__________________”,收兵后,呈现在眼中的则是“_________________”的悲壮场面。
(2)《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
《采薇》中用雪花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悲苦的诗句是:“ ,。”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电影、电视剧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叫作定格。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在你的脑海中一定也存留着许多定格的瞬间,或者美丽,或者感动,或者震撼,或者……
请以“定格”为题,自定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有生动的描写和抒情;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综合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B项“水面传来的摇橹的声音等各种声响”错。
2、【参考答案】①意识到时光在秋虫的唧唧声中流逝,“我”深悔从前粗心大意,虚掷光阴;②在倾听虫鸣声的过程中,“我”的心灵与大自然的节拍相应和,为之陶醉;③“我”因促织之声“惊诧”“激动”,展开联想,赞美秋虫顽强的生命力与海阔天空的精神世界。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整合要点。做这道题,首先要梳理文章中含有作者思想感情倾向的句子,然后整合概括。要抓住抒情议论和下结论的句子和词语。比如“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抑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我莫名地惊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来”等等。
3、【参考答案】①从实写秋虫之声联想到无数生命的生长,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意蕴;②综合运用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强调虫子乃至大地上一切微小生命的顽强,使文章更具感染力;③承上启下,结构严谨,既形象地诠释了“大地的声音”的内涵,又引发后文对虫子们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赞颂。
【解析】此题考查结构安排,考查某段的作用。此题可以从内容、手法、结构三方面回答。内容上概括段意:从实写秋虫之声联想到无数生命的生长。手法分析:拟人、反复,突出强调虫子乃至大地上一切微小生命的顽强。上下文结构,因为在中间段落,自然想到承上启下,然后具体解说。
二、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它关乎着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搭配不当,一是“关乎着”与后面两个宾语不能都搭配,只能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搭配;二是“中国人民对”也与后面的内容搭配不恰当且也容易产生错误理解,应改为“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A项,“关乎着”与后面两个宾语不能都搭配。C项,前一个“中国人民对”也与后面的搭配不恰当,“关乎着”与后面两个宾语不能都搭配。D项,前一个“中国人民对”也与后面的搭配不恰当。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坚贞不屈”,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强调人的精神品质。“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自己的想法。注意上下文,第一个空注意前面的“梦想”,这是形容对梦想的坚持,应用“坚定不移”。“生生不息”,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第二个空后面是“精神”,应用“自强不息”。“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侧重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侧重不断跟上。第三个空后面是“誓死”,应是强调不怕牺牲,应用“前仆后继”。“百废待兴”,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百废俱兴”,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第四个空前面是“成立之初”,应用“百废待兴”。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命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段中抽出一句话,然后进行选择,这就要求考生要注意上下文对选项所给句子的暗示与限制,以及语句情感表达的语气效果。先看前面,前面说“梦想虽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再看后面“全国各族人民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中间的内容要既能紧承前面的“高于现实”,又能引出下文的“奋斗”,相比之下,C项,承上启下,既照应前面重点“但高于现实”,又引出下面“……奋斗”。
(1)角声满天秋色里 , 塞上燕脂凝夜紫。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本题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审题难度不大。所给材料提示考生,“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因此作文要写一个“瞬间”、一个“画面”,而且这个瞬间是令人感动的瞬间,这个画面是美好的画面。这个作文题目可选材料非常多,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可以描写大自然中的某个美景画面,也可以描写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一瞬间。写作时要重点写出“定格”的原因,也就是令人感动或震撼之处。
参考范文
那目光定格在我心中
人的一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这匆匆的一生中,总缺不了那如水的柔情;在这匆匆的一生中,总缺不了那如火的温暖。
父亲,您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都饱含对我的关爱;您任何一句关爱的话语,中浸透着您的贴心。你那温暖的目光,尖利的目光,就如一轮红日,带给我温暖;就如一个警示牌,激励我前进;就如一盏路灯,鼓励我前行。小学五年级,我曾受同学的怂恿,迷上了网络游戏。于是在空闲的暑假,我每日都要趁父母外出工作不在家时偷偷打游戏。与“同行”交谈、与好友有交流经验、与朋友联手“打怪兽”,亦不快哉?可是,这样的“好日子”不久就“绝迹“了。一次父亲打开电脑,偶然发现了一个登陆次数频繁的游戏网站,便觉得十分疑惑。第二天,他请了假提前回家,便当场抓获正陶醉于游戏的我。没有再三思考,他找来一根藤条,狠狠将我打出一条条红痕。我的泪水几乎都要哭干了,父亲似乎也掉了几滴泪。但他那时的目光被我永远地定格在我心中。那尖利,恶狠狠的目光,似乎要将我吞噬。自那以后,但凡我要干什么坏事,只要想起父亲的目光,就打消了做坏事的念头。
初中六年级时,我的成绩属于中等,正处于上升困难,下降容易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人,尤其需要的是他人的鼓励。我也曾接受到父亲的莫大的鼓励。有一次考试被我考砸了,我感到十分失落,也十分无助。由于这次考试,老师要求与家长见面。我带着父亲走进办公室后,偷偷听见老师的一些话语:“他上课总是心不在焉,要好好管教啊!”“你的孩子需要加把劲,这样下去很不是办法。”……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无用,顿时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可是,我突然看见父亲转过头来看了看我,那眼神、那目光中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愤怒,那么责备,相反,我感觉这目光中蕴含着一股力量,一股温暖的力量,一股鼓励的力量。
这种目光似乎可以点燃我心中已熄灭的希望,似乎可以推动我继续前进。我被父亲的温暖柔情,充满鼓励与关切的目光震撼了,我感受到了我被浓浓的爱包裹着。我曾抱怨总是没有人来帮助我,现在我发现,原来有一个人在一直默默的支持着我,我便暗暗的下定决心,决定以优越的成绩来报答父亲。
父亲的目光有威慑,有尖利,但也有柔情,有温暖。但是,这些目光中都深深包含着父亲对我的爱,犹如一阵清风,给我带来凉爽;犹如一片花海,为我送来芬芳;犹如黑夜后的黎明,给我带来光明和希望!父亲,您的目光,将会和您对我浓浓的爱一起,永远的定格在我的心中!